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去世後劉禪為何下令:「不許任何人奔喪。」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名相,他機智多謀,出將入相。他先是忠心耿耿地輔助劉備三分天下,後來在劉備駕崩以後又全力輔佐劉禪。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後而已。如果要比較。那就把諸葛亮和他的死敵司馬懿對比一下。諸葛亮忠心耿耿輔佐後主劉禪,而司馬懿卻趁機奪權牟利,這樣的對比是多麼的明顯。但儘管諸葛亮對蜀漢這麼忠心儘力。但是在他死後,後主劉禪卻下令:「不許任何人去給諸葛亮奔喪。」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中間的道理說起來也很簡單,我們就來詳盡地分析一下。
首先來看一下諸葛亮死時的背景。諸葛亮在建興六年首次開始北伐,先後五次北伐,但都因為各種原因失敗了。到了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病死在岐山五丈原,北伐到此結束。諸葛亮死前就根據當時兩軍的情況給姜維等人安排不要發喪,讓軍隊從容撤退。司馬懿真的以為諸葛亮死了,馬上就派軍隊去追,但越追越覺的不對頭。這時,姜維又按諸葛亮的安排推出了木雕的諸葛亮,司馬懿一看,馬上感到諸葛亮有埋伏,就緊急命令撤軍。這就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既然對諸葛亮的死連喪都不發,那當然就不會讓人前來奔喪,如果來人奔喪,那司馬懿就肯定會知道,豈不壞了大事。蜀軍可能就撤退不了,那諸葛亮的屍體可能都運不出去。兩軍混戰,勝負難料,可能司馬懿還會乘勢佔了上風。諸葛亮悄悄撤軍,保持了自己的軍事實力,為蜀漢留下了一支有生力量。
再來看一下當時蜀漢朝廷中的具體情況,正是因為諸葛亮出將入相,在朝廷他的威望還是十分高的。滿朝的文武官員都是他一手培養和組織起來的。對於諸葛亮這些人都有一種敬仰的心態,十分看重和諸葛亮的感情,如果劉禪要是讓人們去給諸葛亮奔喪,那估計朝廷內的官員都會走光,不讓誰去誰都會有意見、鬧情緒的。所以,劉禪下令誰也不能去,那就不會產生被動的局面,朝廷的各項工作照例正常運轉,人們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來悼念他們十分敬仰的諸葛亮。
※諸葛亮把曹植的一首詩改了六個字,也改變了周瑜對諸葛亮的態度
※他熬了二十年的太子,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死在了女人的身上
TAG:千年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