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個種「知了猴」的農民

那個種「知了猴」的農民

文:李德響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發布

咱是農民,種了半輩子地瓜苞米,割了幾十年稻穀小麥,認得出莊稼,分得清野菜,絕不會做出小貓種魚的蠢事,但種「知了猴」(蟬)?……今天之前,我也把它歸為愚蠢一族。

來光在鄒城也算是個農民,實打實的種了不少地,今天請我們幾個去幫忙下種(實際點是我們要去蹭飯)。我連到底種什麼都懶得問清,陰曆七月中旬不收不種的季節能有啥農活?不外乎拔草挖地澆水施肥等零打碎敲。

看著同事們一派下鄉野炊的躍躍欲試勁,我頓生一臉驕傲,對於我這個八輩子正宗農民來說,能稀罕這個?鋤頭鐮刀哪個不是我小時候的玩伴,可一聽說他家的七彩山雞賽過孔雀,我立即屁顛屁顛的精神抖擻。

早聽說來光不是一般的農民,他承包了整個山頭,不僅放林子,還養果樹,且林間搭建了不少菇棚雞舍,都是散養的笨雞,買它的雞蛋實在是集觀光採摘於一體。春天來,拎著雞蛋,滿眼桃李芬芳,順手還摘幾個外國引進的大櫻桃扔嘴裡。

夏季蟠桃滴蜜青棗砸頭,抱兩箱子雞蛋怎麼說也要坐石頭上嘗幾個歇口氣吧。秋天更好,不僅免費品嘗,那枝頭艷麗的柿子,直接就奉送一袋,不過,需要你自己上樹,看見這獨立寒秋的累累碩果,誰也不介意做一回敏捷的猴,所以,他的雞蛋一直銷售的很好。

山腳下的楊樹林有四五年了吧,鬱鬱蔥蔥的筆直鑽天,這裡就是我們播種的地方,嘿嘿,啰嗦了半天,還沒告訴你我們種的是什麼呢,現在給你揭開謎底--種蟬,對了,別驚得一臉豬哥像,你沒聽錯,我們種的就是金蟬脫殼的蟬。

蟬種是一把把近尺長的楊樹枝,都是當年新生的嫩條,半乾枯狀,仔細看,上面有好多細縫,再睜大眼睛,能看見裡面有蠕動的白色蟻形物,來光說,一根枝條里大約有三四百小蟬。這裡暫停一下,向各位普及一下蟬種的由來,這些枝條一部分是來光自己採的,另外大部分是從種子站買的,都是前段時間被蟬媽媽當做產房的風水寶地。

來光拿到他們以後,就端來一盆盆的沙子,將樹枝根部整把的插進去,放在陰暗的房間,天天沒事就用噴壺洒洒水,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二十多天吧,發現有小蟬出世,就可以拔出來下種了。

林中的土地很鬆軟,用撅頭很容易就在樹行間扒出一條淺淺的細溝,間或將一根根蟬種擺好,微微的輕灑些水,再慢慢的用土蓋上,和種莊稼沒什麼差別,我腦海里一個勁的出現一幅幅畫面,都是三年後,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在夏至時節鑽出泥土的壯觀場面。當然,來光的嘴裡還不時冒出什麼間距,什麼土深,我都沒深究,下鋤輕輕的,一想起這些嬌嫩小生命要被我埋土裡,我就有一種把他們刨出來的衝動。

午飯有尖椒雞柳,蘑菇小雞,韭菜攤蛋等想當然的角色,這沒什麼大驚小怪,那一大盤子油炸金蟬才是餐桌的主角,是今夏才收的,吃著它,耳邊瀰漫的就只剩下來光收蟬的精彩演講了。

別把收蟬想的跟小時候月黑風高打著手電筒在林間穿行,兩眼在樹榦上搜索,看見正往上爬的金蟬立即出手如風一樣詩情畫意,那三瓜倆棗的小打小鬧自然是屬於童年樂趣,可一個人一晚要收幾千,還連著十幾天的熬燈點油,就只能辛苦的讓人哈欠錘腰了,當然,我聽到這兒,依然是嚮往的滿腦子小星星,流著哈喇子繼續徜徉在來光營造的神奇世界。

夏至將近,天氣漸熱,蟬兒也就不安分起來,估摸著這些傢伙要趁黑越獄,來光全家就開始向小樹林進軍,一般分兩個階段,晚七點到九點和十點到十一點是出蟬高潮。不能怕熱,長衣長袖的,主要是防蚊子和枝條掛人,頭上戴著下井工人那種探燈,手裡提著塑料桶,裡面要裝些涼水,這樣扔進去的蟬就不會繼續脫殼。碗口粗細的楊樹,在離地一米左右的地方提前纏了一圈膠帶,那些蟬猴子爬到這地方就打滑的無計可施,急的劃圈圈,即使掉地上也立即從頭再來,燈光照過,總會三五成群的團團轉,迅速劃拉進桶,再奔向另一棵樹,火燒眉毛一樣,時間緊任務重,這句話在恰當不過了,只要稍有怠慢,它們就會長出翅膀,在烈日下對你唱起囂張的歌謠。

提著大桶小桶,半夜才滿載而歸,回到家後,也不能閑著,要把那些水淋淋的傢伙撈出來放篩子里晾一會,再換水,一夜折騰兩三次,天還沒亮,就得趁早去集市,伸胳膊蹬腿的好賣,死了和白扔差不多,一個蟬季,蟬沒脫皮,全家人卻都脫層皮,容易嗎。好在如今飯館裡的人提前預定的多,省了不少麻煩。

來光粗略的算了一下,光養蟬,今年就有七八千的收入。農村人勤勞,晚上收蟬,白天也不閑著,那些漏網之魚跑了和尚留下廟,灌木草叢隨處可見的蟬蛻一伸手一大把,收購站也來者不拒,又能讓錢包鼓鼓。

蟬是鮮貨,爭分奪秒才行,很難儲存,過季就不易吃到。看著我們臉上的遺憾,來光滿臉神秘的介紹一個妙招,新鮮的蟬裝塑料瓶子里,灌上水,將蟬浸在水中,放冰櫃里,吃時拿出來解凍,和新的一樣,不變味。

一頓飯在來光的侃侃而談中妙趣橫生,來光說明年請我們來幫忙收蟬,嘿嘿,心裡就多了一層期待,好像無數的蟬在心窩裡爬來爬去,百爪撓心的盼啊。

……………………

他們用鋤頭鐮刀守護著這片土地,一鋤一點頭,一鐮一彎腰。汗水是對土地最好的供奉,滴滴滾落,倏忽不見。每一次的彎腰點頭都是對土地的敬畏和乞求,於是,有了雪白的棉花,金燦燦的稻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愚伯的自留地 的精彩文章:

這個催人淚下的三姓之家,發生了一樁曲折、離奇、凄美的真實故事
豐縣宋樓鎮隋寨村:此去,葵花正在怒放,整個村落金光蕩漾……

TAG:愚伯的自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