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先馬璃光1號機箱評測:RGB燈效的探索者

先馬璃光1號機箱評測:RGB燈效的探索者

近年來興起的RGB燈效表現正逐漸地成為衡量整機外觀的重要指標之一,一些玩家會以加裝燈條的方式讓自己的主機變得更為流光溢彩,而大部分主機的燈效由風扇、燈條和其餘硬體完成,那麼有沒有可以自主發出RGB燈效的機箱呢?答案是肯定的。作為先馬璃光系列機箱裡面最先面世的璃光1號,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帶來的評測機箱,最大賣點就是其外箱體上內嵌的RGB燈條,以及兼顧對稱設計的個性化外觀。

先馬 璃光1號

我們可以在璃光1號上看到現在主流機箱的「標配」:全透的鋼化玻璃側板、獨立的電源艙;同時還有創新的地方:外箱體上內嵌4根豎直平行的RGB燈條、前面板及頂板散熱孔處隱藏式的防塵綿等。這次評測用的璃光1號機箱是黑色版——與在售的版本一致,隨後先馬還會推出璃光1號的白色版。

機箱規格

外觀:有個性的前面板

璃光1號在外觀上最有個性的地方應是那凹凸有致的前面板了,從下往上向外傾斜的設計,個性的同時也不會顯得太過火——靜置的黑色機箱有著幾分低調閑適的味道,胡里花俏的事交予RGB燈條吧。相對顯小的機箱無論放在桌面還是桌下都可以,但機箱的I/O設計在頂板前端,放在桌下使用更順手。

先馬璃光1號是標準的ATX型中塔箱,6.6kg的機箱重量中規中矩;179cm的cpu散熱器限高甚至可以嘗試安裝高塔風冷——實際上也是推薦風冷散熱裝機的,具體原因我們後面再說;而長達370mm的顯卡和220mm的電源限長容納市面上的主流產品根本不是問題,總的來說其硬體兼容性可圈可點。

先馬的logo在凸出的截面上

正面,這樣看還是很方正的

右側板為非側透

右側

左側

背面,白色的PCI擋片

頂板一覽

底部一覽,四個長方形墊腳、電源位防塵網

細節:貫徹對稱的設計

前文提過,璃光1號的I/O位於頂板前端,相對來講更適合把機箱放到桌下使用。除卻主流機箱I/O標配的USB 3.0*2、USB 2.0*2和3.5mm音頻介面*2外,開機鍵、重啟鍵和RGB燈效控制鍵一應俱全——但重啟鍵顯得有點小,位於開機鍵的左側;整個I/O設計有種對稱的美感,通電點亮後會有藍色的燈光映在開機鍵上。

因為I/O的對稱式設計,導致重啟鍵太小了——僅跟HDD指示燈一樣大,需要牙籤一類物品的幫助才能按下去,防誤觸的同時日常實用性有所降低。位於音頻3.5mm插孔的左邊是RGB燈效調控按鈕,輕點切換燈效/長按關閉燈效;右邊則是空置了的風扇調速鍵位。前面板和頂板的兩側也是對稱式設計,細條型散熱孔遍布其上,內里有著隱藏式的防塵綿。

四個帶墊的手擰螺絲固定著全透鋼化玻璃側板

白色的PCI擋片和黑色的箱體

位於背艙中間的燈條控制器,默認已經接好線

機箱RGB燈條需電源D口支援

結構:成熟的ATX-II

璃光1號的內部結構可以用成熟來形容——因為它使用了先馬的ATX-II機箱結構,歷經數代面市產品的檢驗,內里構造已經沒有什麼槽點可言了。黑化的五金構造,一體式的電源、硬碟隔離艙——因此主艙在容納ATX主板的同時還有著富裕的縱向空間;較為可惜的是,璃光1號只能裝載各2個3.5/2.5寸硬碟。

主艙視角

璃光1號的頂板及前面板都是可拆卸的,頂端、前置風扇的安裝都需要在拆卸頂板、前面板後進行;拆卸時需要注意的是,對機箱I/O、燈條和連接燈條控制器線材的整理,小心大力出奇蹟。

背艙視角,線材略顯凌亂

3.5寸硬碟位

2.5寸硬碟位,正反面安裝均可

前面板可拆卸

2根燈條的線材

頂板可拆卸

I/O、燈條線材

拆了前面板及頂板後

剩一個空架子

各板材厚度實測:

頂部板材厚度實測為0.64mm

內部板材厚度實測為0.64mm

背艙側板厚度實測為0.63mm

鋼化玻璃側板厚度實測為3.88mm

上機:璃光燈條為主角

這次裝機使用了Intel 酷睿I7-8700處理器,搭配微星Z370 Gaming Pro Carbon AC主板和微星GTX1070Ti Titanium;散熱器還是我們的老朋友——酷冷至尊海神G240 RGB,冷頭蓋上有著我們超能網的logo;內存則是芝奇狙擊者8GBx2,固態是浦科特的M8Se;電源是先馬的金牌500W,前置的兩個風扇與後置的一個風扇均為大鐮刀的KF120。

主艙視角

背艙視角

背部視角

主角稍後登場

機箱燈條的燈效僅能由機箱I/O上的燈效控制按鈕調控,輕點切換RGB燈效(動態和靜態都有)、長按關閉燈條燈效。

燈條點亮

靜態燈效

機箱燈條燈效展示

機箱燈條燈效展示

散熱測試:多風扇表現良好

散熱測試所使用的配置可見上表,Intel 酷睿I7-8700和微星GTX1070Ti Titanium的組合可稱得上是目前主流級以上的硬體配置,給機箱的散熱壓力足矣;機箱散熱風道的構建思路為:前置2個大鐮刀 KF120 120mm風扇進風,頂部酷冷至尊240冷排的2個120mm風扇向外出風,後置1個大鐮刀 KF120 120mm風扇出風,電源艙獨立隔斷;測試時室溫大約為26度。

測試方法:我們的機箱散熱測試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烤機壓力測試,遊戲壓力測試以及待機狀態測試。烤機壓力測試我們通過同時運行AIDA 64 FPU和3DMark Fire Strike項目,令CPU和顯卡達到滿載狀態,烤機時間持續1個小時;遊戲壓力測試則運行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持續時間10分鐘左右;待機測試開機靜置30分鐘,記錄CPU平均溫度以及顯卡最高溫度。

雙烤1小時後,酷睿I7-8700和微星GTX1070Ti Titanium的溫度分別穩定在82度和69度,CPU溫度顯得有點高了;模擬遊戲負載10分鐘後,CPU溫度為46度,GPU溫度為68度,正常情況;待機靜置30分鐘,CPU溫度為34度,GPU溫度為38度。

這套硬體裝在璃光1號上,在烤機的極端壓力情況下CPU溫度顯得稍微有點高——散熱孔處的隱藏式防塵綿有點阻礙熱量的排出,但這還是可以接受的;模擬遊戲壓力負載和待機靜置的情況,CPU與GPU的溫度都控制得很好。上文提到過,推薦使用風冷散熱器不是沒有道理的,在冷排安裝在前置/頂部的情況下,冷排風扇不容易「吹透」冷排以帶走熱量——五金板材與散熱孔之間的防塵綿會讓冷/熱風易進難出;而常規裝機的情景,塔式風冷加上對應的機箱風扇即可應付大部分的硬體發熱。總的來說,在正確構建機箱散熱風道的情況下,璃光1號的散熱表現良好。

總結:RGB燈效的探索者

先馬璃光1號是一款外觀較為出色的中塔機箱,特別是RGB燈條亮起時,外貌協會的同學可以把外觀加分項點滿;先馬的ATX-II機箱架構歷經考驗,內里五金結構上基本挑不出毛病了,如果有,那就是硬碟位少了點;硬體兼容性、散熱性能都可以滿足主流級硬體的需求。

先馬的璃光系列還很年輕,我們可以在最先面世的璃光1號上看到一種探索的精神:傳統的五金結構與大膽的外露燈條相結合,輔以對稱美學的設計語言,再加上很難被發現、藏在散熱孔之下的防塵綿,這些組合起來就是璃光1號機箱。這是一條以RGB燈效為起點的探索之道,如何讓更多的用戶了解到RGB的魅力,正是璃光系列機箱所需要做的。

璃光1號現已上架,售價為329元,贈送2個先馬 黑洞 120mm風扇和1個先馬 太陽風 120mm藍光風扇,京東商城。

√ 優點:

· 外觀出色,RGB燈好看

· I/O、前面板及頂板對稱設計

· 散熱孔下的隱藏式防塵綿

X 缺點:

· 重啟鍵太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能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百億億次超算已完成CPU開發,3倍功耗換100倍性能提升
今年,華碩有著友達144 Hz+3 ms窄邊框筆記本面板的獨佔權

TAG:超能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