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看故宮,南訪古窯,走進世界瓷都,感受古老陶瓷文化的魅力
景德鎮 古窯民俗博覽區,全國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是一個集文化博覽、陶瓷體驗、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旅遊景區,被譽為「活的陶瓷歷史博物館」。
在酒店穿過馬路就是古窯民俗博覽區外門口,古窯的圍牆造型上寫著古窯民俗博覽區,清晰易辨認,另一邊則是放著各色各樣的陶瓷,給人一個深刻的印象。
北看故宮,南訪古窯,相信很多人到 北京 都會去故宮看看,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曾有24位皇帝在此住過,裡面奇珍異寶無數,而古窯民俗博覽區不僅完整地保留著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傳統手工制瓷技藝,而且還 成功 復建並復燒了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明清御用窯等 景德鎮歷代典型瓷窯,這裡曾出產無數陶瓷精品,陶瓷文化底蘊深厚。
一路往前走,這條通往古窯民俗博覽區的路非常靜謐愜意,偶爾還可聽見鳥兒在風中歌唱,高大茂密的樹木把整條公路都「遮擋」起來,只許透過些許的光斑,清涼而夢幻。
在路邊看到這些由木材堆放起來的類似房屋的「窯柴堆」,古時都是用柴火燒的窯,這些窯柴堆也成了一個別緻的風景。
緊鄰公路的一邊是訪窯古道,古道有石階,專為行人設置,古道旁樹立著一塊塊牌匾,上面介紹著古老的陶瓷文化和製作工藝。
看這個由碎瓷片鋪成的彩色「葫蘆」,非常有意思,還有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
很快就到了遊客中心廣場,古窯式的建築,高大的煙囪,還有那高高的印著「古窯」的旗子,顯得古色古香,遊客中心裡有休息廳,有網上自助取票機和充電寶,跟上時代潮流而又體貼用心。
走進景區,可隨處見到這些由陶瓷和陶瓷碎片裝飾點綴在草叢牆上,與環境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只是我們看似完美的瓷器有點奢侈,可見他們對陶瓷製作的要求是相當高,或許我們認為的一點可忽略的瑕疵對他們來說就是一件失敗的作品。
6月9日是全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也是瓷都 景德鎮 第四個「窯神童賓紀念日」,這麼巧讓我遇上了,古窯民俗博覽區舉辦了瓷業英雄窯神童賓祭祀儀式、 景德鎮 明清御用窯復燒點火儀式、 景德鎮 非物質遺產項目展示、唐英紀念館陳列暨唐英銅像設計」專家研討會等活動。
童賓是明代萬曆年間的 景德鎮 燒窯把樁師傅,為燒造御用青花大龍缸而壯烈獻身,從而成為窯神。童賓是 中國 陶瓷行業的英雄。早在清代,著名督陶官唐英就說童賓精神「上濟國事而下貸百工之命」,「可以作忠臣之氣,而堅義士之心」。
來自社會各界人士一早聚集在童賓廣場,懷著對瓷業英雄窯神童賓的敬仰、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和對景德鎮 陶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弘揚,在童賓像前誦讀祭文,全體人員向瓷業英雄窯神童賓三鞠躬,隨後,大家依次向童賓銅像獻花,並繞行神像一周,現場莊嚴肅穆。
生活需要儀式感,對童賓英雄舉行的祭祀,復燒 景德鎮 明清御用窯,通過這些活動弘揚光大今天新時代的英雄精神,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下去。
樂平 古戲台融歷史文化、建築藝術、工藝美術等於一身,氣勢恢宏、造型俊俏、工藝精湛堪屬罕見,堪稱華夏一絕。
傳統稻草技藝,用竹篾,草繩等對陶瓷進行包裝,這種捆綁的方式技藝也是很講究。
手工竹編技藝,是用毛竹片或篾絲編織成各種用品和工藝品的一種技藝,靈巧多變,富有特色,陶瓷本來就是一個美的藝術品,與陶瓷結合在一起,美上加美。
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完全是一種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的體現。
陶瓷用印就是將圖案或文字複製在橡膠塑料上,在小小的橡膠塑料上要雕刻出那些複雜精美的圖案,除了有精湛的技藝外還很需要耐心和細心啊。
浮梁 功夫紅茶, 中國 紅茶的代表,由採摘,炒青。。。到泡茶,每一道功夫都得嚴謹認真,不可大意,否則會影響茶的味道。
在這個非遺日,一天就見識到了這麼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展示,很是震撼感慨,希望這些傳統手工技藝能很好地傳承和發揚下去。
穿過童賓廣場,向右走首先來到的是致美軒陶瓷陳列館,館內展示了各個朝代的瓷器官樣還配有文字解說,圖文結合,讓你清晰了解陶瓷的發展脈絡,更深入地了解陶瓷文化知識。
這個就是傳說中朝廷要燒造青龍白瓷缸,龍缸又大又厚,這在當時的技術是燒制不了的,於是就有了窯神童賓這個英雄。
「風火神」,本名童賓(公元1567-1599年),明代 浮梁 里村人。幼年讀書,秉性剛直,因父母早喪,遂投師學藝,執役窯業…風火仙師廟是祭祀「風火神」童賓的民間俗神廟。
童賓從小投師學藝,從事燒瓷行當。明萬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監潘相奉皇命抵 景德鎮 督造大龍缸,燒造許久,終不 成功 。潘相急煞,加倍逼迫和殘害瓷工。童賓為抗議朝廷,一日縱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窯內,以骨作薪。翌日開窯一看,龍缸竟出奇地燒 成功 了。瓷工們為紀念這位秉性剛直的英雄,稱頌他為"風火仙師",並在御窯廠的左側建了一座"風火仙廟"。因為燒造瓷器,火借風力,風與火最為關鍵,因此, 景德鎮 地區傳統民間也稱之為"風火神"、"窯神"。
穿過風火神廟,來到小器作坊,作坊是我國古代陶瓷手工業勞動生產場所,俗稱坯房。坯房為方形結構,坐北朝南,陽光充足,內院有曬架塘。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寫到制瓷工序「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可見一塊泥巴稱為一件藝術品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揉泥,如揉麵糰,雙手用力將泥團揉成鑼鼓狀或羊頭狀,排擠出泥里的氣泡,使泥中的水份均布,繼而拍扒成團。揉泥講求的是力度,用力均勻和掌握時間,這些都是需要長年累月的經驗累積的。
拉坯,拉坯是製作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階段,也是器物的雛形製作。拉坯是瓷器製作的基礎和靈魂,拉坯如拉小提琴,富有節奏之美,流動之美,藝術之美。
看著師傅幾十秒就把一個碗坯拉好,看著簡單,但當我自己體驗時卻找不到方向,拉出來的形狀奇形怪狀,都變形了,那個坯東倒西歪,根本不受控制,不試不知道,一試忘不了。
看師傅拉的坯,如出一轍,各個碗坯大小,厚薄,高矮几乎都一樣,師傅說十多歲開始做這行,一做就是幾十年。
利坯,精修成型,使器皿表面光潔和厚薄一致,是成型中的關鍵工序。
修足,把碗底多餘的泥巴挖走,整修成碗底。
畫坯,在晚上畫上各種圖案,一氣呵成,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手法之嫻熟技藝之高超令人讚歎。
上釉,釉在碗的邊緣沒有高一點也沒有低一點,恰到好處,師傅的的沉穩鎮定,被國務院總理稱之為高水平技藝。
曬架塘,看似不經意的地方,卻體現了勞動者們的智慧,由於曬坯時空間濕度不均勻,把坯放在水池和水缸上曬就是讓下面的水蒸氣蒸發上來保證上面的濕度均勻,而且這樣一上一下還減少了佔用空間。
師傅時不時都會拿起幾個碗來檢查對比,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讓人敬佩。
大件作坊,大件是產品以大、奇而得名,此作坊生產萬件瓶,千件缸,大盤之類的陳設瓷。其產品製作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器型高大,有宏偉之氣魄,體現了 景德鎮 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高超制瓷技藝。
各種瓷器線條流暢,造型優美,即使是這些半成品也具神韻,藝術感十足。
雕塑,通過捏雕、圓雕、堆雕、鏤雕、浮雕等各種成型工藝,雕塑瓷成為我國傳統工藝品。師傅正在雕塑十二生肖,惟妙惟肖。
彩繪,無論是寫意山水,還是各種動植物,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逼真得你還很難想像到這是畫出來的。
這是一幅令人震撼的作品,繪畫的藝術與陶瓷的藝術結合在一起,兩者產生出1+1>2的效果,贊。
古窯之所以稱之為古,是因為這裡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產作業線、清代鎮窯、明代葫蘆窯、元代饅頭窯、宋代龍窯等景點。
洪武窯瓷器,土質細膩,胎體很薄,釉分青、白二色,以純素者為佳。洪武窯有大龍缸窯、青窯、色窯、風火窯、匣窯等二十座。洪武窯廠燒出器型碩大的青花釉里紅大盤、大碗、大罐,素樸雄渾粗豪而不失民族文化風韻,形成了洪武官窯的獨特風格。
清代鎮窯為我國傳統窯爐中獨具風格的瓷窯。窯房是穿逗式木構架建築。是迄今保存最完整,最具價值的古窯瓷窯。它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柴燒瓷窯,全長15---20米,容積為300立方米左右,最高處6米上下。
鎮窯屬磚砌成的拱形結構頂棚,高大的煙囪用單磚砌成,其砌築技巧令人信服。它的燒成室型呈一頭大一頭小的長橢圓形,進窯門處寬而高,靠近煙囪則逐漸狹窄矮小,故有"鴨蛋形窯"之稱。
要內還堆放著各種匣子,坯磚,還有運輸車,盡量還原了當時的生產方式,古味濃郁。
走累了可以坐下來喝口窯工茶,聽聽窯工講講陶瓷的故事和趣聞。
葫蘆窯為 景德鎮 特有的瓷窯,因其葫蘆形柴燒瓷窯而得名,明代葫蘆窯兼備了宋元時期龍要和饅頭窯的優點,燒成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對整個明代 景德鎮 制瓷業發展和清代鎮窯的形成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饅頭窯為 景德鎮 宋元明時期使用的典型瓷窯之一,以窯形近似饅頭而得名。元明饅頭窯的營造技藝和燒成技藝達到了我國傳統瓷業此類窯爐的最高水平。
龍窯為我國傳統陶瓷窯爐之一,窯爐依山勢傾斜砌築,形狀似龍而得名。一般以茅草、樹枝等為燃料。其優點是造價低、裝燒量大,並可充分利用餘熱。利用自然山坡建造,火焰抽力大,並可形成燒造青瓷、影青瓷的還原氣氛。
景德鎮 古窯民俗陶瓷歷史博物館館內有古窯建築群和清代民居建築群。古窯作坊內,有瓷工進行手工制瓷技藝表演,燒制仿古瓷;清代民居建築內,有 景德鎮 陶瓷發展史和書畫展覽。
玉善堂,歷史上為民間宗族祠堂,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1796-1800)採用半封閉建築形式和「穿逗抬梁混合」建築結構形式,整體建築規模宏大、壯觀,裝飾雕刻豐富精巧,用材勻稱,建築時代特徵突出。
民俗建築內,生動逼真地還原了當時的生活工作情景,並展出了當時用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陶瓷的製作,運輸,銷售等系列民俗風情。
來到古窯民俗博覽區,一定要來聽一聽《奇瓷神韻》,世 界首 創, 中國 一絕。這套瓷樂器採用優質瓷土按專業樂器技術要求精緻製作,演奏起來清晰悅耳、美妙動聽,讓人為之陶醉。
紫禁書院建在竹林深處湖中央的小島上,風景秀麗如畫,清靜優雅,在這裡品茶相聚或是品讀一本好書都是非常愜意的事。
這裡不僅搭建了古窯與故宮交流合作的平台,也搭建了 景德鎮 與世界對話的一個 新平 台。在這裡,世界將更好地了解 景德鎮 深厚的陶瓷文化,更好地推動 景德鎮 傳統陶瓷文化。
TAG:緣美色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