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藥材生物鹼抗微生物活性系列謎題解開
健康
06-26
抗生素濫用,導致嚴重的副作用及多重耐葯威脅著人類健康,因此源於植物的抗菌、抗真菌天然小分子研究備受矚目。2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消息,該所羅曉東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抗菌、抗真菌單萜吲哚生物鹼新穎結構和初步活性研究上取得系列新進展。
據了解,羅曉東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藥用植物中生物鹼新穎結構、藥效及新葯創製研究。由於單萜吲哚生物鹼以其複雜的結構特徵以及顯著的生理活性,長期以來成為其團隊的重點研究方向。
中國狗牙花民間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及癤腫等疾病,研究組博士研究生於浩飛等從中發現兩種豬籠草狀吲哚生物鹼,它們對枯草桿菌最低抑菌濃度,可與抗生素頭孢噻肟相媲美。同時,其中B型生物鹼對紅色毛癬菌的作用,與抗真菌葯灰黃黴素相當。非洲馬鈴果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痢疾和潰瘍等疾病,博士研究生丁彩鳳等從中獲得吲哚生物鹼,其結構單元含多重雜環體系,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傷寒沙門氏桿菌抗菌活性優於植物抗菌葯黃連素和黃藤素。上述的兩項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刊物《有機化學通訊》上。
此外,鉤吻別名「斷腸草」,是著名的毒性中藥材,民間多用於殺蟲以及治療皮膚潰瘍,博士研究生魏鑫等從中發現了鉤吻定鹼與C9結構單元雜合而成的一種新骨架吲哚生物鹼,這類化合物僅顯示了較弱的抗菌活性,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四面體通訊》上。
據了解,羅曉東研究團隊此前已發表60餘篇該方向的研究論文,其中11篇發表於《有機化學通訊》;研究組論文報道的13個新穎活性生物鹼被《天然產物報告》作為熱點分子介紹。
※研究:兒童自閉症可通過血液檢查得知 準確度達 88%
※新技術可快速精確檢測一個人是否被感染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