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總是汗流不止,情緒暴躁,是什麼讓他有這些異常表現?
一位讀者的擔憂:「我的老公,總是願意出汗!夏季里天氣悶熱出汗是很平凡的事情。可是,他出汗卻不是一般的出汗!現在只要天氣有一點點的悶熱,他就渾身冒汗,更不用說天氣高溫了,我很擔心他這不是一般的因天氣悶熱而出現的流汗!是不是身體缺少什麼維生素呢?我很擔心他的身體健康。。真的不想看到他因為出汗而心情急噪的表情了!」
其實,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對此也表示比較擔憂。
氣溫高時身體新陳代謝加快,排汗散熱是身體正常的本能反應,稱之為生理性排汗。而異常的病理性出汗,則反應出身體健康的各種異常狀況,應留心提防,儘早調理。白天不活動,安靜坐著也出汗,動則汗流不止,稱為「自汗」;而在晚上睡覺時不自覺地出汗不止,醒來時則自行停止出汗,則稱為「盜汗」。這是最常見的兩種汗出異常。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陳秀華副教授說,不論自汗、盜汗,都屬於病理性出汗,須辨別陰陽虛實。一般來講,汗證以虛證多見,但因肝火、濕熱等邪熱鬱蒸所致者,則屬實證。
具體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證候,更有虛實夾雜者,應該向專業中醫師問診,確定所「病」為何,再以飲食調理,或辨證治療。
古雲「汗為心之液」,由精氣所化,不可過泄。常見的汗證有四種:
一、肺衛不固型。素體虛弱,病後體虛,或久咳傷肺,肺氣不足,表衛不固,腠理開泄而致自汗;
二、營衛不和型。表虛之人,感受風邪,營衛不和,衛外失司而致自汗;
三、陰虛火旺型。煩勞過度,邪熱傷陰,虛火內生,陰津被擾,不能自藏而外泄做汗;
四、邪熱鬱蒸型。情志不舒,肝火偏旺,或嗜食辛辣厚味,或素體濕熱偏盛等,導致肝火或濕熱內盛,邪熱鬱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所謂「肥人多痰濕」,痰濕困脾,脾運失司,脾氣虛弱,氣不攝津,遂汗出不止。故肥胖人群輕易出汗,而病理性出汗則在肥胖症患者中較為多見。
此外,女性步入更年期較輕易出現午後潮熱,五心(手心、足心、心胸口)煩熱的功能癥狀,當中「手足心汗出」,也是常見汗證的一種。
汗出異常在夏季尤為明顯。其實,按照中醫學理論,邪熱鬱蒸、肝火偏亢或陰虛火旺,肺衛不固、營衛不和,迫津外泄,都有可能導致病理性汗證。但市民們面對的問題是,夏季本就輕易經常出汗,怎樣才能鑒別自己的出汗程度是否屬於異常?
最簡單的自測方法,就是藉助空調,在室溫26-28攝氏度的環境中靜坐,假如仍然出汗,稍有活動則汗出不止,則極可能為病理性汗證,需及時向專家諮詢。
此外,所排若為味不咸之淡汗,且易感冒,常出現倦怠乏力,面色少華、舌淡紅、舌苔薄白,多為虛證,所流多為虛汗。
盛夏中人們常喜歡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醫生建議,室內溫度最好不要低於26攝氏度,以免掩蓋了一些早期病徵而不自知。
小兒經常出現自汗、盜汗的癥狀,中醫理論認為這是因為他們陽氣嬌嫩,肺衛不固;而體弱的老年人不論肥瘦,都應注重其脾胃功能,不宜進食過於辛辣之物,以免傷及脾胃。一些自以為健壯的年輕人,暴飲暴食,經常熬夜,導致肝火偏亢,或陰虛火旺,或邪熱鬱蒸,也輕易出現汗出異常的癥狀。
某些非常職業人群如司機、警察等,因經常處於飲食起居不定時和高度緊張的生活方式,也成為高危人群,不僅輕易引起臟腑功能失調,也輕易誘發汗出異常。
推薦以下幾款食療湯水,但需注重,應溫熱時喝,切忌冷飲傷及脾胃。
北芪大棗水
北芪20-30克,大棗6枚(若為紅棗則須去核),浮小麥20克煲水頻服,可以益氣、生津、斂汗。
炒米水
將米在鍋內炒至金黃,再放水煮之。溫中健脾,尤其對於體虛婦女非常有效。民間習俗婦女月子里喝炒米水,也是出於此理。
人蔘瘦肉水
人蔘燉瘦肉,補中益氣健脾。如氣陰兩虛者則可加花旗參;若為陽虛,則可用高麗參。非常是產後虛弱的婦女,待惡露排凈後,可用高麗參、阿膠、鹿茸等大補氣血之品。
斂汗湯
浮小麥或糯稻根均有斂汗之效,而大棗也可與圓肉互換,加瘦肉則可作為保健湯水;或加冰糖或蜂蜜引用。
TAG:樂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