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麥行情好,各方啥反應

新麥行情好,各方啥反應

國有糧站:部分開倉 門庭冷落

又到了新麥上市的季節。往年這時,宿州市埇橋區各大國有糧站門前,大小車輛排成長龍。然而,連日來,記者在國有糧站幾乎看不到賣糧的景象。

6月7日,埇橋區部分國有糧站開倉收購。開頭兩天尚有人前來賣糧,之後,隨著小麥市場價格節節攀升,賣糧人一天比一天少,到6月11日以後,基本無人前來賣糧。「截至6月19日,全區國有糧站收購糧食共計3000多噸,而往年同期一天收購量也達到上萬噸糧食。」埇橋區糧食局工作人員王新專說。

「多年來,糧食一直豐產豐收,小麥托市收購價要高於市場價。然而,今年午季由於特殊天氣原因,糧食出現一定程度減產,市場價高於托市收購價。這樣一來,國有糧站就很難收到糧食。」王新專說。據了解,目前,三等以上小麥的市場價在每斤1.2元左右,而三等以上小麥的托市收購價在1.15元至1.19元之間。據監測,三等以上小麥市場價仍有微漲跡象。

今年國家降低保護價收購範圍和數量,也是托市收購遇冷的一個因素。往年,一等到五等小麥,國有糧站都應收盡收,但今年國家規定,只收三等以上小麥(含三等)。然而,今年由於受特殊天氣影響,埇橋區及周邊地區小麥整體質量低於往年,三等以上的新麥比較少,許多農民送來的新麥都不符合收儲要求。「這也是許多農民不願來國有糧站賣糧的一個原因。 」王新專分析說。

「國有糧站難收到糧食,從另一方面看也是好事。」王新專說。多年來,全區國有糧站一直處於高庫存狀態,今年增加了市場收購比重,有助於國有糧站去庫存。同時,今年小麥市場價格高,也有利於農民增收,可以適當挽回一些因天災而受到的損失。

收購商:競爭激烈 收購困難

埇橋區大店鎮糧食交易市場是全國十大糧食市場監測點之一,每年流通糧食6億公斤以上。今年午收期間,這裡卻比往年冷清許多。 「6月中旬以來就很難收到糧食,只能幹坐著。 」一些糧食收購大戶說。

柳傑是大店鎮起步較早的收糧大戶,以往這時,他少說已收購了8000噸以上的小麥,而今年到現在才收購不到4000噸,這還主要是午收前期收購的。「糧食減產了,農民都有惜售心理。目前,優質新麥一天一個價,很多農民不願出手,我們的生意不好做。 」柳傑說。

今年,宿州周邊的山東、河南兩省,受災程度較深,糧食減產嚴重,當地糧食加工企業在本地很難收到小麥,更難收到優質小麥,於是到宿州來高價搶購,加劇了宿州糧食收購市場的競爭,也提高了收購商的收購成本。

大店鎮糧食交易市場除了有240多家固定糧食收購大戶外,還有600多名走村串巷的糧販子,他們大多是 「夫妻檔」,開著一輛大三輪,或者是一輛小汽車,隨叫隨買,隨到隨收。

這些糧販子搶在糧食剛收穫那幾天進行地頭收購,當時小麥價格尚且平穩。「他們把收來的小麥轉賣給收糧大戶或收糧企業,每斤能賺取2至3分錢差價,按每天收購1萬斤左右算,能掙兩三百元。 」大店鎮宣傳委員馬德民說。

糧販子起到活躍糧食市場的作用,並且對國有糧站是有益的補充。國有糧站今年不收儲的三等以下小麥,糧販子也收購過來轉賣給飼料企業。目前,三等以下小麥最低也可以賣到每斤1.06元。

不過,由於小麥價格堅挺,糧販子收購成本提高,個別糧販子為牟取不法利益,使出坑農手段。用電子秤干擾器,改變稱重數值,或虛報測試水分,惡意壓級壓價。

麥收前期,很多返鄉農民工急於賣糧返城,少數不法糧販就是抓住這種心理,在收糧時大做手腳。馬德民提醒農民,賣糧前一定要根據裝袋情況,大概估個斤數,或在賣糧之前自家先過個秤,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上當受騙。

種糧大戶:執行訂單 不太合算

埇橋區夾溝鎮夏劉寨村化東農業公司種了3500畝小麥,由於連片種植、集約經營,加之選用的是抗災性較好的品種,今年午收取得平均畝產470公斤的收成,雖然小麥單產較去年略有下降,但與周邊鄉鎮相比,已算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不僅如此,由於種植科技水平較高,全程規範化管理,生產出的糧食各項質量指標都能達到較高水平。

按照現行市場價格和今後小麥行情走勢,該公司每斤小麥在市場上最低可賣到1.5元以上。不過,由於該公司早在播種前就已經與有關收購企業簽訂了收購合同,因此無論市場價格如何,都得以合同價賣給這家收購企業。收購合同上寫明,在當年國家最低保護價的基礎上,收購企業每斤增加一角錢收購,也就是說每斤按1.25元左右收購。

「按照目前優質新麥的市場行情,以訂單上的價格賣給收購企業,我們要少賺幾十萬元。不過,事先有合同,不賣也得賣。 」公司經理武志華說。

埇橋區有236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103萬畝,其中90%用於良種繁育,大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在播種前與各種良繁企業簽訂了收購合同。收穫時節,良繁企業的運輸車輛直接開到地頭,收割一車運走一車,十分方便。

「訂單種植可以保護種糧大戶的利益,但今年有些特殊,看著優質麥價不斷上揚的市場行情,我們種糧大戶心裡還是有些酸酸的。 」一位種糧大戶說。

普通農戶:家中囤糧 待價而沽

在夾溝鎮夾溝村農民王立明家裡,隨處都堆著剛收下來的小麥,其中30多平方米的客廳里,堆著100多袋小麥。王立明家今年種了20畝小麥,雖然略減產,但每畝單產仍達到450公斤左右。最早收割的4畝多小麥因水分較大,此前以每斤1.06元的價格出售。隨著麥收期間天氣轉好,後期小麥水分少,收割下來的16畝小麥,他就沒捨得當即銷售,存在了家裡。

王立明干過幾年農資生意,有一定的經營頭腦。他分析起今年的小麥行情,頭頭是道。他說:「國家托市收儲暫時沒開倉,市場上小麥的價格肯定是穩中有升,這也是政府提升農民市場利益的有力舉措之一。 」他了解到,河南、湖北等周邊地區,因收割前長期陰雨,霉變、芽麥等劣質小麥較多,市場上的優質小麥相對較少,他認為,這也給小麥價格上漲提供了利好。聯繫到最近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他又分析說:「小麥進口加稅,也給國內小麥市場價格提升創造了有利環境。 」

王立明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耕地每畝花費60元,用化肥170元,種子80元,播種30元,打5遍葯80元,收割60元,這還不算人工費,每畝地比去年多出80元左右成本。 「這麼大的投入,加上單產減少,小麥價格再不賣高一點,心理上肯定不舒服。 」王立明說。

「越漲價越不願賣,這是農民賣糧的一個心態。 」埇橋區糧食局一位人士說。不過,這位人士也提醒農民朋友,應當理性看待市場,根據情況該出手時就出手。(來源:安徽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的精彩文章:

省農委舉行2018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動員大會

TAG:安徽省農業委員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