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學小常識——你不知道的五行

國學小常識——你不知道的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現在廣泛用於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

五行學說是我國傳統哲學的重要內容,五行的概念形成於夏商之際,發展於春秋戰國,古人把自然界的事物分別列入這五大範疇,並以此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影響持續至當今社會。

鄒衍

我們現在所說的五行,很大程度上是由陰陽學家鄒衍完成的。他提出了「五德終始」說。認為歷史按照土、木、金、火、水的順序從始到終、終而復始地轉移運行。在運行過程中,「遞興廢,勝者用事」。西漢董仲舒吸取陰陽家思想,明確提出「五行相生」的觀點。他們都以此論證天人感應目的論和歷史循環論。

董仲舒

五行的初始含義:木——植物、火——熱能、土——土地、金——金屬、水——液體

五行相生(五材說):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木生火:木乾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礦藏生金。

五行相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木樁可插進土裡;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溶解金屬。

五行相剋相生理論,與古人的生活經驗有關係,例如木可生火(木生火)、火後有灰燼(火生土),礦石原料來自地下(土生金),金屬遇冷則有水露(金生水),水能滋長植物(水生木)以及水滅火,火冶金,金伐木,木犁破土,築土御水等等,體現的正是在日常社會生活中它們在性質上和功能間的相互關係。

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對於這些生活中的現象,有了更為科學、更為合理的解釋。

總結來說,關於五行說最為傳統、經典的解釋,即為五行源自構成世界的物種基本材料。

然而,五行說的形成過程漫長,且時間久遠,除了以上的說法以外,有人認為五行說的起源還有其他源頭:

1、五行源自殷商時期的五方觀念

是甲骨文的「行」,代表著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所以,有人認為五行的原始涵義是指五方。時間和空間是人類領會世界、認識萬物的基本形式,按東、南、西、北、中五方劃分空間和方位的觀念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墟卜辭,在甲骨文中就有關於「四方」的記載;河南安陽挖掘的殷墟墓的平面圖,以及上古明堂宗廟平面多半呈字形,這種字形的構造,建造起來不僅費力,而且費時、費料。因此,有人認為,我們聰明的祖先之所以取這一形狀構成某些建築,是有象徵意義的,這種意義應是早期對方位空間的膜拜,這種方位膜拜反映了殷商的五方觀念。所以有學者認為殷商時期的方位概念是五行學說的源頭之一。

2、五行源自天之五星

在生活單純、對自然界缺乏足夠認識的早期,變幻而神秘的星空非常容易引發人們的關注,伴隨著星象的變化,大地出現的季節、氣候、農作物的生長,亦使人們進而對天象、星象產生膜拜心理,因此,「占星術」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佔據著古代先民生活的重要位置。因而,近代學者顧頡剛認為,「五行」一詞的最初含義是指五星的運行,行者,運行也,五行,就是五個行星的運動變化,是人們對天空中呈現的不斷變化的五大行星的描述。「五星」 即九大行星中肉眼可觀測到的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由於五大行星在天體中有規律的運行,所以古人又把五星稱作五行。當時的勞動人民根據天象來定季節、律歷,總結探討四季時令氣候變化的規律,為生活和生產實踐服務,認為五行應為星曆考定的產物。

3、五行源自手指的計數

郭沫若先生則認為,五行之「五」與人身的手足之數相同,因此,他提出五行源自古人對人體的觀察。在他的《甲骨文字研究釋五十》中指出:「數生於手,古文一二三四作、、、,此手指之象形也。手指何以橫書?曰,請以手做數,於無心之間,必先出右掌,倒其拇指為一,次指為二,中指為三,無名指為四,一-拳為五,六則伸其拇指,輪次至小指,即以一掌為十。」這個說法符合漢民族「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觀物取象」認識把握客觀世界的方法。

4、五行源自五時氣候特點和生化特點的抽象

從民國惲鐵樵《群經見智錄》明確提出這一觀點,到當代學者高思華教授全面闡發這一思想,這一觀點認為五行的產生源自古人對中原地帶五時氣候特點和生化特點的抽象,即認為古人是以木、火、土、金、水這五種概念來取象比類,以木的升發條達的特性來代言春天的氣候、物候特點;以火的炎熱向上的特性來代言夏天的氣候、物候特點;以土的孕育變化萬物的特性來代言長夏的氣候、物候特點;以金的沉降清肅的特性來代言秋氣的氣候、物候特點;以水流於何處必然會滲藏於地下的特性來代言冬氣的氣候物候特點。這裡的木、火、土、金、水並不是什麼物質的名稱,而只是春、夏、長夏、秋、冬的氣候特點和生化特點的一個抽象用語。按照這一觀點,五行的相生,是四時五季正常氣候的輪迴遞轉.即由春溫變生夏暑,夏暑變生長夏濕,長夏濕變生秋涼,秋涼變生冬寒,冬寒又變生春溫。而五行的相剋,則是非時氣候的相互制約,水克火是寒冷空氣對炎熱氣候的制約,火克金是暑熱對涼燥氣候的制約;金克木是涼燥對春季溫熱氣候的制約,木克土是風對長夏暑濕的制約。由於氣候制約的存在,自然萬物才能維持一種自穩定機制而保證萬物生化活動的正常進行。這就是《素問。六微旨大論》所說的「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陵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金陵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