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飲食=白粥青菜?90%的人都吃錯了,真相是……
有約君說
相信很多街坊生病時都被醫生或營養師叮囑過要清淡飲食,但到底什麼是清淡飲食呢?今天,有約君要和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確實,這兩個字搭配在一起是非常好理解,「吃清淡些」也是如今不少人的養生信條。可是實際操作中,有的寶寶的輔食長期是白粥、水煮青菜;有的老人家擔心患「三高」,每天固定一碗白飯兩條青菜,肉類基本不敢碰。這卻是活生生地把「清淡飲食」變成了不均衡飲食。
不是說老人、小孩都要吃得清淡些嗎?難道這麼做有什麼問題嗎?
清淡飲食不是白粥青菜
每天建議吃12種以上食物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說,很多人一說起清淡飲食,就認為是白粥、白飯,加點青菜。但實際上從各國的營養指南,都沒有說健康的飲食就是只是吃這些。
「健康飲食的總原則,就是一定要均衡膳食。其中第一條,就是食物要多樣化。」譚榮韶說。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包括老人在內)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而根據中國婦幼人群膳食指南,寶寶從6月齡起可以引入不同種類的食物,包括牛奶、雞蛋、花生、魚、貝殼類等容易過敏的食物。
那麼,所謂的老人、小孩吃得清淡,應該怎麼理解呢?
老人吃素才健康?
1、 不吃肉營養不足 加速衰老
近年來,越來越多老年人認識到健康飲食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但是,有的老人卻走了極端,餐桌上幾乎難見葷菜。
「老人家吃肉,量要控制。不要過多,也要防止過少。蛋白質是人體的三大營養素之一,是生命的基礎,人體的不少生理功能都需要蛋白質的參與。而吃肉是人體攝入蛋白質的主要途徑,吃肉過少、蛋白質攝入不夠,就是沒吃夠、營養不足,長期下去人就會沒有精神、虛弱,老得更快。」譚榮韶表示。
人體的肌肉會隨著衰老而逐漸流失,延緩肌肉流失對維持老年人活動能力和健康狀況極為重要。譚榮韶表示,想要延緩肌肉流失,一方面要增加攝入優質蛋白質,比如瘦肉、海魚、豆類等食物,另一方面,要進行有氧運動和適當的抗阻運動。老年人的體重應維持在正常穩定水平,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健康,體重過高增加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過低則可能意味著營養不良,
專家建議,老年人每天應至少攝入12種及其以上的食物。早餐最好有1~2種以上主食、1個雞蛋、1杯奶、蔬菜或水果。中餐、晚餐最好有2種以上主食,1~2個葷菜、1~2種蔬菜、1個豆製品。
2 吃素者更應補充優質蛋白
譚榮韶表示,有的老人家因為各種原因,確實只吃素食,也是有辦法達到均衡飲食的。素菜中蛋白質含量較低,可以從堅果、豆製品、雞蛋、牛奶中補充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2主要來自於動物性食物,長期吃素容易缺乏,可以適當吃一些菌類補充,豆腐乳、豆瓣醬等發酵食品也富含維生素B12。另外,吃素還要注意多從綠色蔬菜、木耳中補充鐵劑。
如果老人家吃葷較少是因為牙口不好、咀嚼能力下降,可以通過肉餅、水蛋等菜式,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
3 善用蔥姜蒜給食物增味
譚榮韶說,從字面上看,清,就是指不要大魚大肉,避免油泡、煎炸等烹飪方式;淡,就是指不要使用濃油赤醬,避免食物太重口味。
在烹飪方法上,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讓菜式增味而不失健康。酸甜苦辣,吃飯不僅僅只有一個「咸」味。比如,番茄做菜增加酸甜味,夏天可以吃些苦瓜,青菜加點醋炒,可以少放些鹽。喜歡有點辣的,可以加點咖喱。巧妙利用蔥、姜、蒜等植物類調味料,也可以給菜式提味。
小寶寶應該「油鹽不進」?
1、1歲以內食物保持原味
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目前都倡導1歲以內的嬰幼兒輔食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其他調味品。「有人擔心,不加鹽、不加調味料,小孩子吃起來會覺得沒有味道。實際上對於從來沒有接觸奶類以外食物的孩子來說,吃什麼都是新鮮、好吃的。」譚榮韶介紹,從營養學角度來說,食鹽被人體利用的主要是鈉,而天然食物本身就含有鈉離子,已經可以滿足1歲以內寶寶所需;相反,攝入過多鈉會給寶寶的腎臟帶來過大的負擔。
「你們小時候我從沒聽說1歲內不吃鹽這個規矩,不是一樣好好的嗎?」不少新家長在面對老一輩的這句話時,都會感到無言以對。譚榮韶表示,生命最初1000天,是國際公認的奠定一生健康的機遇窗口期。半歲到兩歲大的寶寶正處於這個關鍵期的第三階段,吃鹽過多的危害並不是馬上顯現,不是小孩子吃了一點鹽就馬上就會怎麼樣,但會增加許多年後患上高血壓的風險。1歲以後可以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淡口味食物有利於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挑食偏食的發生,奠定一輩子健康飲食的基礎。
如果早點有1歲以內不吃鹽的說法,說不定現在的高血壓患病率就不會這麼高了呢。
2、不加調味品 但應適量加油
好的,小寶寶不要加鹽,淡口味,那麼油也不能用咯?
這可萬萬使不得。油脂對嬰兒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素,7~24月齡嬰幼兒所需能量的30%~45%來自脂肪。因此中國婦幼人群膳食指南指出,輔食不加調味品,但是應該適量添加植物油。
3 肉食是補鐵小能手 添加別落後
寶寶缺鐵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嚴重的會影響生長發育。而母乳餵養的嬰幼兒,有99%的鐵都需要從輔食中攝入。因此,寶寶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米粉、肉泥等。在添加富鐵食物的基礎上,再逐漸引入其他輔食達到食物多樣化。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肉類、魚類、動物內髒的鐵為血紅素鐵,相比植物來源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更高。而且,處於快速生長發育的寶寶,對蛋白質的需求也很大。由此可見,肉食的及時添加對寶寶的發育非常重要,「白粥、青菜」為代表的非動物性食物實在難以滿足需求。
要注意的是,每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應觀察2~3天,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如果沒有則可以添加新的食物。
醫學指導/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營養科主任譚榮韶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胡穎儀、孫冰倩
部分資料來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編輯/何家
圖@視覺中國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報道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