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穩定的情緒,就是最好的教養!

穩定的情緒,就是最好的教養!

人的教養從哪裡看出來?其實有一點,就是情緒是否穩定。這也是一個人定力的體現。

有這樣一種人,別人隨便一句話話就能改變他的想法,其實,這就是情緒不穩定的表現之一。就像六月天的,說變就變,上一秒還喜笑顏開,下一秒就可能因為一點點小刺激而暴跳如雷,成了情緒的奴隸。

最普遍、最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學佛後,會練習著去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我發現原來自己也會經常情緒不穩定。

有一次,我和一位師兄騎三輪車去買菜,出門的時候,很高興。路過馬路時,因為車輛很多,所以騎車的速度很不穩定,一會兒停,一會兒走,我就有點煩躁了。因為好心情被破壞了,再去買菜,又找了好久,所以回來的時候,肚子里已經全都是火了,莫名其妙的無明火。然後我才意識,自己已經徹底被「情緒」拿下了。

星雲大師的《佛陀十大弟子傳》說,有一次舍利弗受了不凈食。因為托缽乞食的時候,信眾會有分別心,對於上座和中座的比丘,會供養上等的美味,而像羅睺羅這樣初學的沙彌,信眾總滲合胡麻渣和野菜的米飯布施給他們。為此,佛陀跟舍利弗說到,六和敬的僧團,不是只顧自己。法制應該平等,利益也應均衡,尤其做長老的要愛護關懷年少的比丘和沙彌。乞食時要注意到他們。

受了這麼大委屈,常人心裡肯定會很難過的。但是,雖然佛陀這麼說,而舍利弗卻一點不平之氣都沒有,他對佛陀教法,都是感恩的接受。

很難用語言來描述我看完這個故事之後內心的觸動,只覺得在智者面前,凡夫的情緒真的顯得自慚形愧起來了。一觸即發的情緒與萬緣放下的修行,差距真的好大。

這裡的「不平之氣」,便是指的情緒。智者給我們示現的,是超脫了情緒束縛後的一種心無掛礙的洒脫、自在,這便是修行的力量。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於凡夫來說,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這很正常,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努力從一點一滴開始,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把心放寬,遇事多想想好的方面,衝動上頭時,給自己三秒鐘,去火降溫……

編輯:竹露

圖片:來源於網路

責編:耀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善寺 的精彩文章:

TAG:寶善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