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內巨頭視頻大戰正酣,其實國外的社交媒體巨頭也沒閑著

國內巨頭視頻大戰正酣,其實國外的社交媒體巨頭也沒閑著

在「頭騰」還在圍繞15秒短視頻打流量戰時,似乎有新的視頻戰正在悄悄發生。

6月20日,知乎在新的App版本上增加了視頻 tab,要做一個泛知識的視頻社區。趕著這周的世界網紅大會 Vidcon,國外的平台也很忙,Instagram發布長視頻應用 IGTV,Facebook開放了 Watch 的創作者准入標準,二者都想從社交關係上突破,在視頻上和 YouTube 分一杯羹;而Snapchat加緊宣布要向創作者開放Discover許可權,還將發布第一部紀錄片《無盡的夏天》,YouTube則隨後稱要開放付費粉絲群來擴大營收方式。

平台都在忙著搶人搶內容,在這一輪新操作中,誰來做視頻,誰又通過視頻賺到了錢,這是一個大問題。

哪些公司又在視頻上動了小心思?

知乎推視頻專區:做泛知識的短視頻社區

6月20日,知乎App宣布改版,在原有「關注」、「熱榜」、「推薦」的首頁結構上,新增「視頻」專區,統一展示知乎平台上的優質視頻內容,目前該功能只是以內測形式隨機向部分用戶開放。

知乎的視頻tab

一個月前接到內測邀請的愛范兒發現,視頻最長限制為30分鐘,通過知乎平台上傳的視頻在播放時可以免除外鏈平台的廣告,觀看體驗更流暢,現場錄製直接上傳的形式,也能降低發布成本,提高用戶積極性。但視頻的內容和質量很難把控。

調整後上線的視頻專區將以時間、熱度、興趣為排序機制,涵蓋生活類、新知類以及人文類等內容角度,建立了人機結合的審核機制。不過時長上通常只有3-5分鐘,知乎希望跳出「科普」,生產生活、美食、健身、旅行、影視、好物等話題的優質內容。

但目前來看,知乎的視頻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使用,內容建設和商業變現暫時無從談起。

Instagram 推 IGTV:最長60分鐘豎視頻,移動優先

向來以圖片和15秒內故事(Stories)分享見長的Instagram,在這周三開了發布會,除了宣布月活超過10億外(YouTube月活19億,Facebook月活22億),也發布了重磅新產品IGTV——一個可以發布15秒—60分鐘長視頻的獨立App,同時也會作為一個專區嵌入到Instagram的主App里。

左:IGTV已在中國區iOS應用市場上線

中:在Instagram主界面可打開IGTV

右:IGTV獨立App截圖

Ins試圖改變的是用戶觀看網路視頻的體驗,比如符合移動端需求的完全豎屏形式。豎視頻的流行有目共睹,從抖音的成功中可見一斑,傳統的訂閱服務如Netflix開啟了豎屏服務,更不必說在2015年就開發了豎屏長視頻(3-5分鐘的Snapchat Discover,Ins這一波操作是姍姍來遲還是有先見之明尚且不好說。

相比於「老齡化」的Facebook,移動原生的Instagram,因抓住大量頭部社交網路明星而受到年輕人的喜愛,Ins也曾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相比專業內容,年輕人可能更愛(達人創作)的業餘視頻,正好,Instagram有廣泛的名人和KOL資源,贏得這些創作者就能獲取更多用戶時間。

IGTV似乎很想在社交平台上一舉替代傳統電視,Ins CEO Kevin Syntrom表示,「視頻是我們和朋友在一起使用的產品,年輕人看電視時間少了,上網看博主的時間就多了啊。」數據上看是沒錯,美國年輕人看電視的時長,比五年前下降了40%。

Facebook Watch:增加創作者和非劇集內容

一年前,Facebook宣布要和媒體簽約做劇集式的原創長節目,於是發布了Watch專區。發布不到一年,Watch許可權就放開了,非劇集內容也行,媒體、創作者、公司也行,關注過的主頁發布的視頻也可以,總之,不設限了。

不同的是,在Watch上發布的內容會打上「show」的標籤,以作區別,演算法通過識別用戶喜好對視頻進行排序。據說這建議還是Facebook的用戶提的:把非劇集的視頻呈現在Watch的視頻信息流裡面。

但Digiday認為,這樣的風格,會不會和YouTube太像了點?

Snapchat Discover:對創作者開放使用許可權

從社交平台的長視頻嘗試來說,Snapchat 早就走在了前面,2015年發布的Discover允許發布數分鐘的視頻,不過僅向專業製作機構開放,比如NBC環球、《紐約時報》,這直接導致了紅人的不滿:平台對紅人不夠重視。

在6月21日的Vidcon大會上,Snapchat 宣布了新決定,向創作者開放 Discover 的內容發布許可權,更多地和平台大V合作。公司的內容合作部總監Sean Mills在發布會上宣布,和美妝達人Patrick Starrr以及其他來自Face Forward美妝教程節目的達人一起,開發一檔新的美妝節目,預計年底上線。

Face Forward

除了和創作者的合作,Snapchat還為YouTube的19歲紅人Summer Mckeen量身打造了一部實驗性質的輕劇情紀錄片,《無盡的夏天》(Endless Summer),用12集每集4-5分鐘的豎視頻講述Summer的生活。紀錄片不是重點,重點是通過一部講述年輕人的豎屏紀錄片,來打動他們最大的群體,18-24歲的X世代年輕人,說服他們多互動,或者,再試試公司新開發的濾鏡。

Summer Mckeen

誰在生產內容?

知乎視頻目前面向的還是此前曾有過視頻製作經驗的,比如@混亂博物館,@花花與三貓CatLive等,尚未提及如何鼓勵用戶參與。Snapchat也沒有具體的「搶人」行動,只是保守地找來了創作者們開發合作內容。

Instagram顯得有點著急,據Techcrunch報道,Ins在發布IGTV前就和紅人們有過密切接觸。截止今天,已經有包括金·卡戴珊和Selina Gomez在內的多位名人和網紅正式入駐,還有不少YouTube上的紅人如 Lele Pons,也在搶佔先發優勢,她宣布要在IGTV上開一檔新的廚藝節目,但粉絲的觀看習慣是否可以調整還是不確定的,Pons 決定把花在 IGTV 和 YouTube 上的精力五五分成。

金·卡戴珊的IGTV視頻

不少創作者表示,IGTV 是個新市場,尤其容易獲得年輕用戶,它和 YouTube 最大的區別在於,在YouTube上視頻是直接搜索的,Ins上的視頻可以在發現頁中展示,好處在於,任何體量的創作者都有可能在新平台上得到爆紅的機會。

目前看來,布局者眾,比如一眾YouTube網紅,比如《國家地理》和貝玲妃彩妝,他們看好的是Instagram的用戶群體。比如超10億的月活,以及25歲以下用戶每日32分鐘的使用時長,早入局至少能先佔上坑,沒準就踩中平台紅利。

Facebook 對 Watch 許可權的開放則是徹底放開了准入標準,從原來的「平台+媒體」的合作模式到允許創作者和公司進入,客觀上可以增加很多新的內容。

YouTube的頭部內容幾乎被音樂佔領,Facebook 和 Instagram 都不想成為第二個YouTube,他們更希望抓住目前的社交關係和社交平台的紅人,開發更符合平台性質的內容。但如何保證視頻數量的同時又維持內容和許可權開放前的質量,這是橫在Facebook和Instagram面前的困境。

這事兒賺錢嗎?

賺錢是件大事,否則哪裡來的創作激情,死掉的短視頻鼻祖Vine,就是因為和網紅們無法達成付費創作協議,直接導致網紅出走,內容生產乏力。

傳統的賺錢方式不過是流量、廣告分成和廣告合作,但是巨頭YouTube此前調整了廣告收益計劃,導致創作者收益大幅減少,廣告依賴症的弊端顯而易見。

知乎的功能還在測試階段,沒有變現考慮,剛剛發布IGTV的Instagram也說,暫時還沒有相關計劃,當前的目標是建立用戶黏性,未來可能會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做一些雙贏的舉措。

Snapchat 在今年2月上線了一款分析工具,呈現達人的周、月、和年播放指數以及用戶的觀看時長,雖然沒有明確的變現形式,但起碼能提供給廣告商作為參考。

Snapchat主界面

Facebook 在開放 Watch 的准入許可權時,也發布了一個新的計劃,Brand Collabs Manager,目的是建立起廣告主和博主之間的直接聯繫。比如搜索 Fitness,直接蹦出發布健身餐、健身視頻的博主,下方有博主的個人簡介、視頻類型和他們傾向的品牌。Facebook提供工具包和資料填寫頁以幫助品牌和博主都能更好地管理資料,進行溝通交流,Facebook也不會從中抽成。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如何讓品牌相信,相較於YouTube成熟的商業模式來說,內容不夠多、也不夠優質的Facebook會是一個好的平台呢。除非博主們有更多機會通過非廣告的方式盈利,才能提高用戶黏性,增加使用時長。

Brand Collabs Manager

YouTube倒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解決方案,跳出視頻本身來增加盈利。

比如付費粉絲群,粉絲每月支付4.99即可加入。這和微博的V+產品有相似之處,支付一定的費用可以得到偶像的專屬福利。但YouTube的准入門檻更低,10萬粉絲即可開通,而且能獲得更多的平台技術支持,比如定製emoji和貼紙,直播和視頻的優先入口等。

如果購買高級功能,還能提前觀看視頻,參與粉絲群聊,預定了首映的粉絲能進入到粉絲群,屆時實時觀看和互動,加強粉絲認同感的同時,提前為視頻預熱。

付費粉絲群 高級版

另一項方案則是和電商平台Teespering合作,粉絲超過1萬即可申請。觀眾每從視頻下方的鏈接購買一件商品,博主就會賺取相應的抽成,雖然還在測試階段,但第一批開通者中,Joshua Slice在18天內帶來了100萬美元的銷售額。

Teespering的商品呈現在視頻下方

無論中美,無論是社交媒體還是問答社區,只要有內容消費的地方,平台都在將精力和資源傾注到視頻上。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相比於圖文,普羅大眾更偏愛直觀的視頻內容。這一點早在傳統媒體時代已經被證明,電視的廣告收入遠遠高於報刊雜誌。

隨著5G標準成型,未來幾年網路帶寬將持續提升而資費繼續下降,流媒體的進一步爆發是必然事件。中外平台在視頻內容上的各種嘗試,某種程度上都是對趨勢的主動適應。從15秒的短視頻到1小時的長視頻,不同時長的內容適合不同的用戶場景,也會塑造不同的消費習慣,而這,極有可能給現有的巨頭格局帶來變數。

沒有人敢掉以輕心,即使是巨頭。但怎麼捋順產品功能、內容生產和用戶三者之間的關係,大家都在探索之中。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新榜」

END

美 編| 何詩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言之有范 的精彩文章:

《阿飛正傳》,尋覓不知歸處

TAG:言之有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