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值得依賴的人
看過一篇孔子和顏回的短文,說的是孔子誤解顏回的故事,讀《論語》都知道,孔子一直認為顏回是自己弟子中品德非常高尚的一個人,但因為看到現象,仍然免不了要對顏回的行為進行揣測和判斷。讀過這篇文章,感覺很感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多難啊,就連孔子都會誤解自己最欣賞的弟子,何況作為平凡人的我們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似乎越來越難。有時候我們僅僅是說一個簡單的信息,對方可能理解出很多的東西。看《人民的名義》時其實感觸挺深的,裡面一個高育良一個祁同偉,特別喜歡去揣測官場上的一些人和事,尤其是祁同偉,他對達康書記的一些行為做了很多基於他個人理解的推斷,可作為旁觀者看電視可以知道,祁同偉的推斷非常的有理有據,不過跟事實就是不符。但這樣的推斷電視裡面的人幾乎都在不斷地進行,就連達康書記也會對他的上級領導去做一些推斷。人們之所以常常會感受到被誤解,不過是因為自己的行為被別人解讀的與自己的出發點不一致而導致自己內心難以接受的行為罷了。
基於以上,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別人對我們做錯誤的判斷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我們也常常去錯誤地判斷別人。這個觀點得出來其實想證明的是一個我內心一直不願意認同的一個觀點,那就是,其實我們慣常以為的別人靠所謂的拍領導馬屁所獲得的機會實際我們只是在錯誤的判斷而已,雖然我們也真的看到很多那些對上對下不一樣的人,其實我很鄙視這樣的人,我們甚至會覺得這是一種逆淘汰,但客觀地看來真的完全是這樣嗎?可能也未必完全是真的。打著正直名義的那些人未必真的就正直,同樣,那些我們以為的拍領導馬屁的人未必就真的沒有工作能力。最重要的是你如何能夠去讓別人透過你所謂的「清高」的外表去看你「正直」的靈魂?
每個人的個人品牌都是自己創造的,你可以選擇做一個默默無聞總是被認為不求上進的人,也可以選擇成為一個自帶正能量光環的人。但人最重要的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一定要從說到做都要這樣,不要帶著所謂的「清高」和「淡泊名利」,嫌棄著你的工作,還等著所謂公平公正的領導能夠透過現象看你所謂「上進」的本質。要成為被別人依賴的人,首先要能夠讓別人信任你,而這些信任是需要培養的。有時候,你所以為的別人的形式化的「表態」其實也是建立信任的一種方式。而你又憑什麼去臆測別人的「表態」不是發自內心的一種表達呢?
這些天學習十九大,裡面說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感觸很深。我雖然不是黨員,但我還是認同這一點的。作為一個黨員,你當初入黨的動機到底是什麼,現在能不能旗幟鮮明地說出來?我真的看不起那些會上會下不一樣的人。不過,不管怎樣,黨員的公開亮身份本身就是一種「旗幟鮮明」的表達,我想隨著黨風建設的進一步嚴抓,那些會上會下不一樣的人日子會越來越難過,這樣那些真正的黨員就可以凸顯出來了。
其實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何嘗不是這樣,你如何證明你是一個值得依賴的努力工作的人呢?首先積極地響應公司的各種號召和要求應當是最基本的吧,主動地與公司的主流價值觀保持一致,並結合自己的工作表達出來。第二方面就是要踐行,做的總得跟說的一樣吧?不一樣的話不就成個虛偽的人了嗎?第三方面,我覺得要做成事,天天搞政治,就是做不成事,那就成假大空了。
做一個值得依賴的人並獲得信任並不容易,但無論在任何崗位上如果你對自己有要求,就應該努力去贏得信任。你的一言一行最終會構成你的品牌,雖然可能會有一些人會給你貼上許多他以為的標籤,「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不屬於你的標籤終究會隨著你堅定的自我品牌維護漸漸淡去。成年人之間建立信任真的不容易,總有人需要主動去敞開自己。其實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就是帶著信任去溝通。做一個透明的、坦誠的人,先去信任別人。做一個言行一致的快樂的人。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附:孔子誤解顏回的故事
《呂氏春秋》里有一段,講孔子周遊列國,曾因兵荒馬亂,旅途困頓,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沒吃下一粒米飯。
一天,顏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飯,飯快煮熟時,孔子看到顏回掀起鍋蓋,抓些白飯往嘴裡塞,孔子當時裝作沒看見,也不去責問。
飯煮好後,顏回請孔子進食,孔子假裝若有所思地說:「我剛才夢到祖先來找我,我想把乾淨還沒人吃過的米飯,先拿來祭祖先吧!」
顏回頓時慌張起來說:「不可以的,這鍋飯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問:為什麼?
顏回漲紅臉,囁囁地說:「剛才在煮飯時,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鍋里,染灰的白飯丟了太可惜,只好抓起來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飯吃了。」
孔子聽了,恍然大悟,對自己的觀察錯誤,反而愧疚,抱歉地說:「我平常對顏回已最信任,但仍然還會懷疑他,可見我們內心是最難確定穩定的。弟子們大家記下這件事,要了解一個人,還真是不容易啊!」
※古代沒空調暖氣怎麼辦?古人有的是辦法,有一取暖方式害慘了女人
TAG:流金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