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BEATLESS》中那些不像劇伴的配樂是如何創作的?

《BEATLESS》中那些不像劇伴的配樂是如何創作的?

作者:izumi

封面:《BEATLESS》

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摘要

kz談《BEATLESS》劇伴寫作,及對今後相關創作的想法。

根據長谷敏司老師的人氣SF小說改編的TV動畫《BEATLESS》,描繪了22世紀,智能遠遠凌駕於普通人類之上的超高性能AI?hIE大顯身手的年代,本片不僅有大量充滿未來感的舞台設置,還有常常伴隨激烈的打鬥場面。劇中,由NARASAKI和kz(livetune)創作的配樂,用各自不同的音樂特徵,巧妙地烘託了劇情,來聽聽劇伴創作起步不久的kz對動畫配樂的理解及實操分析吧。

先前kz曾製作過ImageAlbum《BEATLESS 「Tool for the Outsourcers」》,他主要是從小說原著和redjuice(しる)老師的插畫中直接汲取的靈感,據稱,那次的創作因為對方並未對細節部分做過多要求,因而相對自由隨性。

之所以後來kz又接手了動畫版的作曲任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是水島精二監督的作品。kz與水島私底下是朋友,熟人的片子,溝通起來會方便許多,自然做得更安心。

算起來,《BEATLESS》是kz劇伴的第2作。去年,在為《戰鬥女子學園》一劇初次寫動畫背景樂時,kz大膽引入舞曲風格,還挑戰了19人主唱的樂曲,一上來就碰到個比較棘手的。用他自己的話來講,一個勁地在錄主唱曲,似乎總也錄不完,是一部相當消耗卡路里的作品。不過另一方面,也讓他嘗試了通常較為少有的管弦樂隊般的曲風,很有收穫。

而這一次,kz主要是和NARASAKI老師,以及其他作曲家一起分擔製作《BEATLESS》的配樂。其實剛開始按原定計劃,kz只需負責由ClariS擔任演唱的ED1《PRIMALove》。為這事,他與水島監督碰了個頭,沒想到,才聊沒幾句,監督便「得寸進尺」地問他,要不連劇伴也一起寫了。因為迄今為止,一直由NARASAKI老師擔任水島監督作品的作曲,因而,還是以NARASAKI老師為主,kz寫作的曲目則由水島另行指定。

最早的磋商會上,kz曾經問過監督要不要採取自己和NARASAKI老師共同創作主題曲、配樂?但水島果斷要求兩人分頭工作,為的就是突出二者間不同的音樂特質,因而,在手頭工作徹底搞定前,kz從未聽過NARASAKI老師作曲的部分。

在kz心目中,做ImageAlbum,以及之後動畫版配樂時,並不刻意對兩者的印象加以區別。他認為,《BEATLESS》世界觀本身就帶有濃重的長谷老師的個人特色,而水島監督也是本著尊重原著的原則進行改編,努力將原作的海量信息巧妙地彙編整理到動畫片的篇幅里去,大方向的把握上完全不存在衝突。

水島對kz的指派是定向性的,在全部劇伴中有11首是kz寫作的,每位作曲家的具體工作內容,在一開始的劇伴決策會上就已經規定完畢。只要瀏覽作曲菜單,即便不聽對方所做的曲子,也能大概摸清整體布局,kz基本上只負責舞曲風格的部分。

第1話開篇,直升機登場的瞬間kz的曲子就派上了用場。不過,那首曲子屬於水島監督額外加定的兩首「心情系」曲子中的一首,據說作曲指示是,「突顯不安定感的曲子」,結果其中一首被放到了此處場景。

那段旋律在之後通篇都被使用到,以嚴肅戲份居多。不過,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是kz創作的舞曲風格部分。尤其第2話里時裝走秀那段,就有從ImageAlbum里Pa』s Lam System的《Trust》,過渡到kz作曲,halca演唱的《Resonator》,很好地烘託了氣氛。原本《Resonator》並非為了銜接《Trust》而創作,而且,水島監督本來也沒有動用ImageAlbum中歌曲的打算,只不過,在動畫製作的過程中,監督突然想到要用其中的幾首。所以,後來還用到了banvox的《Monolith》,以及以livetune adding NIRGILIS名義譜寫的《Dreaming Shout》等曲目。這些曲目中,第一首用到的是《Trust》,因而,當kz看到Pa』s Lam System的名字出現在動畫片尾字幕里的時候也覺著怪新鮮的。

《Resonator》是kz以livetune+的名義創作的,帶有未來貝斯風音樂性的曲子。據kz講,當初監督提出,要把時裝秀的氣氛搞得嗨一些的EDM(電子舞曲)。但如果真把曲子的節奏處理成純走秀的感覺,反而會放大不必要的輕浮感,在搜尋偏自然音調的旋律時,kz的頭腦中突然浮現出了波特·魯濱遜(Porter Robinson)的臉孔。魯濱遜總愛寫BPM在100?110的慢拍EDM。kz從前推出過的《Anywhere》(《Vocaloid 夢眠Nemu》收錄)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便以相近的感覺寫出了《Resonator》。

戰鬥場景相關的部分,樂曲的表現則不乏稜角分明的剛猛尖銳。例如,第3話蕾西亞遭綁架後插入的《Rush》,就屬於明顯的Dubstep?Brostep的音樂製作手法。據kz了解,Dubstep在動畫作品中的應用,早在2010年的時候,以「WobbleBass」效果的音色偏多,聽上去有強烈的牙根發癢的感覺,所以,kz的主要目的是對這部分進行2017?18年度風格的升級改良。因而,Bass近期也運用16分音,變成更為細微的鳴響,就像往Trap中經常出現的停頓里注入中東音樂的韻味。序曲部分屬於此種基調,包括後半程轉為四拍也出自kz個人的偏好。

總之,《BEATLESS》的音樂編排極具時代的律動,並且,由kz作曲的部分更是音壓強勁,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鼓點節奏或BGM的水準,甚至達到極其聒噪煩熱的程度,而這些均是kz有意為之。因為,水島監督讓他用音樂重點體現2人存在的意義,kz便意識到,作曲的關鍵在於,如何營造出「因『我』的存在,伴隨而生的積極意味的違和感」。出於這份考量,kz感覺,應該跳出「自己當下在寫劇伴」的思想束縛,去創造一種不像劇伴的配樂才對。

全劇第1話剛開場時還趨於正常的劇伴曲風,到劇集過半,背景樂都意在起交代、說明的作用,之後,逐漸跑偏,顯然是過渡到了kz的作曲的部分。當然,最最標誌性的還要數第3話的綁架場景,看到那一處,觀者也就大概能夠猜到監督起用kz的用意,對此,作曲者本人倒是深感榮幸。

在此,不得不提kz與搖滾的淵源,有首名為《Emergency》的曲子就充分展現出這方面的元素。這是一首用金屬質感吉他給人帶去強烈震撼的樂曲,在整部動畫中被一再引用。對《Emergency》,kz本人也頗為得意。該曲的作曲要求是「在角色陷入危機時使用」,kz從2011年KORN(科恩樂隊)和SKRILLEX合作的《Get Up!》中借得靈感。那首歌曲事實上成為了KORN確立日後電音路線的契機,而kz覺得,該曲中用到的GrowlBass與低沉的金屬吉他配合度絕佳,再往其中加入偏劇伴感的弦樂演奏,頗具實驗性也讓他玩得很開心。一心想找機會嘗試重搖滾吉他的kz,在該曲中總算如願以償,並打趣道,自己好歹算是作了首偏劇伴風的曲子交差。

kz還為登場角色專門配寫曲子,片中與梅忒黛相關的劇伴大都出自kz之手。該人物在眾多hIE最具有機械感,擁有堪比最終大boss的強大力量。因而,水島監督要求kz在製造「lastboss感」時,要額外加入暴走感,以及暴力性的音符。

第二季度新的OP曲,是kz為「東京勁舞娃娃」寫的《Shapeless》。因為《BEATLESS》通篇貫穿著對於「物」與「人」關係性的終極探討,所以,kz想在歌中表現,是否應該在兩者間增添「情感」的變數。並在此基礎上添加「柔和的EDM」,具體來說就是帶有情感音色的電子樂。而且,kz的編排也順應時下流行的慢拍舞曲標準,讓曲子聽上去如同「Tropical House」般閑適慵懶。這與《Dreaming Shout》也有共同之處,對此,kz也承認,兩首曲子或許在延長線上有所交集。

第一季度由GARNiDELiA的MARiA演繹的OP《Error》,以及該組合第二季度為TrySail作詞作曲的《Truth.》引發了話題,那麼,作為兩季ED曲《PRIMALove》《Shapeless》的創作者,kz又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做的兩首曲子間的關聯的呢?

照kz的說法,在寫曲時,並沒有刻意製造關聯。《PRIMALove》可視作某種偏離主題的「高中女生」歌曲,因為,水島監督就是想讓kz描繪「現代高中女生遙想一百年後未來」的曲子,那種帶衍生劇集感的。而到了第二季度時,則是為配合更多嚴肅劇情而寫的《Shapeless》。

早就聲稱「想寫劇伴」的kz,在寫作《BEATLESS》的劇伴後有何感想呢?首先,kz聲明不覺得自己為《BEATLESS》寫了劇伴,對他而言,那不過是單純的舞曲創作罷了,至於真刀真槍的劇伴寫作,kz自知需要補的課還有太多太多。聽了其他作曲家的劇伴,kz發現,對同一主題的詮釋,有著千變萬化的版本。當務之急是要豐富一下自己在這方面的想像能力,比方,對「歡樂曲調」的命題,至少得變出100首左右的花樣,真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不斷求索。

雖然距離心中的目標尚有距離,但kz還是覺得這次的創作經歷很開心,就連以音樂為業的kz,近期最大感動也來自在動畫或電影中欣賞到影像與配樂水乳交融的瞬間。於是,kz日夜盼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創造出那樣的作品。也因此,他並不想在當下以劇伴作曲家自居。kz覺得,這與自己創作作品數量的多寡無關,也和花費的年限無關,等到哪天他感到自己名實相副了,就自然便會對外宣稱是「劇伴作家」。

當然,像現在這樣,接手動畫劇伴的工作、以及音樂製作項目,kz作為創作製作人的前景還是十分被看好的。這也符合其個人「多點出擊」的喜好。以「ClariS」為例,如果所有專輯皆由kz包辦,肯定會變成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模樣,而如果只是把kz當成「偶爾串門的叔叔」往來一下,便剛剛好。同理也適用於「Tokyo 7th sisters」(東京七姐妹)。包括與水島監督這邊,kz今後也想以相似的方式維持偶爾聯手的合作關係。因為自身感興趣的事物實在數不勝數,所以,kz總是儘可能高頻率、頻繁地與周遭保持短期接觸。有時,他也會以粉絲視角傾聽「自己之外的提供曲目」。

當然,面對「ClariS」「Tokyo 7th sisters」,《BEATLESS》的「召喚」,kz不辱使命,一一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他期待自己今後能擔負更多的「重頭戲份」,多創作出同樣有意義的作品。

作為一名從網路脫穎而出的非科班音樂創作者,kz從自己這類人身上看到了一種介於藝術家與作曲者之間的夾縫生存狀態。在具備量產作家的匠人氣質的同時,還帶有那麼點藝術家的執拗秉性。正因為這種內在的矛盾對立,一旦真要被定位成劇伴作家,又會莫名彆扭。這種搖擺於「既想成名、又想做隱士」間的糾結,常常令kz無所適從。說實在,kz內心始終有種對被「正統主流」賞識、傳召時必須表達知遇之恩的抵觸,他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在偏離既存音樂路線的空間里做一些發揮而已,而並不該真去成為一名傳統意義上的劇伴作家。估計這樣的想法還將會困擾kz很長一段時間,但願能早日找尋到答案。

參考資料:

「kz(livetune)が『BEATLESS』劇伴で目指した表現「良い違和感をどう生み出すか(http://realsound.jp/2018/06/post-199781.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nitama 的精彩文章:

見性悟道,不落因果
人們把他稱作「現代最強的繪師」,而他也嫌畫畫麻煩

TAG:Anit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