藝術品市場發展的最大「攔路虎」:就是「他」!
「這張畫是專家鑒定過的,專家說是真跡。」可買畫藏家同樣遲疑,沒人能證明你手上這張畫就是專家鑒定的這張畫,作品離開畫家本人手裡沒人能證明你這張畫就是這個畫家畫的這幅作品,照片或合影只是一個心理安慰,幾百幾千無所謂,幾萬幾十萬看不準估計買的自然就很少了。
中國書畫行業發展滯後源於行業的極度不規範,成熟的歐美國家沒有一個市場不規範,真假難辨的。中國書畫領域一直沒有確真體系、標準,及國家法律政策來監管和規範市場,這正是中國為什麼遲遲不能形成像國外發達國家一樣,全民收藏書畫的原因。**一個離職的李姓副總說這個行業有句老話,叫:傻子買,傻子賣,還有傻子在等待!
下面我們看看行業到底有多亂:
一、真假難辨的壁壘
1. 傳統作品不具備傻瓜式的確真方法,零起點的人會覺得水太深,很難被說服購買藝術品,即使有意向購買,也面臨學習過程漫長,嘗試性購買等問題,畫廊開發新客戶難度大。
2. 鑒定複雜,每次銷售時都要鑒定,時間和空間成本太高。
3. 缺乏低價格、高價值書畫作品的藏家轉手交易渠道。
4. 因為存在行業壁壘和信任危機,新藏家資金不敢進入,致使行業發展停滯。
5. 只有對書畫有興趣的人才會嘗試進入,所以行業只存在藏家群體,很少投資群體,而中國大眾普遍缺乏書畫鑒賞能力,僅對投資收益感興趣,所以傳統畫廊經營模式對大眾投資沒有吸引力。
二、魚龍混雜,存在普遍的亂象經營壁壘
1. 全國畫廊數量龐大,專業的卻鳳毛麟角,不能給藏家提供真正的投資指導。
2. 大部分畫廊經營基礎都不具備,連營業執照都沒有,售假之後隨時溜之大吉。
3. 全部作品都是真跡的畫廊很少,銷售作品真真假假,主要是自己都不知道所銷售的作品是真是假。
4. 售假畫廊眾多,各地都有。以天津為例,五分之四的畫廊參與造假售假。
三、行業存在作品來源不清晰的壁壘,真偽無依據,僅能憑信任。
現在市場上交易的作品基本沒有有效證據證明真偽,交易基本上都是在互相信任的圈子中進行,很難形成大的交易群體,藏家真正購買時,越貴的作品越難成交。
四、國家法規壁壘:國家沒有相關法律進行制約,立法需要過程。
五、備書方式壁壘:靠傳統書畫家和作品合影進行確真的效果差,甚至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造假。
六、專家壁壘:沒有監管,更沒有公信力。
1. 鑒定結論難有證據做依託,全靠眼力
2. 書畫家的作品他的很多學生都能模仿,專家要想鑒定真偽還要了解仿製者的作品
3. 同一作品,不同專家給出的結論經常不同,專家鑒定結論無人考核
4. 同一作品,同一專家,不同時間鑒定的結論經常不同
5. 難以防止鑒定專家與賣家溝通,欺騙買家購買
6. 專家一生最多能學會鑒定5 - 10個書畫家的作品就不錯了,書畫家數量太多,世界上沒有全能專家
七、畫家本身壁壘
1. 畫家憑記憶鑒定;
2. 出名後,不承認賣出作品的書畫家比比皆是;
3. 為保護現有高價格體系,不承認早期低價銷售的作品;
4. 很多書畫家幫助藏家鑒定作品時多受情緒和外界因素影響,可真可假。
八、高仿技術日新月異,防不勝防
我們以一幅范陽老師的作品為例,大家試試自己的眼力,從圖片細節是否能看出是高仿作品。
下面我們在「畫籍」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書畫藝術品鑒定儀」下就可以明顯看到高仿的痕迹(通過設備獲取紅色圈內的圖像,可以看到畫面中滿是高仿微噴設備噴出的彩色墨點):
下圖是真跡作品纖維組織圖片:(清晰的輪廓、立體交織的纖維組織)
九、行業大多數經營者思想守舊,不願運用標準化的書畫備案模式來管理和經營
1. 書畫從業者大多從藏家轉入經營,沒有企業經營的經驗。
2. 大多畫廊全部員工就只有老闆一人,不願從事基礎的備案工作。
3. 思想守舊,眼前做不好,未來不願想,行業進行產業升級之後,將會淘汰大批傳統畫商,被新興畫商所取代!
十、缺少行業群體品牌,經營者之間不團結,互相詆毀現象嚴重
1. 行業缺少群體品牌,沒有一個能團結行業經營者,帶領大家的組織抱團經營的組織。
2. 行業沒有標準,個經營者各執一詞,互相詆毀現象嚴重。
而據了解,古玩陶瓷、玉器、竹木石雕等買賣也同樣存在類似困境。
所有問題都源於行業沒有確真體系,真假問題上存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現象,這是一群「瞎子」間的交易,行業內也沒有人能辨別每幅作品的真偽。行業發展的唯一出路,是儘快打造行業備案體系,建立標準化管理和經營的新模式。只有建立了行業新秩序,讓懂與不懂的人都能參與收藏藝術品的時候,行業才能迎來新的客戶群體,擺脫現有市場的頹勢,真正實現繁榮昌盛!
※香港與北京,誰的天價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中國最要命的40個潛規則!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