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十條,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官 箴 十 條
文:熙熙天下
諺語云:不知為吏,視已成事。做官做事的方法都藏在老祖宗的話語里。
以下十句話,如果能夠看完並領會,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
釋義:此語出自西漢恆寬的《鹽鐵論·疾貪》:「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意思是說,想要影子端正,必須端正身體,想要下邊的人廉潔,首先要從自己做起。
感悟:政者,正也,政治的核心價值,就在於一個「正」字。這也正如俗話所說的,正人先正己。孔子對從政者首先要「身正」也有不少經典論述,如:「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等等。故一名好官或者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必然是賢良方正的表率,好官、好領導是看得見的哲學,官一旦失「正」,便會喪失影響力與合法性,其他說再多也沒什麼用。
二、嗜欲深者天機淺
釋義:此語出自《莊子·大宗師》,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深陷慾海、貪婪無度,就會失去生命中的靈性與智慧,錯過人生中許多好的機緣與福報。
感悟:俗話說,官迷心竅能作惡。官之惡有很多方面,但主要的是三點:權位、財富和女色。做官無論大小,一旦沾上並貪戀這三個方面不能自拔,那也就離失德、違紀和違法不遠了。《說苑·談叢》有言:「毒智者莫甚於酒,毀廉者莫甚於色。」《左傳·桓公二年》概括得更到位:「官之失德,寵賂章也。」這裡面,「寵」指的是貪色,「賂」指的是貪財,「章」指的是貪權。的確,大凡走上貪腐不歸路的官員,都離不開貪財漁色戀權三樁事。
三、水失魚猶為水也
釋義:此語出自《屍子》,本是孔子與其高足子夏的一段對話,孔子問:什麼是為君之道?子夏對:「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意思是說,水無魚依然是水,魚無水一日難活。
感悟:民是衣食父母,官是管家公僕。不管多大的官,都不能脫離群眾,都不可偏離群眾路線。正如,《韓詩外傳》中所說的:「善為上者不忘其下。誠愛而利之,四海之內,闔然一家;不愛而利之,子或殺父,而況天下乎?」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那一級官員,都應把利民、惠民作為第一要務,親民、近民作為第一宗旨。
四、堂上遠於百里
釋義:此語出自《管子·法法》「堂上遠於百里,堂下遠於千里,門庭遠於萬里。」意思是說管理者對於發生在身邊的事情不一定掌握得的很清楚,雖然是近處,但卻比百里、千里、萬里之外的事更難了解掌握。
感悟:官越大,越容易受蒙蔽。所謂身邊人,不乏「鷹眼鹿耳八哥嘴,狐狸腦袋兔子腿」之輩。也許身邊人咬耳朵所說的話,完全是十萬八千里外沒影兒的事!也許身邊人所做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了,但領導者、管理者卻不一定知道。這也就是常說的「燈下黑」現象。所以,如何識准、用好身邊人,如何辯別身邊人的真偽、忠奸,是領導者、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真本事。這也正如《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所言:「賢君良上,必自擇左右始。」
五、用賢無敵是長城
釋義:此語出自杜牧詩:廣德者強朝萬國,用賢無敵是長城。意思是說,只有善於用人才能天下無敵,才有穩固長城。
感悟:為政之要,惟在得人。不管是一個國家、一個團隊還是一個單位,向來都是得人者興,失人者崩。俗話說,黃金累千,不如一賢。作為領導者、管理者一定要有識才的慧眼、用才的胸懷、聚才的氣度、愛才的情懷。只要有了千里馬,何愁跑不了千里路?
六、不以私事害公義
釋義:此語出自《說苑·至公》,意思是說作為領導者、管理者不要把私人恩怨、私人感情帶到公事中來。
感悟:是人都有好惡,都會涉及到私人的恩恩怨怨。但作為領導者、管理者,卻要有更寬廣的胸懷,更宏大的氣魄,在任人用事上不能只講私人感情、個人恩怨、一已好惡。古人所推崇的祁奚推舉解狐、趙武力薦邢伯子、咎犯保舉虞子羔等故事,說的都是成大事者都能因公舉仇,為國輸才。真正能做到大道容眾,大德容仇,公門之內無私怨,才是能成大事的領導者。
七、務學不如務求師
釋義:此語出自《法言·學行》,意思是說,努力學習不如致力於求得好老師。
感悟:做官與學習相輔相成,互為促進。而學習的途徑有多種:一是向書本學。但容易成為本本主義,盡習常規,囿於成法;二是向實踐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干在學,在學中干;三是向高人學。這是最經濟、最實用、最有效的方法。作為領導者、管理者一定要有謙虛好學的氣度,多多向能人、高人、賢人學習,而不是自高自大,固步自封,自以為官升能力長,官有多大能力就有多高。這也正如《韓詩外傳》里所說的:「上主以師為佐,中主以友為佐,下主以吏為佐,危亡之主以隸為佐。」傑出的領導者把有能力的部屬當老師,中等的領導者把有能力的部屬當朋友,下等的領導者把部屬當手下,最下等的領導者把部屬當奴才。
八、分熟不如分腥
釋義:此語出自《說苑·政理》: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意思是說,分熟食不如分生食,分生食不如分土地,指的是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調動積極性。
感悟:善於調動所屬人員的積極性,儘可能地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是領導者、管理者的必備素質。這也正如《墨子·尚賢上》中所說的:「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物」是獎賞,是動力;「術」是技藝,是能力。只有獎賞到位了,積極性才能真正調動起來,部屬的智慧力量才能真正貢獻出來。作為領導者、管理者能夠善待部屬,並做到賞罰分明,賞罰公平才能真正凝聚力量,成就事業。現實中,也有一些領導者、管理者對待下屬很慳吝、很刻薄,或者私心很重,在賞罰上大搞親疏厚薄,這樣往往導致眾叛親離。這也正如《墨子·尚賢中》所說的「貪於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於貨者,不能分人以祿」,大玩「吊肉跌死貓」把戲,結果是魚也吊臭了,貓也叫瘦了,事也搞砸了!
九、治大國若烹小鮮
釋義:此語出自《老子》,意思是說,政令不能擅出多變,就像煎魚不可來回翻動,以免攪得色惡肉爛。
感悟:政貴有恆。如果政策沒有連續性,單位就不可能持續發展;若官員沒有穩定性,亦不可能負起責任。作為領導者、管理者,要防止拍腦袋決策,想起一現是一現,朝令而夕改,這樣是治理不好一個單位的。俗話說,常調之官好做,家常便飯好吃。對於下級也不能拔弄來擺弄去,隨意調整更換。在一個單位屁股還沒坐熱,又調到另一個單位,政策能有連續性,幹部能有責任心嗎?
十、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釋義:此語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意思是說為官者不能輕看歷史的價值和意義,要善於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感悟:起點決定終點,視角決定視野。作為領導者、管理者,既要有現實責任感,更要有歷史使命感。有道是,行之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讀一讀《春秋》,不僅可以知興替、明治道,亦可以照鏡子、鳴警鐘。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聲人去後,民意閑談時。歷史有記憶,你走的每一步都會有印跡。那些,離任後、退休後,還被群眾念起的領導就是好領導,而那些剛一離任,就怨聲、罵聲四起的領導,絕不會是成功的領導者。
TAG:熙熙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