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華第一龍薦讀

中華第一龍薦讀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每當我聽到《龍的傳人》這首歌時,都會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上下五千年,龍已成了中國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自豪。然而,龍的原始狀態是什麼樣子?神聖而厚重的龍文化究竟起源於何時、何地呢?在等待了千百年的歲月後,人們終於揭開了「中華第一龍」的神秘面紗。

一堆蚌殼驚天下

1987年4月,為配合濮陽市西水坡引黃供水調節池工程,時任濮陽市文化局副局長的孫德萱老師在配合施工的考古調查中,在調節池的西南部發現了一處古墓葬群,包含仰韶、龍山、東周和漢代等幾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經申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由濮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濮陽市博物館、濮陽市文物工作隊組成的考古隊開始對西水坡古文化遺址進行科學發掘。當疊壓在最深處的仰韶文化層一座古墓被清理出來之後,所有人都驚呆了!

1987年6月17日,對全球炎黃子孫來說都是一個石破天驚的日子。在西水坡遺址一個探方里發現了一座古墓。一位男性墓主人頭南腳北仰卧於墓中,周圍是三具人殉。特別奇怪的是,在墓主人骨架兩旁有用蚌殼擺塑的圖案,東側是龍,西側是虎,龍頭虎頭的朝向均向北,而腿則均向外。墓主人的腳下,有一個用蚌殼擺塑而成的三角形,與三角形擺在一起的,還有兩根人腿骨,腿骨指向東方龍的頭部。另外,該墓中3具殉葬人的擺放位置也很特別,被分別放在墓穴中東、西、北三個方向,並特意斜置形成一定的角度。該墓葬是西水坡考古工地發現的第45個古墓,被命名為西水坡45號墓。

距45號墓南20米外第二組地穴中,有用蚌殼砌成龍、虎、鹿和蜘蛛圖案,龍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蟬聯體,鹿則卧於虎背上,蜘蛛位於虎頭部,在鹿與蜘蛛之間有一精製石斧。再南25米處第三組是一條灰坑,呈東北至西南方向,內有人騎龍、人騎虎圖案。

45號墓,是一個古老得連棺槨都沒有的墓坑。經碳十四測定,並經樹輪校正,此墓大概是6460年(正負135年)以前,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期,即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期的墓葬。這是仰韶時代先民舉行的一次宏大的葬儀,以龍虎作為陪葬,顯示了墓主人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如此之高的規格,在中國考古史上絕無僅有。雖然一時還不能確認墓主人的身份,但他應該是和伏羲、黃帝等傳說中的中華人文始祖同一級別的人物,是中國歷史傳統龍形象的直系祖先。蚌塑龍也因此被專家們譽為「中華第一龍」。6500年暗無天日的陪葬生活,不但沒有掩埋掉它的光華,反而添加了它的神秘與璀璨一一如今,全國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把《中華第一龍》一文收入其中。

古墓驚現「天文圖」

西水坡45號墓的出土,震驚了全國,震驚了世界!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先生認為:龍虎墓所有跡象都可以用天文學觀點加以解釋,是中國古代天文「四象」體系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最早雛形。中國天文博物院原院長伊進周教授、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馮時教授研究發現,西水坡M45龍虎墓其實就是一幅深奧的原始星象圖,所反映出的天文學信息,真實的記錄了當時人們對天氣的認識水平,也說明了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在仰韶文化時代已相當高超了。

地下怎麼會出現6500年前的「天文圖」呢?原來,正是西水坡45號墓的出土泄露了「天機」。據參與濮陽西水坡「中華第一龍」出土挖掘的主要人員,原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主任李文穎老師介紹:墓主人腳下的蚌塑三角形與兩根腿骨合擺的圖像,經考證,正是天上的「北斗星」。有了北斗,龍虎便成為四象中的青龍、白虎,有了天文學上的意義。人間的「北斗」讓我們高山仰止,天上的北斗則是古人確定天上地下的指示星座,因此,古人把人間的智者喻為眾生的北斗。因為在浩瀚的星空中找到了永不隕落的北斗,我們的祖先才走出混沌,才分清東西南北、春夏秋冬,才把天與地剝離開來。

那麼,為什麼墓中的北斗星的斗杓要用人骨呢?《周髀算經》云:「……髀者,股也……髀者,表也。」髀是古人測量日影的表,它的本意就是人骨。北斗星斗杓用人骨來安排,顯示的正是古人觀念中觀測北斗與測度日影的綜合關係一一晝測日影而夜察北斗。兩根腿骨擺在墓主人腳下,絕非隨意擺放,這個圖形代表的是天體中最為重要的北斗星圖,兩根腿骨代表的是北斗星的斗杓,它與代表四象的龍虎一起構成了天體的星圖。

如今,「濮陽天文圖」已被載入《中國科學技術史?天文學卷》第一章第一節。「濮陽天文圖」讓中國天文可考的歷史一下子提前了3500多年。它比之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在埃及金字塔內發現的天文圖要早2000多年,比巴比倫的界標天文圖要早3000餘年。「濮陽天文圖」的橫空出世,是震驚世界的大發現。

「天圓地方」蓋天說

自古以來,人們看見蒼天籠罩著大地,便產生了天圓地方的蓋天說。「蓋天說」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宇宙結構學說。公元前一世紀成書的《周髀算經》中提出「天像蓋笠,地法復盤」的新蓋天說,認為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相蓋,二者都是圓拱形,中間相距八萬里,日月星辰隨天蓋旋轉,近見遠不見,形成晝夜四季變化。

濮陽西水坡45號墓墓穴平面圖上(南)圓下(北)方,與《周髀算經》中所記載的蓋天說理論驚人地吻合。凡是看到西水坡45號墓墓穴的人,都會聯想到中國傳統的「天像蓋笠,地法復盤」的蓋天思想,即「天圓地方說」。

據當年參與濮陽西水坡45號墓挖掘的李文穎老師說:西水坡45號墓除龍虎蚌塑布列的形象外,還有3具人殉,這在仰韶文化遺址中尚屬首次發現。經年齡鑒定,這是幾個孩子,年齡在12一16歲之間的孩子,頭部有明顯的刀砍痕迹,顯然是非正常死亡。3具人殉沒有被集中擺放在墓穴中,而是分別置於東、西、北3面,東、西兩具人殉位於東、西墓壁兩處凸起的類似壁龕的地帶,北面的人殉在北壁方龕內也是特意斜置,形成一個角度。

《尚書?堯典》記載,古人當時已經有了很完整的文化觀念:認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由四位天文官分別掌管的,即「分至四神」。位於遺址最南端的31號墓的主人(就是被截去腿骨的孩子)是司掌夏至的神,而45號墓葬中的另外3具人殉則分別是象徵著春分的神(東)、秋分神(西)和東至神(北),四時的演變在這裡表現得極其完整。

研究表明,西水坡45號墓墓穴的形狀代表了二分(春分和秋分)日和冬至日太陽的運行軌道,而東、西兩具人殉的頭部恰好分別位於二分日日出與日落的位置,而北面一具人殉的頭部正好指向濮陽冬至日太陽初升的地方,這絕不是巧合,而是祖先對星象圖的合理布局。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馮時教授在其《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天文學研究》中,結合45號墓的考古事實,提出了關於蓋天說及二十八宿的新見解,將這項研究推到一個新階段,將蓋天說及二十八宿的「濫觴期」推到公元前4000年,令人讚佩!

墓主人身份之謎

一般考古工作者都是根據墓主人隨葬品的多寡來判定墓主人的身份的,而濮陽西水坡45號墓卻是個例外,墓穴內幾乎沒有什麼隨葬品,甚至窮得連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沒有。而這位6500年前把天搬進墓地、騎龍遨遊星空的「窮人」,會是誰呢?

據文獻記載,中國歷史上在濮陽活動的帝王級人物主要有5個:伏羲、顓頊、蚩尤、帝嚳和舜帝。第一位騎龍升天的人是黃帝。有專家學者含糊其辭地暗示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主人是黃帝。也有人認為,黃帝乘龍不在濮陽,但他的孫子顓頊也曾「乘龍而至四海」,西水坡45號墓蚌塑人騎龍應該是顓頊乘龍遨遊天地間的真實寫照。還有人根據墓主人胸椎和胸骨不全,懷疑是「死於非命」的蚩尤。而更多人則認為:黃帝、顓頊、帝嚳、蚩尤時代距今約5000年,而西水坡45號墓的年代距今約6500年,顯然,黃帝、顓頊、蚩尤的「年齡」都偏小。而只有伏羲的年齡剛合適。

對西水坡45號墓主人身份的確定,在眾多泰斗、大師、專家、學者如徐旭生、李學勤、徐吉軍、許順湛、李希平、張維華、馮時、段邦寧、孫德萱、張滿彪、吉耀波、史國強、化建華、董星等人的文章中早已認定為伏羲。

伏羲始畫八卦,古今學者均予認同,沒有爭議。1981年,陳立夫先生提出:「中道思想,是從中華文化的締造者伏羲畫卦作易開始,距今已有6400多年了。」墓中含有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等內容,這與伏羲作易畫卦的傳說高度吻合;蓋天說乃伏羲所創立,45號墓的平面結構與蓋天說驚人吻合;《周髀算經》云:「周髀長八尺」,「冬至日晷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經專家測算其測量地點的緯度是35°20"42"",當時的黃赤交角為24°01"54"",現在濮陽的緯度在35°42",因此《周髀算經》中的數據只能是在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位置測得的。

濮陽西水坡45號墓經碳14測定,墓主人距今約6500年左右,時間節點即伏羲時代。四象產生的時間在伏羲時代,應用在伏羲時代。試想,能夠利用當時最先進科學技術符號,最高待遇陪葬儀式,列四象為護身陪葬,八卦為所用的人物,墓主舍伏羲之外,其誰?

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在濮陽(雷澤)履巨人腳印生了伏羲,伏羲蛇身人面,是典型的龍的形象,伏羲部族的圖騰是龍,正是從伏羲開始,以後的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直到封建帝王300多人,都自稱為「龍」,「真龍天子」。中華民族崇拜龍,自稱「龍的傳人」,6500年前騰雲駕霧、橫空出世的伏羲,被稱為「人祖」「文宗」,人面蛇身,是後世認同的龍的形象,而西水坡45號墓正是伏羲時代的,墓主人不是他,還能是誰?

中華第一龍

1987年,濮陽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龍虎圖案,被譽為「中華第一龍」。它一方面體現了仰韶文化的脈絡,另一方面又證明了龍的最初形成。此次重大發現,轟動了全國新聞界和史學界。1988年《人民畫報》曾用19種文版發行120個國家。國內主要報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文物》《華夏考古》等都先後作了報道。「中華第一龍」從此名揚天下。

「中華第一龍」的出土,把中華文明史又向前追溯了1500年或者更多,對歷史研究、發揚龍文化都有其重大的歷史意義。「中華第一龍」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一致認同和高度關註:1987年10月21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張忠培聞訊來到濮陽西水坡考古發掘現場,當他看到45號墓蚌塑龍虎圖像後欣喜若狂。他說他在濮陽為北京故宮的7萬條龍找到了祖先,這祖先就是濮陽「中華第一龍」,濮陽蚌塑龍不僅是「中華第一龍」,也是「世界第一龍」!

考古學家鄒衡欣然題詞:「華夏文明,淵源有自,龍虎俱在,鐵證如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在《關於考古發現的「龍」之界定問題》中說:西水坡遺址的龍,是華夏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幾千年來延續不斷的龍文化的重要文化遺傳基因;西水坡遺址的龍和虎的組合出現,一方面支撐了龍的科學依據,另一方面改寫了中國天文學史;西水坡遺址及其出土的龍,奠定了濮陽及其所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在華夏文化形成與早期發展中的重要歷史作用與核心歷史地位。

1995年10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河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濮陽市人民政府聯合在濮陽召開了「龍文化與中華民族」學術討論會,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參加盛會,會議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閉幕式上,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正式命名濮陽為「龍鄉」,並由常務副會長馮征將鐫刻有「龍鄉」二字的銅牌頒發給濮陽市。後來又被該學會命名為「華夏龍都」。全世界華人都認同自己是「龍的傳人」。

「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和吉祥物。從考古學、宗教學、天文學、歷史學的意義上看,6000歲「高齡」的「濮陽龍」,是華夏歷史文明的「根文化」。「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血緣紐帶,自古以來皆備受尊崇,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無不以「龍的傳人」自居。

中華民族團結向上,從未被滅亡過,「龍」的凝聚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沒有理由不驕傲,沒有理由不自豪!

本篇審稿 鄧麗星 劉豫東 組版 王睿鵬

GIF

作者簡介

劉平,男,祖籍河南商丘,現供職於中原油田。中原油田作家協會會員,濮陽市作家協會會員。

《河南思客》簽約作者。

本文作者劉平授權河南思客獨家刊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微信/客戶端:河南思客

河南思客2018年編委會

編  委 陳 旭 王銀玲 庄鳳娟

王立國 李智信 張紅陽

胡建武

總 策 劃 呂佩義

統  籌 楊海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梅西是個大學霸,但不是個好班長
啦啦啦,讓二狗來介紹一下這個小樹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