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不在家,如何進行自我監督
今日作者
bilibili學習區up主:桃月二十酒
微博:@清和二十十十
微博認證:人文藝術博主
來源:b站-桃月二十酒專欄
原題:簡潔時間管理術
幾年學下來,總結了一些簡單的時間管理技巧,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最合適。個人淺見,一家之辭。
轉變一個觀念
很多人喜歡先在計劃本上列好今天要做的事情,寫了很多,發現並不能做完,這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高估了自己的精力。每個人一天的時間是固定不變的,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所以不如從結果往回推,把時間分隔成固定的幾塊,然後把事情填充進去。真正做到勞逸結合,充分利用時間。
我個人比較喜歡沿用上中學時的時間風格,45分鐘工作加10分鐘休息,總共55分鐘。兩組55分鐘為一個循環學習同一個科目或者同一件事,如果覺得110分鐘過長,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學習的內容自行設置。
還可以利用各種記錄時間的APP來輔助我們沉浸學習和工作。
保證每天最低的工作量
我們每天會遇到各種突髮狀況:個人情緒、家裡事情、朋友等等,那麼這樣的事情擾亂了計劃要怎麼辦?我覺得可以給自己設置每天的最低工作量,比如最低讀的書的頁數寫作最低字數等等。
目前我個人的學習最低限度是每天3小時,如果有需要讀的理論書也會設置最低頁數,這個頁數是根據自己最忙的時候來靈活設置,好處在於讓自己始終保持一個前進的狀態,每天最起碼前進一小步,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這個方法不僅十分靈活,以後看到也會很有成就感。
APP和手帳的監督作用
作為一個從小生長在監督環境的我來說,被監督的感覺很重要,對於目前大多時候都是自己學習的我來說,需要更多方面的監督:自我、APP、手賬。
自我指的就是內心對自己的要求,一種如果怠惰的話就會十分自責的心情。
APP我主要使用的有番茄土豆、iHour、Breaking Time、時間塊(現在我主要用後面兩個)。
關於手帳,我主要使用周記時間軸,可以搭配APP—起使用,在獨處的時候設置一個小管家。
關於時間成本的問題
很多同學在使用手機軟體或者買文具的時候首先偏向免費的,但是我想和大家提一個概念,叫做時間成本。我自己是看重時間成本超過金錢成本乃至所有物質成本的,在這裡,我認為對「時間成本」合適的解釋是:為了達到某種生產目的,佔用或使用材料、採取手段所支付的時間。我的原則是時間成本高於一切。
舉個例子。我想下載百度網盤裡的網課,但網速太慢,又不想向百度低頭,花兩小時去尋找破解版本,最後我花30元辦了一個月會員,速度快了20倍,以這個結果來看,我認為30元買到兩小時時間很值得。同理,如果你十分喜歡某部劇,那麼花十幾元來去掉廣告換取心情和時間,我認為也十分值得。當然,這種僅限於「投入較少受益較大」的情況(這個也是根據個人情況,相對而言)。
還有APP,幾毛錢的APP賬號固然性價比高,但是如果之後你還打算使用它,那麼不妨花原價來買一個,因為算上後期更換賬號、找店家要密碼等等,可能會浪費更多的時間。
計劃和時間的結合
計劃和時間的整體安排和之前說的一樣,是以時間模玦為基礎的。目前以我的時間區隔來劃分,我每天最大工作時間可以達到5.5小時至6小時,再多我就會產生抗拒的情緒。按照45分鐘算一個番茄的話就是每天6個番茄時間左右,中間還有若干靈活的休息時間。
我認為,個人計劃其實不用分的十分詳細,太細也做不到。目前我主要分3個大模塊:專業課、曰語、英語。專業課含看書、想論文思路、做筆記等;日語有上課、背單詞、做筆記;英語有做題和背單詞。—周會有一個整體目標,剩下的就是執行。此外,我還要有時間見朋友、拍視頻、看電影和其他書,總之是機動靈活但又很清晰的。
-END-
內向|說話|舒適區|清單|自律
Excel|情商|影單|書單|讀書|TED
持續增加中…
TAG:MO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