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螞蟻金服跨境匯款速度降至秒級 區塊鏈技術實現跨機構協同

螞蟻金服跨境匯款速度降至秒級 區塊鏈技術實現跨機構協同

圖片來源:螞蟻金服

6月25日,螞蟻金服宣布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在香港上線,港版支付寶AlipayHK的用戶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向菲律賓錢包Gcash匯款。這是繼公益捐款、食品溯源、租房管理之後,螞蟻金服在區塊鏈應用場景的又一項落地應用。

這項跨境匯款服務利用了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技術來實現AlipayHK、渣打銀行(香港、新加坡)和GCash間的跨機構協同。作為螞蟻金服此項跨境匯款服務的合作銀行,渣打銀行將為AlipayHK以及Gcash提供結算服務,並提供即時外匯匯率和流動性。


在發布會現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回憶起多年前收到的一個來自菲律賓的求助:「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用支付寶把錢匯回家?現在匯款太貴。」他說,過去一年他至少問了螞蟻金服董事長井賢棟10次什麼時候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現在得到了解決。香港工作22年的菲律賓人Grace在發布會現場完成了第一筆螞蟻金服區塊鏈跨境匯款。與日常用支付寶轉賬一樣,僅數秒時間,Grace在菲律賓的家人便收到了她的匯款。

因傳統的跨境匯款業務涉及更多的參與機構、法律法規及匯率等問題,過程很複雜,到賬通常要10分鐘到幾天不等,晚7點後匯款最早次日到賬,中間出現狀況退錢要更久,還有可能出現轉丟的情況。過去Grace匯款經常要排上一個多小時隊。

螞蟻金服首席技術官程立表示,區塊鏈技術讓跨境匯款從過去各家機構之間串列的處理方式變成了並行處理,「確認匯款的時候,所有的參與方都能夠得到消息,並行處理所有信息,將處理速度變成了秒級。」

此外,程立指出,相較於傳統跨境匯款,區塊鏈跨境匯款更加安全、透明,成本也更加低廉,「原來匯款時一些冗餘的操作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消除掉,對機構來說可以降低操作成本,進而給用戶帶來成本的降低,資金運用也能夠更加高效。此外,對於監管機構來說,也更加透明,不用從很多機構拿到分散的信息,而是拿到一個完整的匯款信息,能夠更好的進行合規檢查。」

據了解,Gcash是菲律賓的電子錢包,屬於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旗下。2017年2月,螞蟻金服和Mynt達成戰略合作。而據數據顯示,香港有超過18萬名菲律賓籍人士,是本地最大的外籍社群,存在著很大的匯款需求。螞蟻金服方面表示,從香港至菲律賓,區塊鏈跨境匯款邁出了第一步,未來將有可能服務更多國家和地區的用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利用區塊鏈技術的跨境匯款在銀行機構間已有相關應用。2017年底,招商銀行聯手永隆銀行、永隆深圳分行,成功實現了三方間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人民幣匯款。2017年12月18日,招商銀行作為代理清算行,完成從香港永隆銀行向永隆銀行深圳分行的人民幣頭寸調撥業務。此後,三方又完成了以招商海通貿易有限公司為匯款人,前海蛇口自貿區內海通(深圳)貿易有限公司為收款人的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

此外,Ripple公司打造了一款開源軟體,讓全球銀行之間能夠進行點對點金融交易。而美國區塊鏈公司Circle則主攻跨境小額支付市場,此前曾宣布向客戶提供零成本跨境交易服務。

「此前,有一些公司在用區塊鏈概念來做跨境支付了,但是其背後的技術邏輯,並不完全是區塊鏈技術。」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指出,Circle是以比特幣為通道,搭建了一個跨境匯款的鏈路,這裡面存在著效率瓶頸,以及匯率、安全風險;Ripple服務B端支付的產品底層使用了智能合約,將兩個銀行的賬本協同起來,共同完成跨境支付,其目前的幾個跨境支付應用,還僅限於專供B端小範圍內的使用,「比如桑坦德銀行目前正在用Ripple進行內部資金轉賬,這不是跨機構的協同,它相當於一個私有鏈。」

「之前已有銀行實現同業間的區塊鏈跨境匯款,但用戶與銀行間的資金流動還是傳統模式。」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而螞蟻金服區塊鏈跨境匯款是面向C端用戶的,7×24小時不間斷服務。

據了解,螞蟻金服區塊鏈跨境匯款通過聯盟鏈的形式進行。AlipayHK與Gcash合作,在跨境匯款全鏈路使用區塊鏈,並由渣打銀行負責日終的資金清算以及外匯兌換,Gcash用戶在到賬後能即刻消費。

「通過共識演算法的創新,螞蟻區塊鏈已實現每秒數萬筆的大規模交易處理能力;通過數字加密等多個技術,實現了能全面保護區塊鏈上的信息安全,既做到透明可信,又能保證個人隱私。」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先上車後買票」 華通兩當城關加氣站開建後才拿地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特約研究員鄧海清:政府應以真金白銀支持新舊動能轉換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