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童兵:決不能讓新聞專業主義毒害新聞輿論工作者

童兵:決不能讓新聞專業主義毒害新聞輿論工作者

最近,童兵老師有關新聞專業主義的論述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

復旦大學教授童兵老師在今年發表在《新聞愛好者》的論文《中國新聞話語的來源和批判地吸納西方新聞話語》中指出:

中國的新聞話語有三個來源: 一是中國5000 多年傳統文化,二是西方新聞學知識, 三是中國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學研究者自己創造和總結的、 充溢著中國特色的話語。 這三方面的源流匯聚在一起,逐漸成為今天中國新聞學的新聞話語。

美國的新聞專業主義到了社會主義的中國,經濟基礎變了,國家機器變了,還想令新聞專業主義在中國發揮當時在美國的作用,還要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學的標誌性新聞話語,我們就應該問一句:引入者想幹什麼?問題很清楚,掌控新聞媒體,實施新聞傳播,新聞媒介操作者和新聞記者當然要有專業精神,要有新聞職業的使命擔當,但絕不能讓有著明確的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特徵和特定的政治使命內涵的新聞專業主義在當代中國重演,讓其誤導甚至毒害傳媒和新聞輿論工作者。

有如此重大錯誤觀點的文章竟然成為國內被引用率很高的一篇文章, 有如此惡劣影響的文章何故至今對某些幹部和高校師生有這麼大的影響?更甚者,《成名的想像》的作者們最近又拋出一篇繼續鼓吹美國新聞專業主義的文章《走向公共:新聞專業主義再出發》,這篇文章用了不少西方社會學家的話語描繪今日中國的新聞改革。對於這篇文章,筆者將另擇時間予以分析。 美國新聞專業主義鼓吹者的第一篇文章發表在台灣的一家刊物上, 而這一篇是刊發在大陸一家期刊上。

童兵老師所批判的,正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陸曄老師的研究。

七號房論文教室指南

真經團出的新欄目

選取名師大咖的論文

解析研究方向

主要觀點

可以應用到初試中的點

我們不是一次性送多少多少論文包

(反正保存壓縮包在百度雲估計也不帶看的)

而是每周介紹一位老師

以及告訴你需要重點看哪裡

助力備考

學成在不經意

Over

陸曄老師

簡介

陸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傳播媒介與社會研究所"所長,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傳播學研究分會秘書長,國際中華傳播學會會員。

主要教學領域:廣播電視節目構成,廣播電視新聞理論與實踐,電視編輯,國際傳播。主要研究領域:中國傳媒改革,傳媒生態,傳媒產業,新聞專業主義,新聞生產過程。

1

研究方向

1

新聞生產與新聞專業主義

2

媒介素養教育

新聞生產

液態」的新聞業:新傳播形態與新聞專業主義再思考——以澎湃新聞「東方之星」長江沉船事故報道為個案

摘要:新傳播形態究竟為新聞業帶來哪些改變?新聞專業主義在今天還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嗎?在對澎湃新聞進行系統參與式觀察和深度訪談的基礎上,通過對"東方之星"長江沉船事故報道進行個案分析可以發現,新聞業正呈現出"液化"狀態。

新聞生產體現為職業記者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動態實踐;媒介機構不再是新聞事件的唯一闡釋主體,基於互聯網社交平台,新聞報道的價值和意義經由公眾的集體參與而被不斷重塑;新聞生產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顛覆了工業化時代以報紙新聞為主的新聞生產流程和常規;新聞職業社區的專業控制和社會大眾的開放參與之間,形成了強大的張力,組織化新聞生產正在變成協作性新聞"策展"(curation)。

關鍵詞:新聞專業主義; 新聞生產; 協作性新聞「策展」; 「液態」的新聞業;

七號房整理:

「協作性新聞策展」這一新聞生產模式的特點: 生產過程的去組織化、去科層化; 開放、多節點、動態的個體化實踐; 沒有被最終文本所裝載,而是不斷被再生的新聞內容。澎湃新聞這一案例,體現出的正是新聞生產的實踐模式開始轉變為協作性新聞策展 ( collaborative news curation) 。

延伸思考:

陸曄老師在文中寫到:通過一個 「熱點時刻」來討論新傳播實踐對新聞業的職業信念、行業邊界、工作常規 ( 及管轄權生成) 的影響,梳理新聞生產在當下所發生的模式變化及其對新聞從業者的影響,是逼近當今中國新聞專業主義話語實踐核心的路徑之一。

文章選取澎湃的「東方之星沉船報道」,這是一個「熱點時刻」。「湯蘭蘭案」的報道也是一個「熱點時刻」可以以此為個案分析去做研究,研究方法可以參考本文。

新聞專業主義

《走向公共:新聞專業主義再出發》

摘要:隨著新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媒體業態以及相應的傳播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聞業因此"面臨危機"。新聞業何去何從?新聞專業主義這一職業意識形態是否仍具有現實的相關性?

本文認為,新聞專業主義仍然具有規範新聞實踐的重大意義,原因在於,新聞業為民主的公共生活所不可或缺,新聞專業主義蘊含理性交往模式,構成民主的公共生活。在人人生產並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信息的"技術民主"當中,新聞專業主義需要以理性交往模式為"元傳播範本"展開重新闡釋,並以之與現實條件相勾連。

本文梳理了當下業界和學界關涉新聞專業主義的表述,藉助不同學科的社會和文化理論,重新闡發了新聞專業主義的內涵和意義,以及在新的傳播生態中再出發的可能及路徑。

關鍵詞:新聞專業主義; 元傳播; 話語; 公共生活;

七號房整理

「元傳播」的概念——美國學者貝特森提出,即關於傳播的傳播。

在貝特森看來,人類任何一次言語的交往,都在多個抽象程度不同的層面同時發生。

第一個層面是傳播,即信息的傳遞,其載體是語言或其它信息承載手段;

第二個層面是針對該信息傳遞的元傳播,即界定信息傳遞活動發生的情境,傳達所使用語言的規則,它使得所傳遞的信息內容以及傳播行動皆具有交往雙方可互解並共享之可能。如果說傳播是信息的傳遞,元傳播則隱含其中,是該信息傳遞活動所遵循並得以完成的腳本或規章。

延伸思考:

這篇文章關於什麼是新聞專業主義?新聞專業主義在新的媒介環境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當下學界對此持怎樣不同的觀點?以及作者本人傾向於從哪種觀點入手分析新聞專業主義的變化?都做了很詳細的闡述。

媒介素養

《從媒介使用到媒介參與:中國公眾媒介素養的基本現狀》

摘要:本研究聚焦媒介素養的兩個維度——媒介信息處理能力和媒介參與意向,探討個體政治認知、人際討論模式、媒介使用、媒介評價和媒介參與功效意識對它們的影響。

在對四城市2409名市民隨機面訪調查的基礎上,研究發現:公民的政治與公共事務興趣和開放型的人際討論模式對媒介素養的兩個維度均有顯著的正面影響,網路新聞和海外媒介的使用對媒介信息處理能力有重要貢獻,媒介評價和媒介參與功效意識正向影響公眾的媒介參與意向,而更高的媒介信息處理能力也預示著更高的媒介參與意向。

關鍵詞:媒介素養; 媒介使用; 媒介信息處理; 媒介參與意向;

七號房tips:

這篇論文是十年前的論文,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更迭,媒介素養在新時代有了新的特徵和變化,但是本篇文章可以提供紮實的梳理,和可參考的研究方法,其中測量媒介素養的量表可以作為設計量表的新基礎。值得一讀。

陸曄老師

同學們複習到現在,有沒有覺得分不清新聞學和傳播學的關係?

陸曄老師在一次採訪中提到:「不少人討論新聞學和傳播學的關係,我以為新聞學領域內有一個東西是傳播學或者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就是所謂的專業理想和職業倫理的教育。」

老師的回答給你啟發了嗎?複習過程中佔比很大的「新聞專業主義」就是新聞學安身立命的根本,複習的過程中你會發現這個概念非常不好把握,

一是因為這不是發源中國本土的觀念,二是對這個概念進行論述的論文實在太多,各家之言難以盡覽。

同學們可能要說了:那我該以什麼為準?

呈現兩方的討論是為了讓大家在動態中把握新聞專業主義的概念,陸曄老師的論文中有紮實的文獻回顧可以看看,而童兵老師的觀點更多站在馬新觀的立場上去看待。如果考試的時候題干中出現了新聞專業主義,那同學按照陸曄老師的理論去答,如果與中國新聞業有關的題目,大家作答的時候就要謹慎了。

具體該如何操作,請點擊此鏈接聽課:2019新傳考研熱點預測與最新真題分析(視頻+講義)大偉學長在公益課程中做了非常詳細的講解。

下一期想見誰?

每期導師的選擇由你定

評論區為你想見的導師打call!

?學術大牛?

?研究有趣?

?慕名已久?

? end ?

編輯 | 檸七

圖 |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傳真經 的精彩文章:

TAG:新傳真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