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深水之下竟然暗藏一條數萬米的水下長城,這裡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深水之下竟然暗藏一條數萬米的水下長城,這裡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占當時全國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

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艱巨工程與防患意義。它融匯了古人的智慧、意志、毅力以及承受力。故此,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而永存於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世界的驕傲。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中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迹。

按照大部分人的理解,長城應該是建在崇山峻岭之中的,再不濟也是建在平地上,怎麼會有建在水裡的長城,這是開玩笑的吧。事實證明,還真的確有此事,有段長城真的是深藏在水下的,而且在這裡還發生過很多次舉世聞名的大戰,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水下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境內的潘家口水庫。整個景區水域縱深60公里,潘家口、喜峰口等長城關口沒於水下,總長數萬米,恰似鑲嵌在燕山深處的一顆璀璨明珠。

在這裡,您既能領略北方群山的粗獷,又能品味江南水鄉的俊秀。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萬里長城與展示現代文明成果的引灤工程,將歷史與現實有機地融為一體。"水下長城"的沉浮已經成為華北地區降雨量的一個晴雨表,歷史上曾多次露出水面又歸隱水下。

潘家口古稱盧龍塞,悠悠灤河由此流向關內。萬里長城蜿蜒曲折,伸向水底,又從對岸挺身揚起,形成了萬里長城的一處絕景——水下長城。湖區內碧波萬頃,波光粼粼。兩岸峰巒疊嶂,蒼翠欲滴,人在白雲生處走,船向青山頂上行,堪稱"北國三峽,塞上灕江"。

喜峰口古稱松亭關,是歷史上有名的古戰場,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年二十九路軍在此抵抗侵華日軍戰鬥激烈,後由此產生的《大刀進行曲》家喻戶曉,為喜峰口長城增添無窮魅力。

1975年,這裡修建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潘家口水庫,蓄水後水位超過了長城高度,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沒於水中,從此這段歷經五百年滄桑的長城便隱身水下。因2010年上半年乾旱少雨,水庫下游用水又逐漸增多,水下長城隨而露出水面。入秋以來又因為雨水開始增多,它又再次歸隱水下。

這段歷經滄桑的水下長城經歷了那舉世聞名的喜峰口戰役,也經歷了很多次清軍的襲擊,那裡有厚重的歷史意義,那裡隱藏著的是華夏民族抵抗侵略、英勇無畏、堅定不移的文化豐碑,是一個很具有民族歷史意義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來歷史很好看 的精彩文章:

漢武帝曾有一支戰力驚人的神秘大軍,數千人竟擊潰匈奴十五萬大軍
一場特大塌方讓神秘古墓重現人間,考古專家進入後直接被驚呆了

TAG:原來歷史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