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暑的飲食習慣,不容錯過

小暑的飲食習慣,不容錯過

小暑之際,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小暑這個節氣,有著怎樣的習俗呢?

小暑的飲食習俗

GIF

1、小暑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2、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3、徐州人小暑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4、小暑還有水面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干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泄。

5、小暑「食新」。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6、老南京小暑吃藕、黃鱔。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蔘」,老南京講究在小暑這天吃黃鱔。黃鱔生於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後一個月的夏鱔魚最為滋補味美。中醫認為,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

此外,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吃。

小暑如何預防疾病

GIF

在炎熱的伏天,最易發生的季節病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而環境通風差,使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造成的。此時外出,應調整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外出。

有些老人在此季節中常感到煩躁,疲乏無力,食慾減退,甚至頭暈、胸悶、噁心等這些癥狀中醫講是「暑傷氣」,民間則說是「苦夏」。對此,可適當進補,以補充身體中氣之不足。並且要保證睡眠的充足,並利用午睡時間,以彌補夜晚睡眠之不足。對於冷飲不可多吃。

夏季適量吃冷飲可防暑降溫,但冷飲吃得太多,則有害無益。胃腸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會加快蠕動,縮短食物在胃腸里的停留時間,直接影響人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

同時,由於夏季氣溫高,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胃腸內的溫度也比較高,如果驟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導致胃腸痙攣,引起腹痛。

對於瓜果也不能過量食用。夏季瓜果對維持人體內酸鹼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過量食用,會增加腸胃負擔,重則會造成腹瀉。這是由於此節氣中,陰氣已生,所以生、冷、硬的食物便會對腸胃有所傷害。

小暑時節養生保健四大注意事項

GIF

平心靜氣以養心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髒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

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注意飲食衛生,飲食宜清淡適量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外出時做好防暑工作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小暑時節的天氣特點更是容易發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帶好遮陽傘、遮陽帽等工具,多喝水,並盡量避開午後太陽熱辣時外出。

不要貪涼沖涼水澡、少進冷食

天熱了,人們就喜歡吃冷飲,冰淇淋、雪糕、冰鎮飲品很受大家的青睞;有的人從外面一回來就沖澡,還喜歡沖涼水澡。

殊不知,這些對身體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發身體不適,或者埋下健康隱患。

素材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曬贊控 的精彩文章:

心情痛苦難受的說說,內心的真實獨白
心情不好的說說,充滿感傷的句子

TAG:曬贊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