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最新研究顯示,皰疹病毒很可能是誘發阿茲海默症的罪魁禍首

最新研究顯示,皰疹病毒很可能是誘發阿茲海默症的罪魁禍首

最新研究顯示,皰疹病毒很可能是誘發阿茲海默症的罪魁禍首

【皰疹與阿爾茨海默氏症有關?】沒有人真正知道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但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統計,全世界每三秒鐘就有一個人患上痴呆症,有很多研究正在進行,試圖找出答案。來自西奈山的伊坎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神經元》雜誌上,該研究重新點燃了一項有爭議的理論,該理論通過研究三種不同的大腦發現,622個有阿爾茨海默氏症癥狀的人的大腦中出現的皰疹病毒的水平是322個沒有出現的人的兩倍。

研究人員表示:「通常情況下,我們去尋找藥物靶標,發現的都是這些糟糕的病毒。在此次研究中,我們並不是去尋找我們發現的東西,我們試圖找到可以用來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藥物,但是從我們的數據驅動分析中得出的模式都指向這些病毒生物學特點。」

20世紀50年代,病毒對痴呆症的發展有貢獻的理論出現了。據推測,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一種「慢病毒病」,一種或幾種病毒在沉睡了幾十年之後,逐漸破壞了大腦的神經系統。近年來,痴呆症研究人員傾向於澱粉樣蛋白假說,即由澱粉樣蛋白製成的粘性斑塊聚集在神經細胞或神經細胞外,可能殺死或阻斷它們。但2014年發表在《老年痴呆症研究與治療》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個理論一直都是錯的。這篇論文對針對澱粉樣蛋白斑塊的藥物進行了十多年的臨床試驗,發現它們的失敗率為99.6%。

從那時起,舊的病毒假說有了新的生命。新的研究發現,人類皰疹病毒DNA和RNA在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腦中都更為豐富。他們發現與這種疾病最密切相關的兩種菌株是HHV-6A和HHV-7,它們在患有不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的大腦中並不普遍。此外,研究人員還能證明病毒和人類基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而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基因也受到病毒DNA的影響。

研究人員解釋說:「我認為我們無法回答皰疹病毒是否是老年痴呆症的主要病因。但很明顯,這些病毒擾亂了大腦網路,參與了直接加速大腦向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拓撲結構的網路。另一種可能是這兩種理論都在起作用。病毒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與人類DNA相互作用並刺激澱粉樣斑塊的生長。」

研究人員還在新的研究中發現,皰疹病毒參與了調控澱粉樣蛋白生成的網路。雖然這些發現有助於潛在地打開新療法的大門,但目前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方法從根本上改變了。此外,HHV-6A和HHV-7是非常常見的病毒,通常沒有任何癥狀。事實上,在北美,大約90%的兒童在他們的早期生活中至少有一種血樣。與這一領域的其他研究類似,儘管這是一項強有力的研究,但它不能證明病毒確實導致了這種疾病。

因此,這並不能改變我們已知的痴呆症病因,也不意味著患感冒會增加患痴呆症的風險,人們也不應該過度擔心。在發展老年痴呆症的過程中,可能有很多不同而複雜的機制在起作用,這就是為什麼它對科學家來說是一種如此具有挑戰性的疾病。但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們希望復活病毒假說能幫助他們探索新的途徑。

「所有這些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大腦都曾有大量的皰疹病毒基因組,無論它們在發病過程中處於什麼位置,這一現象確實值得解釋。」(Heather_z727 20891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來寶科學 的精彩文章:

抗生素的革命:噬菌體為抗生素提供了有前景的選擇
長期研究顯示,堅持地中海飲食搭配紅肉可以徹底遠離心臟病

TAG:來寶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