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前行實修法第四十六修法

前行實修法第四十六修法

索達吉堪布引導

五明佛學院法師引導

丙三、思維一切皆為業之自性:

前行:皈依、發心。

故佛經中言:業如畫家,一者可變化多種多樣;業如身影,緊隨眾生身後;業如不同身體之苦樂,自己所作不會落到他人頭上,他人之業也不會落到自己身上;業如國王,猛烈的善惡業可將眾生牽引到善惡趣中;業如虛空界,範圍廣大,周遍一切;業如市場的商品,數量眾多,種類繁雜;業如錦緞的花紋,互不混雜,了了分明;業如青蓮與睡蓮,黑白性質不變,隨著所積之諸業而感相應之果。

因此,一切皆為業之自性,今生所感受的苦樂,均源自前世之業;而來世將感受的苦樂,則與今生之業密切相連。了知因果不虛的規律後,我一定要精進取捨善惡。

【提示語】:這一點,觀想起來並不困難。當你有名聲、很快樂時,應明白這是以前行善的果報;當你痛苦、不順、傷心時,要知道這是作惡的果報。若能明白一切皆為業之自性,面對這些苦樂時,心就會很坦然。

在這個世間上,能徹知業果的,唯有佛陀。《緣起贊》讚歎佛陀時也說:勝義中一切不生不滅,世俗中一切如夢如幻、緣起顯現,這一規律唯有佛陀的遍知智慧才能了知。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對因果不虛的真理生起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從內心中認識到,廣大世間的一切,全都是業之自性。

後行:迴向善根。

第四十六修法終

〖擴展內容觀修〗

每一入座,也都包括前行、正行和後行三部分。前行也分為前行的前行和真正的前行兩個階段。其中前行的前行階段,要擤好鼻涕,洗好臉,里里外外一切要辦的事務必完成,總之要保證在入座期間不需要中斷打坐而往外跑。隨後,坐在床上身心放鬆,稍加休息,接著立下誓言:我這一座期間,縱然是大恩大德的父親來到,我也絕不中斷入座而隨著迷亂所轉。指甲掐著肉發下堅定誓言:「寧死也不捨棄此誓願!」

真正的前行

1、身的要點,作毗盧七法, 也就是雙足金剛跏趺,雙手結定印,脊背好像銅錢般挺直,臂膀放鬆舒展,頸部稍稍向前屈,舌抵上顎,眼睛垂視鼻尖。

2、語的要點:排除垢氣,左右鼻孔輪番排三次,同時排三次,共排九次;或者,右鼻孔排一次,左鼻孔排一次,同時排一次,共三次;或者,左右鼻孔同時排三次。以上三種除垢氣法,做任何一種都可以。具體做法:左手握金剛拳,壓在大腿根兒上(即腹股溝的位置),右手以三股金剛印按住右鼻孔,從左鼻孔緩緩向內吸氣,囤積在臍下,觀想自己無始以來生生世世所積累的業、煩惱、罪障、破誓言、修行中出現昏憒、沉陷、迷茫錯誤這一切都變成黑氣,向外排散,呼氣時就像青稞粒一樣,從小擴大,末了一下全然排出,這與洗滌器皿相仿。

3、心的要點:調整發心,觀察現在我修的這一座,是希求消除今生疾病等的救畏發心,還是牟取利養讚歎的善願發心。假設是這兩種發心,那就要像毒物一般予以拋棄。倘若是無記的發心,就要調整過來。小士道的發心是世間俗人的觀念,並不是入道者我所觀修的法,中士道的發心也是成辦一己私利的心態,因此也要予以斷除。而必須真正生起大士道的清淨髮心,也就是在心裡思維:為了一切有情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佛果,我才觀修因果不虛。

語接著祈禱上師:在自己的頭頂上清清楚楚明觀,十萬瓣白色蓮花的紅黃色花蕊上,獅子座層層疊放的柔軟綾羅墊上,自己的根本上師身穿出家法衣或者咒師裝束,懷著「上師是佛」 等五種了知,默默祈禱,念誦「三世諸佛……」 或者念誦四種厭世心前後的那些祈禱文,滿懷感恩戴德的敬信之心深情祈禱,結果上師化光 融入自身,自己的心與上師的智慧渾然成為一 體,處在這種狀態中,不跟隨過去的分別念,不迎接未來的分別念,也不持續現在的分別念, 儘可能入定安住。這以上是入座的前行。

〖擴展內容觀修〗

前行:皈依、發心。

正行:觀想輪迴中的一切苦樂,都是由眾生各自行善、造惡所致。世間的善趣是善業之果,惡趣是由惡業所感;出世間的聲聞、緣覺、佛果三菩提及其安樂,也是由行持不同的隨解脫分善業所得。

故佛經中言:業如畫家,一者可變化多種多樣;業如身影,緊隨眾生身後;業如不同身體之苦樂,自己所作不會落到他人頭上,他人之業也不會落到自己身上;業如國王,猛烈的善惡業可將眾生牽引到善惡趣中;業如虛空界,範圍廣大,周遍一切;業如市場的商品,數量眾多,種類繁雜;業如錦緞的花紋,互不混雜,了了分明;業如青蓮與睡蓮,黑白性質不變,隨著所積之諸業而感相應之果。

因此,一切皆為業之自性,今生所感受的苦樂,均源自前世之業;而來世將感受的苦樂,則與今生之業密切相連。了知因果不虛的規律後,我一定要精進取捨善惡。

思維一切皆為業之自性

一、觀想輪迴中的一切苦樂,都是由眾生各自行善、造惡所致:世間的善趣是善業之果,惡趣是由惡業所感;出世間的聲聞、緣覺、佛果三菩提及其安樂,也是由行持不同的隨解脫分善業所得。

二、下面通過多個譬喻,從不同側面來理解業的特點。

1、業的第一個特點:「業如畫家,一者可變化多種多樣。」

如《前行》所言,善惡業的作者即心,十法界均由心造,輪迴當中上至天堂,下至地獄,皆為心造。

如《地藏菩薩本願經》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心如畫師,心生五蘊,心生萬法。《華嚴經》云:「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果,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千大千世界均為心所造。

例如,地獄法界是因嗔恨心,餓鬼法界是因貪心慳吝嫉妒,人法界通常是因愚痴傲慢我見,天人法界是因行持十善,在此基礎上修持四禪定或無色定,則成色界或無色界。之後繼續修行,抵達聲聞緣覺、菩薩法界,最後抵達佛的法界。換句話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法界,均由心造。

2、業的第二個特點:「業如身影,緊隨眾生身後。」

如《前行》所云:「縱經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聚時,果報還自受。」又如《教王經》所言:「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人死的時候財產、名聲、地位、親人都帶不走,只有業在果報成熟之前如影隨形。我們所造善惡業的果報,雖然不一定立竿見影馬上受報,但最終必會自食其果。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對往昔的罪業真心懺悔,另一方面要對未來的因果謹慎取捨,從起心動念處都要勵力斷惡行善。

3、業的第三個特點:「業如不同身體之苦樂,自己所作不會落到他人頭上,他人之業也不會落到自己身上。」

「已造業不失壞,未造業不會遇」。已造業若不懺悔清凈,必定會遭到果報,而不會落到他人身上,只會成熟在自己身上;未造的業不會無緣無故被冤枉受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一定會實現,但在因果面前確實是人人平等。整個器情世界都遵循業因果規律,造什麼業,必定會感什麼果;沒造這種業就不會感這種果。行持善法,尋求解脫,也如此。

佛陀曾說:「吾為汝說解脫法,當知解脫依自己。」,自己一分努力就一分功德,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造了善業就有功德,未造善業也不會無緣無故有善報。

4、業的第四個特點:「業如國王,猛烈的善惡業可將眾生牽引到善惡趣中。」

業的威力極大,雖然世間人都不想感受痛苦,都想獲得快樂,但十有八九不如意,想獲得快樂往往得不到而承受求不得苦,想遠離痛苦卻無法避免。因為猛烈的善惡業可以將眾生分別牽引到善惡趣當中。

業力又分為引業和滿業,我們由不同引業力量而分別投生到善惡趣。

業力現前時,不想感受痛苦也不得不感受,例如造了地獄業又沒有好好懺悔,業力成熟時,不想去地獄,面前也會呈現地獄的景象。就像國王有權懲罰或獎勵臣民,眾生不由自主地受猛烈的業力牽引,只有遵循業因果規律斷惡行善,才能離苦得樂。世間很多人不信因果,為了追求快樂而造下痛苦的因。如《入行論》中所述:「眾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所行所想背道而馳,是無法實現離苦得樂的。

5、業的第五個特點:「業如虛空界,範圍廣大,周遍一切。」

整個器情世界就是一張廣大的業網,都是由業形成的。我們平常說互聯網非常廣大,但互聯網還超不出業網的廣大。

6、業的第六個特點:「業如市場的商品,數量眾多,種類繁雜。」

我們的業就是由我們的心造成的,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的念頭此起彼伏,每個念頭都形成一個業的果,數量繁多,種類繁雜。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包羅萬象,各種各樣的現象無奇不有,就是由不同的業形成的。器世界如此,有情世界也如此。從我們自身或美或丑、或苦或樂、或貧或富、或貴或賤、或健康或多病等等種種感受即可體會到業的種類繁多、琳琅滿目。

7、業的第七個特點:「業如錦緞的花紋,互不混雜,了了分明。」

不同的業感得不同的果,業果絕對不會錯亂,如同錦緞的花紋,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紋路,互不混雜,了了分明。例如殺生的果報是短命多病,絕不會錯誤感得貧窮的果報。所以我們無緣無故被人誹謗時,切勿怨天尤人,因為必定是自己往昔造了此類因,今日才有這類果。

如果夫妻不和睦,也不能責怪對方不善待自己,對家庭不負責,其實這是自己往昔邪淫的果報現前。有時眷屬不聽話,互相吵鬧,也是自己往昔離間語的果報。因果面前人人平等,兩個人之間,彼此的長相、身體、財產、地位、苦樂都不相同,都是各自不同的善惡業的果報所感。

8、業的第八個特點:「業如青蓮與睡蓮,黑白性質不變,隨著所積之諸業而感相應之果。」

青蓮只在白天盛開,絕對不會晚上開;睡蓮只在夜晚綻放,絕對不會白天開,青蓮和睡蓮分的很清楚。同樣的,我們造的善業惡業性質不同必定感受不同的苦樂果報,例如造善業必定會感受快樂的果報,絕對不會出現造善業感受痛苦的果報,造惡業絕對會感受痛苦的果報,而不會出現造惡業感受快樂的果報。

黑白業的性質不會改變,黑業會形成痛苦的果報,白業會形成快樂的果報,隨著所積業感受相應的果,絕對不會錯亂。

三、思維業果通三世

因此,一切皆為業之自性,今生所感受的苦樂,均源自前世之業;而來世將感受的苦樂,則與今生之業密切相連。佛經上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每個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寫自己的歷史,自己修自己的凈土,自己的今生來世都與業密切相關。

四、鞭策精進取捨業因果:

了知因果不虛的規律後,我一定要精進取捨善惡。

一是對過去所造的業真誠懺悔、歷歷懺悔,業果未成熟之前懺悔清凈,可以不受果報,沒有懺悔清凈的罪業,必然會親身感受。

因此我們要立即懺悔往昔惡業。再者就是要坦然面對現在所承受的果報,生活中遇到的苦樂感受特別是痛苦、不順、傷心時,要懂得這是自己往昔惡業的果報,而不應怨天尤人,做到「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

第三是對未來之業要謹慎取捨,包括起心動念勵力斷惡修善,自然就會感得離苦得樂的果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認識到一切為業之自性後,對因果不虛的規律生起真正的信心,然後遵循因果規律去做。另一方面,也要從內心中認識到,廣大世間的一切,全都是業之自性。

入座的後行:以這一座里觀修的善根為例三時的一切善法、佛菩薩的無漏善根、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根,心裡觀想把它們合而為一,綜合起來,為了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珍寶佛果作迴向。

迴向的方法,佛菩薩們如何以三輪清凈的迴向方式作迴向,我也這般普皆迴向,念誦「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之後,不要一躍而起,要反思一下:這次我從早晨的一座開始就立下誓願,到底有沒有隨著迷亂所轉。假設剎那也沒有受迷亂所控制,覺得這一座修得很成功,會沾沾自喜,生起慢心,因此必須要斷除我慢。要暗自反省:啊!你現在這一座修得成功,這也來源於一點不定的福報,你有什麼可傲慢的,你真的這麼好嗎?我還要看你下一座。務必要除去慢心。

再者,如果因為心隨著迷亂所轉,不能思維一念善法,就會悲觀失望,認為我現在修不成了,於是懈怠下去。對此要打起精神,提高心力。自我鼓勵:哦,你現在落入迷亂的控制中而沒有修好,但又有什麼可悲觀的呢?其實你從無始時以來一直迷惑至今,正因為這樣,如今才需要分成入座和座間來觀修。如果你一開始就不曾迷惑,那為什麼沒有成佛。現在這一座已經被迷亂左右了,務必要下定決心:下一座絕不隨著迷惑所轉。然後慢慢從坐墊上起身,進入座間的事宜。倘若在座間,沒有一一考慮前面的八閑暇,那麼就像用火燼在火里燃燒的鐵取出的同時又會變得黑乎乎一樣,入座期間心稍稍有所改變,但是如果在座間時對今世紅塵的景象心懷歡喜之情,那入座當中有沒有觀修閑暇等都無有用途了,有著淪為法油子的危險性。

(以上觀修內容,引用《大圓滿前行廣釋》《大圓滿心性休息》《前行備忘錄》摘錄,阿彌陀佛!)

第46修法終

……

有一種光明不會滅

有一種追求永不停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無緣無故遭人陷害、侮辱,這應該都跟前世有關!
法王如意寶:密法中最深的一個境界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