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每天吃三個小土豆,就能讓國家崛起成為世界列強,你相信么?

每天吃三個小土豆,就能讓國家崛起成為世界列強,你相信么?

當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新大陸時並未看到期待中的香料,卻發現了美洲的黃金和白銀。1545年大量銀礦在玻利維亞被發現,西班牙開始強迫印第安勞工開採銀礦。西班牙人吃驚的發現食用玉米的礦工多死於營養不良,而食用馬鈴薯的礦工卻安然無恙。1570年左右,西班牙人將這種神奇的馬鈴薯帶回國,隨即馬鈴薯迅速在西班牙和歐洲各地傳播。

16-17世紀,雖然一些歐洲國家的百姓仍對馬鈴薯存在誤解,但德國和俄國卻對這種農作物相當重視。德國腓特烈大帝和俄國的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大帝都對馬鈴薯進行了強制性的推廣。這種產自南美高原耐嚴寒、適應性好的農作物終於在寒冷潮濕的歐洲找到了自己的家。從英倫三島到法國莊園,從賴比瑞亞半島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從溫暖的地中海到寒冷的西伯利亞,各式各樣的馬鈴薯出現在歐洲貧苦百姓的餐桌上。

馬鈴薯比起穀類農作物最大的優勢是耐寒、營養豐富,並且是無性生殖。而現代科學證明,除了碳水化合物所具有的能量外,馬鈴薯還能提供相當多的蛋白質、維生素以及礦物質。它所缺乏的只是維生素A,這通過喝牛奶就可以補充,對於畜牧業發達的歐洲來說,每天一杯牛奶顯然不是問題。從此馬鈴薯一躍成為整個歐洲最主要的的主食。

18世紀愛爾蘭窮人的餐點就是大馬鈴薯和小馬鈴薯。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說,「倫敦的轎夫、腳夫和煤炭挑夫,以及那些靠賣淫為生的不幸婦女,大部分來自以土豆為主食的愛爾蘭最下層人民。」在當時的愛爾蘭,農村的成年男人每天要食用6.3公斤的馬鈴薯,婦女和十歲以上的少年要食用5公斤馬鈴薯,兒童則要食用2.3公斤馬鈴薯。愛爾蘭人口從1700年的200萬猛增至1841年的820萬。

可以說馬鈴薯就是整個歐洲人口飛速增加的催化劑,更是歐洲科學快速發展的添加劑。在馬鈴薯抵達歐洲的近200年里,歐洲人口翻了17倍之多。人口呈幾何基數增長的背後是整個歐洲社會有了更多的人力和資源脫離土地,專門提供給那些研究新技術、新科學的知識分子與科學家,最終帶來了整個歐洲的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

馬鈴薯對德國和俄國的崛起影響最大。在1618年至1648年的30年戰爭中,主戰場就在德國普魯士境內,由於糧倉中的食物被各國軍隊掠奪一空,舉國籠罩在饑荒陰影之下。但是當農民們再次去土地里挖掘時,發現此前大量未被挖出的馬鈴薯依然可以食用,一舉擺脫了饑荒的困擾。此後馬鈴薯種植在德國被廣泛推廣開,成為德國軍民普遍的食物。德國在1500年僅僅900萬人,到了1800年則達到了1800萬,到了1900年更是達到了4300萬人,可以說沒有馬鈴薯就沒有德國的崛起。

而同樣情況一樣出現在俄國,1500年俄國僅僅1220萬人,到了1800年則達到了3700萬人,而到了1900年更是達到驚人的1億600萬人。

1929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德國農業減產30%,馬鈴薯再次成為德國人的主食,被稱為「第二麵包」。可以說如果沒有馬鈴薯,德國根本無力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來,甚至無力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即便是到了二戰,德國每名士兵戰前日供應馬鈴薯1500克,戰時供應緊張則減少到1000克。而德國著名的U型潛艇出海12周,除馬鈴薯以外攜帶的麵粉、麵包等食物總計3747磅,而單單馬鈴薯一項則要攜帶4255磅。

戰爭後期的1944年,納粹政府命令必須在麵粉中摻雜馬鈴薯粉,到了食物最緊張的時期甚至命令馬鈴薯皮也要和馬鈴薯一起食用。此時,柏林街頭老百姓排隊購買的不是土豆而是土豆皮。戰後德國婦女最深刻的回憶就是「排隊去購買馬鈴薯皮」。

1941年德軍將大量馬鈴薯運到挪威冷凍準備作為U型潛艇官兵越冬的主食,盟軍得知後便藉機在醫學期刊和媒體上大量發布關於「冷凍馬鈴薯引起感冒症」的謠言。大量德軍士兵聽到後都拒絕食用冷凍的馬鈴薯,出航的德軍潛艇也大為減少。戰後,當西德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時,甚至連公園裡的綠地都被用來種植馬鈴薯;而在1950年的東德,馬鈴薯也是限量供應的。

馬鈴薯是名符其實的救國食品,蘇聯在衛國戰爭期間,軍隊和百姓的主副食,除了摻木屑的黑麵包,還要以土豆為主。穀物和土豆同等重要,蘇聯在整個戰爭期間生產了1.6億噸穀物,同時也生產了1.5億噸馬鈴薯,由此可見馬鈴薯的地位。

蘇聯紅軍士兵們食用土豆的量,通常達到主食小麥粉的一半以上。例如1941年戰爭的初期,前方戰鬥人員的食物配給定額是最高的,主食麵包的定量每天達到900克,是那種摻入木屑的黑麵包。蔬菜供應定量為每天700克,其中有500克是馬鈴薯,後勤部門準備副食菜類時,首要的問題是解決馬鈴薯的穩定供應。

衛國戰爭勝利後的幾年時間,蘇聯人民在忙著戰後的恢復建設。不過生活還是很困難,據當時在西伯利亞種土豆的日本關東軍戰俘回憶:「當時我們在冰天雪地里幹活,每頓飯只有三個土豆,常常餓得眼冒金花」。不過這並不是蘇聯人有意迫害這些日本戰俘,因為當這個戰俘懷著「必死的決心」前去找蘇軍戰俘營管理人員,交涉食物匱乏問題時,正碰上蘇軍也吃飯,一看之下:「蘇軍士兵的食物也只是三個土豆,於是我們就都閉嘴,老老實實幹活去了」。

盤子里黃糊糊的一大坨,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俄羅斯軍隊的標準食品——土豆泥熏鯡魚。從1991年到2000年這9年里,是俄軍最困難的一段時間,整個軍隊處於飢餓狀態,甚至出現過海參崴地區守衛大俄羅斯島的士兵餓死的慘案。

1993年冬天,大俄羅斯島的四名海軍士兵因為嚴重營養不良死亡,剩餘86人餓的皮包骨頭住院。由於數個月得不到補給,他們唯一能吃的只有土豆。當時俄羅斯軍人每天伙食經費只有20美分。事件曝光之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撤掉了太平洋艦隊司令。1993年冬天,Russky島四名海軍士兵因為嚴重營養不良死亡,剩餘86人餓的皮包骨頭住院。由於數個月得不到補給,他們唯一能吃的只有土豆。當時俄羅斯軍人每天伙食經費只有20美分。事件曝光之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撤掉了太平洋艦隊司令。

中世紀歐洲長期人口基數小,科技文明相對落後,經常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壓著打。隨著馬鈴薯的到來,歐洲諸國相繼崛起,1683年以後的近200年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歐洲列強持續碾壓,最終從鼎盛時期的1200萬平方公里急劇縮減到現在76萬平方公里。在馬鈴薯到達歐洲的這兩百年里,英國統治了海洋,德國發動了一戰、二戰,俄國的崛起也徹底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戰略格局。

世界文明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世界大戰的出現,竟是由於一個小小的馬鈴薯而引發的,這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你相信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網 的精彩文章:

為何二戰時德國士兵隨身背一個大鐵罐?而且一刻也不準丟掉!
地表最強鐵掃帚:我國自行高炮是如何煉成世界一流的!

TAG: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