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著名書法家石振東,在臨帖師古中了悟人生真諦

著名書法家石振東,在臨帖師古中了悟人生真諦

陝西著名書法家石振東

2018年6月21日下午,記者在成都城西的一處花園別墅,見到了今年66歲的陝西著名書法家石振東先生。去時,石振東先生正伏案在一張大書桌邊,為幾位慕名前來索字的書友揮毫潑墨。石振東的書法作品如他偉岸高大的身軀,大氣、憨厚、流暢……他每完成一幅作品,不忘在作品的天地兩端欽印蓋章,其嚴謹的藝術作風和為人姿態,一下子打動了我。

花木蔥鬱的小院,一方木幾,一杯清茶,在裊裊的香煙煙霧中,石振東開始暢談他的藝術人生和人生態度。

不停止地書寫和四處行走,構成了石振東最近幾年的主要生活狀態。來成都之前,石振東去了緬甸、寮國和泰國,他剛從泰國歸來。在泰國,作為著名書法家和陝西于右任書法學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的他,得到了泰國三軍總司令、以及泰國總理辦公室秘書的親切接見,並十分高興地收藏了他的書法作品。

在此之前,石振東先生的作品已參加過諸多全國大展,屢獲大獎,併入選多部辭書專輯。有多幅作品被中央政法委、中央警衛局、澳門行政公署、陝西省圖書館及美國、日本、韓國等單位和友人收藏。並為三原清真寺、耀縣藥王山、西安興善寺,觀音寺等多家寺廟題寫了匾額。

如今,石振東先生是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陝西工作站副主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陝西省人大書畫院藝術顧問、陝西省政協聯誼會理事、陝西省長安書畫院副院長等。

書法家石振東接受中訪網採訪

長安愚石,苦研「二王」五十餘載

1952年5月出生於西安,自號長安愚石的石振東先生,8歲開始學習書法,至今筆耕不止,每天臨帖練習書法三四個小時。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石振東從北方交通大學畢業,隨後進入鐵道部西安辦事處工作,從一名辦事員開始,一直做到了鐵道部西安辦事處下屬材料企業廠長。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拿起毛筆,在家中苦心鑽研書法藝術。

石振東喜研二王,幾十年來臨池不輟,嗜讀不懈。

在中國書法史上,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羲之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因而他享有「書聖」美譽。如今,王羲之更深刻地影響著石振東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自幼隨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有「小書聖」之稱,還與張芝、鍾繇、王羲之並稱「書中四賢」。張懷瓘在《書估》中評其書法為第一等。

王獻之的書法藝術不守舊,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局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王獻之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幾十年來,石振東已臨摹的《蘭亭序》《聖教序》等不少於上千次。對「二王」的長期研習揣摩,讓石振東發現了書法的精妙和真諦,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有媒體這樣評論石振東的書法:天賦里註定了要為書法勞神,數歲間遍訪名師,博採諸家,遂成一體。追求執著憨厚的氣勢,鄙棄油滑媚俗的姿態,書法承傳統於字裡行間,出新意於法度之外,遂中宮內收而不緊,外放而不散。

追隨於右任,臨魏碑建功底

2010年12月,陝西三原縣清真寺落成,專門邀請石振東親筆書寫了「清真寺」三個大字,並製作成匾額懸掛在大門口。眾所周知,陝西省三原縣是在現代書聖、民國四大書家之一的于右任故里,這裡文風昌盛,書法大家雲集。最終選擇石振東,不僅因為石振東先生的書法作品好,還因為他對於右任書法的長期研究,對於右任書法神韻的傳承。

于右任,原名伯循,晚號太平老人,1878年生於陝西省三原縣。為清光緒二十九年舉人,1906年追隨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投身於推翻清王朝封建統治的辛亥革命。1907年起先後創辦《神州日報》、《民立報》。後歷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次長,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監察院院長、南京政府交通部長、國民政府審計院長等。1949年于右任遠去台灣。

于右任成就最高的,是他的書法藝術。于右任的書法,四體皆能。其書落落大方,行氣沖和虛靈,一派儒雅蘊藉之風,在雄豪婉麗與淡雅清奇之間,蘊含著深厚的學識風範。 從「二王」一路走來,吸收北碑之精華,創造了「於體」行楷書;對王羲之、趙孟頫書法的繼承和研究,創立《標準草書》,晚年形成了爐火純青的碑味草書。

于右任11歲開始,在他的啟蒙老師毛漢詩、毛班香父子引導下習字,從楷書人手,臨習「二王」楷書,用功很深。

民國初年,于右任因創辦圖書公司開始結識了一批學者,往來間開始涉獵碑帖典籍,見到了許多的「碑文、墓志銘、刻記、造像記、廟刻等北朝碑帖,北朝碑帖古拙粗獷,點畫大起大落、結構奇險放縱、字體遒勁峻拔、莊重大氣,這深深的吸引了于右任。此後,他開始不遺餘力、廢寢忘食的研習北朝書法。他曾在詩中寫道:「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文,夜夜淚濕枕。」

于右任在取得魏碑行楷書的巨大成就後,並沒有固步自封自我滿足,在徹悟魏碑精神後,他開始逐步進入到了草書時期。

晚年于右任將推廣標準草書「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的原則用於實踐,作到筆筆隨意,字字有別,大小斜正,恰到好處。結體重心低下,用筆含蓄儲勢,出神入 化。在他的筆下,將草書熔章草、今草、狂草於一爐,時呈平穩拖長之形,時而作險絕之勢,時而與主題緊相粘連,時而縱放宕出而迴環呼應,雄渾奇偉、瀟洒脫 俗、簡潔質樸,給人以儀態萬千之感。于右任的書法雄豪婉麗,沖淡清奇,於先生到了晚年,他的碑味草書更進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字字奇險,絕無雷同。于右任在書法上成為一代宗師,被稱為「現代草聖」。

作為于右任的家鄉人,石振東長期向于右任學習,並開始臨摹魏碑,以歐顏入手,奠定深厚的書法功底。

1987年,為繼承于右任先生的書藝事業,弘揚祖國文化遺產,振興書法藝術,收集整理、研究普及於先生書藝,特別是繼承和發揚于右任先生所創的標準草書;加強海內外書藝交流,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成立。

長期向于右任學習的石振東先生,加入了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並因為自己的書法成就,被選為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他與著名書法家、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會長鍾明善一起,宗顏、柳繼追「二王」,博採眾長尤喜米芾、文徵明諸家,書作以功底深厚、秀雅多姿見長,能多種書體,以行草為擅。

抄寫經書,找到寧靜的人生至境

練書法,不僅是練身更是修鍊心境。近年來,石振東開始抄寫各類佛經和道經。

佛道書法,講究禪心佛緣,筆隨意走,用墨翩然,氣韻靈動。它不強求撲拙,不矯尚張揚。書法的深層裡面蘊藏著人的思維模式,人生觀與價值觀。唐代著名楷書大家柳公權說過;「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石振東說,學習書法也是一種培養人的耐性與德性。當你全神注入於其中之時,那已經是得到暫時的一種精神超脫,紅塵中的一切俗事歪理雜念會齊盡消。

石振東說,中國文化的精神就是天人合一,貴在融洽,求得精、氣、神的統一。而書法藝術就是生命與人格的表白,是蘊涵著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最高意境一樣是神采、骨力與意韻。

書法集中國的哲學、文學、美學於一體,書法家必須以深厚的中華文化作底蘊,植根於中國古典的文學哲學厚土之上,因為其能直接反映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書家對生活真諦的感悟。

長期的書法研習,讓石振東拋棄了時代的浮躁,開始向古人學習,回歸寧靜淡泊。在書法市場上,石振東的書法作品價格是1500元每平方尺,但石振東並不看重這些,他淡泊名利,經常免費為寺院或者愛家書寫,他追求的是內心的那一份寧靜。

如今,石振東抄寫的《心經》《金剛經》《地藏經》《普門品》《道德經》等經書的書法作品已達是10餘萬字,其經書書法作品被塔爾寺、普陀山乃至緬甸、泰國的寺院永久收藏。石振東先生通過大量抄經,不僅體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並從中了悟出了人生真諦。(王忠明/文)

石振東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訪財經 的精彩文章:

海容冷鏈與大客戶「好阿婆」交易存疑
一家成立不足2年的公司,科達股份準備以近20倍的溢價進行收購?

TAG:中訪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