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蘭花莖腐誤區進行有效防控
弘揚國蘭文化,傳播蘭花知識
莖腐病是由腐黴菌和鐮孢菌由引起的,主要發病期為5----9月,其中8月為暴發期。莖腐的適宜生長溫度為25----32度,適宜生長濕度為60----80。其病程為傳入的病原體在適宜的生長條件下大量繁殖並侵入已損傷的蘭花組織細胞內造成病害。莖腐發病首先從新苗、新芽開始並逐步擴散到老苗。受到莖腐侵害的蘭苗初期表現為苗色發灰無光澤並有輕微的脫水狀。很快隨著病狀加重抽心葉可輕輕拔起,假鱗莖發黑,新芽發黑。莖腐與其它病害的最大區別是受感染的組織有較為明顯的異味。一旦病原體侵入造成病害治癒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對於該病防重於治。
目前所了解到莖腐病原體的主要傳染途徑是:
一、接觸性傳染。主要是通過人體、栽培工具、枝葉及盆體接觸進行直接傳播。
二、載體傳染。主要是通過植料、水體、漚制和發酵過的有機肥和蚊蠅及其它昆蟲進行傳播。三、引進的蘭苗自身攜帶原生性病原體。
主要防控方法:
一、把潔凈消毒的概念貫徹落實到每一個種養環節,阻斷病原體的傳播途徑。二、盡量減少蘭花植株的組織損傷(包括機械性損傷、強光高熱高濕造成的嫩葉組織傷、水侵和肥害造成的根部損傷)降低病原體侵入的機會。三、在引種購入蘭苗時盡量選擇一年壯苗。生長水平好,健康的蘭苗抗病能力強且帶病的機率較低。四、適當加施鉀肥,氮肥施用過多發病重。具有關資料介紹合理加施鉀肥可以降低40%的莖腐病的發病率。五、加強管理,提高種養水平。在發病期注意光照、濕度及溫度的控制,盡量保持通風。
很多蘭友由於深受其莖腐病之害,無不談莖腐而色變。其實莖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己對它的無知。這裡必須提醒蘭友的是:莖腐的發病是建立在有病原體存在的這一前提下。我想只要我們嚴格遵守科學的種養方法,做到有效的防範,莖腐這一魔爪是可以斬斷的。
一、對腐黴菌作為主要致病菌(瓜果腐霉Pyhiumaphanidermatyrm、腫囊腐霉P.inflatum、禾生腐霉P.graminicola、棘腐霉P.acanthicum、寡雄腐霉P.oligandrum和強雄腐霉P.orrhenomanes)基本沒有爭論。爭論的焦點在於鐮孢菌是否是致病菌,一些學者經過單一病菌接種和複合接種研究認為腐黴菌是致病菌,鐮孢菌不是病原菌而只是一種伴生菌,並認為由腐黴菌侵染主要引起青枯癥狀,而鐮孢菌侵染主要引起黃枯癥狀。綜合國家和主要省份「八五」和「九五」攻關研究及相關研究和全國或大的生態區範圍內,腐黴菌和鐮孢菌(以禾穀鐮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為主)均為莖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的結論井沒有錯。
研究還表明:串珠鐮孢菌和禾穀鐮孢菌的分離高峰出現在7月19日至9月lO日,恰好是莖腐病的侵染期,當然在同一地區不同地塊,不同年份病原種類有所波動,但從宏觀規律上是穩定的。當然這裡需要指出:在某--個地區和特定的生態條件下,只存在一種莖腐病的病原菌也是完全可能的,結論也是正確的
二、,增施有機肥氮肥施用過多發病重和磷鉀肥可減輕發病。
三、鐮孢菌和腐黴菌侵入所需的時間不同,並受溫度、濕度條件制約。一般低溫、低濕條件有利於禾穀鐮孢菌侵染,而高濕有利於腐黴菌侵染。利用腫囊腐黴菌和串珠鐮孢菌接抗腐黴菌的品種也抗鐮孢菌,反之亦然。
四、莖腐病病株表現癥狀的類型關鍵取決於受天氣條件制約的病程發展速度,而不僅僅是與病原種類有關。田間觀察和病菌分離發現,無論是腐黴菌還是鐮孢菌侵染的病株,如遇到暴雨後突然放晴的天氣,均可表現出青枯癥狀,即使由腐黴菌侵染的病株,在發病過程中如遇高溫乾旱條件,不利於病害擴展,病株也可表規黃枯的癥狀。
補述
關於莖腐病我知道是由鐮孢菌和腐黴菌引起的,且多發病於6---9月的高溫、高濕條件下。重症表現為青枯,輕症表現為黃枯。而由歐式桿菌引起的軟腐病則是在低溫乾燥條件下發病。目前在蘭界普遍認為的軟腐病則與莖腐病的發病條件和時間相同。由於沒有相應的病菌分離方法只能從發病時間和條件來判斷。我個人認為蘭界存在著把莖腐重症「青枯」定性為軟腐,把輕症「黃枯」定性為莖腐的錯誤。上述看法是否正確請給予指正,同時為了弄清問題本人願意接受來自各方面最為嚴厲的批評。相信通過相互學習和討論會使大家在病害防治方面的經驗有較大提高。
注:本人不是專門從事農學方面的專家,因此也許會存在一些認識上的錯誤.但可以肯定目前在蘭屆確實存在對莖腐與軟腐認識上的錯誤,請給予指正!
蘭花吧,你養蘭路上的好老師
※漂亮的建蘭暮山紫發大家欣賞
※繁花似錦另類美,建蘭四季蘭梨山獅王
TAG: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