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他眼中的人類肉體,似乎更像鋒利的石頭雕像!

他眼中的人類肉體,似乎更像鋒利的石頭雕像!

安德烈亞·曼特尼亞(Andrea Mantegna,1431~1506),義大利帕多瓦派文藝復興畫家,北部義大利重要的人文主義者。

他原是義大利著名考古學家斯克瓦爾古涅的養子,在這位學者的影響下,畫家對於歷史與古代文物自小就產生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人文主義藝術家的才智的又一重要方面。

他的特點是,人物形象帶有一種古典雕刻般的輪廓,體積感很強,而且喜歡錶現英雄般的人物氣概,作品令人肅然起敬。

這是因為他自小嚮往古希臘羅馬時代的藝術造型,善於從紀念碑式的人物上作更多的思考的緣故。

瓦薩利(Vasari)曾評論:「曼特尼亞一直認為,好的古代雕塑品是如此完美,自然界的東西是無法達到此境地的,他作品的線條是那麼鋒利,似乎比較接近石頭雕像,而不像人類肉體的線條。」

《婚禮堂》

1460年,他移居曼多,擔任宮廷畫家。在那裡的城堡畫了一套《婚禮堂》(Camera degli Sposi)壁畫,以紀念貢薩格(Gonzaga)家族。

畫在牆壁上的諸多人像,看起來儼然是室內空間的延續,同時,在天花板上畫了一座陽台,陽台上的人則在廣闊的天空之下俯視室內。

這是文藝復興時代第一個完全有「仰角透視」(Sotto in Su)的幻覺裝飾畫。這種構想在拉斐爾(Raphael)和科雷吉歐(Correggio)之前沒有人加以探討,直到巴洛克時代始得充分發展。

當人們觀賞婚禮堂的牆壁,把目光從地上轉移到屋頂時,自然而然會從屋頂的圓孔中,看到藍色的天空。

屋頂中間的圓孔周圍,有一圈欄杆,八個小天使和一隻孔雀,就靠在這個欄杆上,女人們靠在木桶旁邊,面帶微笑地從欄杆上探身往下看。

這個奇妙的透視圖,是創造出完美建築幻覺的一個典型例證,以透視法的繪畫技巧,將畫作本身和建築物完全結合,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使這座拱頂宛如是個敞開的天窗。

《聖塞巴斯提》

聖塞巴斯提安是聖經傳說中一位羅馬的殉道者,他曾在羅馬的軍隊中傳道,後被反對基督教的羅馬皇帝逮捕,並命令用亂箭把他射死。

在公元5世紀前,基督教未被允許公開活動的時日里,羅馬的統治者對待基督徒的屠殺是十分殘酷的。

在羅馬走向全面崩潰的前夕,為這種宗教而死去的殉道者決不止聖塞巴斯提安一人,歷史上這種滅教行動也屢見不鮮,所以聖塞巴斯提安被作為宗教傳說中的聖徒。

殉道者被綁在一根象徵羅馬凱旋門的柱子前,人已被亂箭射死,其中一枝箭是從殉道者的下頦射出前額,表明亂箭是從四面八方射來的。

後面的柱式是科林斯式,似乎說明背景的建築已近於羅馬5世紀前的公共建築物。

畫家想通過這些細節表明一個真實的歷史環境,但由於受到透視原理的局限,畫面背景與人物並不顯得協調。

《巴那斯山》

曼特尼亞在30歲時移居維羅納,成為這個地區的藝術界主宰,他以後的歲月就在這裡度過,《巴那斯山》是大師65歲時的作品。

巴那斯山是阿波羅率領的文藝女神居住的地方,太陽神阿波羅既主宰光明又主管文藝,他本身也是音樂神。

據說神使赫耳墨斯生下來不久,因偷吃了阿波羅的牛被發覺,赫耳墨斯只好將自己做的龜背六弦琴交給阿波羅以償偷牛的罪。

宙斯發現阿波羅會彈琴,就把自己九個司文藝女神繆斯交給阿波羅領導,他們就住在巴那斯山,終日唱歌跳舞、吟詩作畫,巴那斯山也就成了文藝的發源地。

《死去的基督》

從這幅畫可以看出,基督剛剛被他的信徒們從十字架上卸下來,安放在床上。畫家大大「壓縮」了耶穌的屍體比例,使其呈正面平躺在與畫面垂直的石板上。

這樣,觀眾的視線便會菏先集中在死者腳掌中間開裂的傷門上。

基督的下身蓋著裹屍布,頭枕在硬墊上。在屍體右邊靠近枕墊的石板上,放著一隻油膏罐,它表明將要進行最後的洗禮。此時,人們正在死者的左邊哭泣。

這幅《哀悼基督》能夠成功地抓住觀眾的心,並激起共鳴。畫家曼特尼亞把一個人的身體在受刑中遭受的所有痛苦都表現出來了。

同樣的道理,把基督的頭部加大也是出於同一目的:如果畫家曼特尼亞嚴格遵守透視法理淪的話,耶穌的臉應該小得多。

但曼特尼亞為了不減弱其作品的感染力,特意賦予耶穌臉部一種他認為更合適的比例,基督的表情冷靜肅穆,令人望而生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以一位修女之容貌,深情刻畫聖母子
安德烈亞·德爾·卡斯塔尼奧作品欣賞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