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陝西南路站的七幅名畫怎麼看?

陝西南路站的七幅名畫怎麼看?

wonderland

周末,十號線換一號線的時候經過陝西南路站,偶然看見換乘路上的櫥窗陳列著七幅畫,均來自英國國家美術館,雖然都是復刻畫,但也說明,上海在精神層面上的建設日漸提升:

一、《威爾頓雙連畫》

約1395年,每部分47.5cm x 29.2cm,作者不知

木板蛋膠畫

中世紀的畫一般故事性的看點更有看頭,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這幅畫講述的是施禮約翰、懺悔王愛德華和聖愛德蒙把英國國王理查德二世託付給基督。

這是一幅供養人畫,掛在王室而非教堂中,委託者自然是理查德二世——跪著的那位。這幅畫最大的意義在於供養人是真實的人物,愛德華和愛德蒙也是真實存在過的國王。由愛德華和愛德蒙將供養人交付給基督也可以反映出理查德二世對他們的尊重,當然與史料聯繫起來體會理查德二世的處境也別有一番感受。

一直以來,圖像在某些習俗中被認為是具有著某種法力的,所以供養人形式的繪畫在對供養人心境的猜測也是頗有意思的。

西方宗教畫中聖人往往以標緻道具辨認,道具往往是古代神話或聖經中記載或者聖人生平中的某件重要物件。

如左畫中,1、抱著羊、身著駱駝毛的便是施禮約翰,有時候他也會拿著一個十字架杖,可以看一下拉斐爾的聖母子與施禮約翰像;

2、手持戒指的——英國國王愛德華(約1001年-1066年1月5日),傳說曾經遇到一個乞丐,心生憐憫,因為手上現錢不多,就退下戒指送給他,而這個乞丐其實是聖約翰(施禮約翰和聖約翰是兩個人)。若干年後,英國朝聖者前往耶路撒冷,偶然遇見了聖約翰,聖約翰把戒指交給朝聖者,拜託他們將戒指交還給國王,還說會在天堂等待國王來。後來這枚戒指,由愛德華國王佩戴,死後被一同埋葬在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因而通過戒指、皇冠及著裝可以辨認他是懺悔王愛德華。

愛德華因為對基督教特別虔誠,被教皇封聖,稱為懺悔王愛德華。他出現在這幅畫中,一是因為他的英國國王的地位,二是因為他反射了理查德二世的虔誠之心。

3、手持弓箭的——英國國王艾德蒙(922年~946年),被北歐海盜射殺而死。因而通過弓箭、皇冠及著裝可以辨認他是艾德蒙。

愛德華因為對基督教特別虔誠,被教皇封聖,稱為懺悔王愛德華。他出現在這幅畫中,一是因為他在歷代英國君王中的地位,二是因為他反射了理查德二世的虔誠。

愛德蒙死於聖奧古斯丁紀念日大彌撒時,死後被封為聖愛德蒙。他出現在這幅畫中,一是因為他在歷代英國君王中的地位,二是因為他反射了理查德二世的勇敢。

右畫中,聖母抱著聖嬰,周圍圍著天使,聖嬰俯身向前,彷彿在歡迎、接受理查德二世,告訴他他的祈禱已經受到祝福,即將靈驗。藍色在中世紀宗教中是高貴的顏色,而聖母衣服上的藍色更為高貴,因為她的藍更加純粹。辨識一幅畫是否是大作的一個參考是看聖母身上的衣服的藍色是否讓人看的賞心悅目,而不是低廉的感覺,這種藍學名為群青,提取自青金石,主要產地來自中亞的阿富汗地區,從青金石礦中提取群青的過程非常困難,需要人工一點一點挑出礦石中的雜質來獲取最高最純的藍色,所以天然群青在古代非常昂貴。

相比左畫中的貧瘠,右畫鮮花盛開,一片繁榮的景象,象徵著人間的疾苦和天國的快樂。

圍繞在聖母周圍的美麗四射的天使,都戴著理查德二世的標緻——白鹿徽章,彷彿說天使是他的臣民一樣,天使手裡高舉著聖喬治十字旗幟,從這兩點可以一窺理查德二世對王權的重視。鹿在西方有「希望」、「王權」的象徵,理查德二世希望守護聖母和基督的是英格蘭以及他的臣民。繪畫時間的1395年,正值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而在他當政的二十二年,英軍對法作戰連遭失敗,所以這幅畫或許就是理查德二世在以一種平靜的方式祈禱著戰爭的勝利。那麼怎麼樣的是暴力的方式?可以看下拉斐爾的描繪君士但丁大帝的《米爾維安喬治戰》

二、達·芬奇《岩間聖母》

1503-1506 板面油畫 189.5cm x 129cm

達·芬奇的傳奇甚至會讓人懷疑是否確有其人,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畫家、天文學家、發明家、建築工程師、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他還擅長雕塑、音樂、發明、建築,通曉數學、生理、物理、天文、地質等學科,既多才多藝,又勤奮多產,保存下來的手稿大約有6000頁。另外,他還是佛羅倫薩聞名遐邇的美男子。

達芬奇晚年極少作畫,潛心科學研究,去世時留下大量筆記手稿,內容從物理、數學到生物解剖,幾乎無所不包。達芬奇一生完成的繪畫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直到他滿意的作品他才會交出。其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並善於將藝術創作和科學探討結合起來,這在世界美術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關於對這幅畫的解析,下面這段文字寫的很全面,我就直接摘錄下來了。

「一般題材的《岩間聖母》都按照教會意願把聖母畫在先知環繞之中,這是聖方救濟會贊助者用來提升聖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構圖方式。而達芬奇的創作完全是一幅在佛羅倫薩正悄然興起的世俗性作品,畫面上的一切無不體現著新意:情節的藝術化處理;不尋常的難以捉摸的風景;人物與環境的有機融合;光的巧妙利用;高尚的美所輝照出的人物形象。這幅畫的主題是小施洗者約翰在聖母瑪利亞與天使面前參拜基督,達芬奇將他們安頓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風景間,聖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漸濃漸淡的輕煙薄霧呈現出佛蘭德斯或威尼斯畫派所少有的朦朧畫意,整個景象如幽遠的夢境。充滿了詩一樣的溫情,祥和而且典雅。 畫中人物雖然被一團潮濕的空氣所包圍,但是人體的輪廓在昏暗山岩的襯托下還是能明顯地辨別出來,尤其是畫家著力描繪的面龐被刻意營造出的神秘氣氛所籠罩,人物輕柔、溫存、純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顯出來。奇怪形狀的懸石從濕漉漉的岩體上垂下,具有植物學準確性的花草從岩縫裡穿鑿而出,竟然能辨別出鳶尾花,銀蓮花,紫羅蘭和一些蕨類植物。遠處藍色的天空透過岩體之間的孔洞和夾縫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年輕的母親以溫柔的手摟抱著下跪的幼嬰約翰,他的另一隻手則向兒子伸過去,天使面向著觀眾,把他們引向畫中,用手指示著這個場面。一連串手勢代表保護、指示、祝福等含義,這一組任務是按金字塔的構圖原理組建安排的,塔頂是聖母的頭,側邊是他伸出的雙手,底角是天使和嬰兒。列奧那多把結構看作打開作品意圖的鑰匙,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盛期文藝復興的古典主義金字塔式的人物構圖。 在達芬奇構圖穩定的和諧畫面上,風景不再是簡單的背景,逼真的景物環繞於人物四周,自然的和人物融為一體,這種真實感賦予畫面一種別具一格的生動。制群像在當時遵循著兩條普遍原則:一是畫中的人物之間應該有某種交流;二是觀者與被畫者也應該有某種交流。盧浮宮藏品兩者兼備,倫敦的藏畫卻只具其一。

油畫《岩間聖母》是達·芬奇繪畫藝術走向成熟的標誌。作品內容取自聖經故事,描繪聖母子在約旦河邊遇到施洗約翰的場面。處於畫幅三角形構圖中心的是聖母,她把左邊的聖約翰介紹給聖子耶穌,耶穌旁邊是一位美麗的天使。四個人物由不同的動態和手勢暗示出相互間的關係,表現了保護、指示、祝福等涵義。耶穌和施洗約翰處理成幼兒形象,這是前所未有的大膽嘗試。這幅畫最獨特的是畫家成功地運用了薄霧法來表現空氣透視和人物形象,在昏暗的岩石背景中,人物似乎被一層霧樣的潮濕空氣包圍著,他們從深色背景中浮現出來。整個畫面洋溢著一種幽靜而溫馨的詩意。」

三、揚·凡·艾克《阿諾芬尼夫婦像》

1434年,木板油畫,81.8cm x 59.7cm

揚·凡·艾克是尼德蘭地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而這幅《阿諾芬尼夫婦像》更是他的代表作,大部分元素可以在畫左下角的說明中可以獲取,我來補充一些沒有的:

1、這幅畫創作於歐洲文藝復興初期,南方藝術家如佛羅倫薩的畫家和雕塑家正在運用透視法和短縮法對整體進行研究塑造,而北方藝術家如尼德蘭藝術家更著重於如鏡子般刻畫可見世界。而這也是區別北方藝術和義大利藝術的一個重要手段,以後大家在美術館看畫的時候可以一試。

像這幅畫中的狗身上的毛,人物的頭髮,飾品、牆上的念珠、鏡子周圍裝飾的聖經故事的細節等等,均可以看出揚·凡·艾克的無比仔細和耐心,這也是這幅畫畫了整整4年的原因之一。

2、當然,揚·凡·艾克能如此事無巨細地畫各種細節取決於一個原因——他發明的新配方:油畫,過去的原料磨成粉末後必須用蛋來調和才能製成顏料,然後以此作畫,這便是蛋膠畫。缺點是它乾的很快,沒有時間來畫更多細節,而用油替代蛋來調和粉末後,作畫時就可以從容得多、細緻地多了。因而,揚·凡·艾克也被譽為「油畫之父」。

3、畫中的未解之謎:

(1)這是一場婚禮,為何男女主人公的表情如此冷漠,絲毫沒有喜慶、甜蜜的感覺?

(2)寵物、橘子、木屐鞋、著裝等如此多土豪的配置,為何吊燈上的蠟燭卻只有一盞點著?

根據這兩點,以及狗代表的忠誠、揚·凡·艾克用的過去時以及蠟燭前方的窗檯放著的水果,有一種猜測,這是對畫家朋友的祭奠,亦或更詭異一點的猜測,這是一場陰陽婚禮?

當然,這也或許是過分的解讀。因為這幅畫創作於文藝復興初期,人物面部表情還沒有從中世紀繪畫中革命出來;另外也正由於上面提到的楊·凡·艾克太著重於細節的描繪,反而丟失了一些美麗的東西,才顯得人物生硬、笨拙。這當然也從開始至今一直都是藝術家們在構思的哲學命題——「所見與所知」。

4、陝西南路的復刻品上對鏡子作了獨特的設計,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面真正的鏡子。而事實上,原作里的鏡子設計也很有講究,它增加了整幅畫的空間感,也把畫家自己囊括在裡面。鏡子下方的簽名為:"Johannes de eyck fuit hic"。

最後看一下原畫中的鏡子和各種細節:

四、威廉·透納《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

1839年,帆布油畫,90.7cm x121.6cm

這幅畫原作也沒見過,但尺幅要比陝西南路站的版本大,震撼力也更強。

英國的繪畫史上絕對少不了透納,他與康斯特布爾齊名,他28歲成為英國皇家美術協會的院士,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士。他感覺敏銳,富於幻想,充滿浪漫主義氣質,所以畫作中經常以戲劇性和震撼人心的效果表達極其強烈的情感。在透納的畫中,他往往能支配自然的力量來讓觀者情感波動。他對後世印象派的影響很大,包括後面所說的莫奈。

這幅畫也不用過多解讀,通過自己的感受就行。現在他的真品還有其他眾多英國風景畫家的作品也在上海博物館展出。

五、喬治·修拉《安涅爾浴場》

1884年 布面油畫 201cm x 300cm

這是一幅印象派作品,印象派作品我們也需要一些信息輔佐看:

1、喬治·修拉追求的並不是忠實描摹自然,而是一直在探索有趣的、富有表現的圖案,這也是他的作品呈現出印象主義特徵的主要原因。所以這幅畫並沒有太多的細節,只是一個個色塊就讓我們能感受到畫面中人所感受到的悠閑、愜意。

2、這幅畫採用的點彩畫法,這在當時是繪畫手法上的一種創新,後來很多畫家都會進行模仿,如梵高。點彩法或許這樣更容易理解,就像我們現在的液晶顯示器,一個個小的密密麻麻的燈泡通過色彩組合成圖案。

3、這幅畫在當時巴黎官方舉辦的沙龍中落選,而現在是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之一,所以評論家在歷史上就成為一個比較尷尬的行業。

六、梵·高《十五朵向日葵》

1888年 布面油畫 100cm× 76cm

梵·高不用過多介紹,《向日葵》也不用過多介紹,這是其中一幅,一共有十五朵。

梵·高的作品多數是要聯繫著他的生平去看的,而對他的生平的了解最可靠的來源就是他和弟弟提奧的信件往來:「我想畫上半打的《向日葵》來裝飾我的畫室,讓純凈的鉻黃,在各種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種程度的藍色底子上,從最淡的維羅內塞的藍色到最高級的藍色,閃閃發光;我要給這些畫配上最精緻的塗成橙黃色的畫框,就像哥特式教堂里的彩繪玻璃一樣。」

我曾用他的自畫像與他生平重要的幾幅畫聯繫起來,可以看一下。

七、莫奈《睡蓮與日本橋》

畫布油畫 90cm x 94cm

睡蓮之於莫奈,就如同向日葵之於梵高。

莫奈受到浮世繪的影響,在其吉維尼的房子中建造了一個日式庭院,拱橋便是其中一個元素,所以睡蓮就和日本的橋組合在一起了。

這幅畫光看復刻品就足以被它的美震懾到了,這次也算是英國國家美術館在這裡給各位看官種下的草。

管狀顏料的發明讓畫家得以拋棄畫室,跑到室外,直接面對母題作畫,而母題的所處環境隨著時間的變化時刻在變化,因而畫家沒有時間對某一時間進行細緻的刻畫,那麼某一瞬間母題在畫家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就被記錄下來,而這造就了印象派的誕生。

「印象」一詞來源於莫奈的《印象·日出》,「印象主義」來自一位批評家對這一流派藝術的諷刺,他用這個詞來表示這一派畫家不用所學知識,而竟以瞬間的印象構成一幅畫。

不論如何,誰都被這一幕吸引到了,誰都想坐在湖邊親眼看一看這景,走一走這橋,體會這一刻心境。

雖然都是復刻品,也有廣告成分,但是還是覺得莫名的喜悅。

I ? Shanghai

wonderland

仙境的意思

這是一個夫妻公眾號

用於記錄

我們積極陽光的生活

囊括著

攝影、旅遊、烹飪、時尚等等

我們自己喜歡的東西

也許記載的是草原的遼闊

也許記載的是藍海的壯麗

也許記載的是花草的繽紛

亦或是

某天

路過的某個小巷

鍾情的某雙單鞋

飲到的某杯好茶

我們都會記錄下來

希望一起

愛上這「腐朽」的生活

享受這絕美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onderlandlust 的精彩文章:

TAG:Wonderlandlu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