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從鼓山走來

他從鼓山走來

鼓山蒼蒼,野嶺莽莽。

生活在這裡的山民們,被這座大山賦予了大山一樣的秉性和特質。當年從這山腳下走出去的一個農家子弟,如今已成為一位頗有成就的藝術家。

《藝途留痕》,一本裝幀精美、內容豐富、簡潔大氣的「大紅袍」著作,就是這位藝術家——劉鳳臣先生近日給予社會的最新奉獻。這是劉鳳臣先生前半生書法、裝裱和詩文創作的系統展示,也是他幾十年心血的總結和概括。

鳳臣小時候在村裡,得到了一位老師的書法啟蒙,開始喜歡上了寫字,從此再也沒有放下手中的筆,無論環境發生多大的變化。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他被調到邯鄲市邯山區政協工作,更是如魚得水,結識了眾多書畫名家,使他與書畫有了更深的緣分。

「功不唐捐」,他最喜歡書寫的這句話,在他自己身上得到了印證和回饋。不懈的努力,使他的書法作品和藝術活動受到了各界的關注,《中國書畫報》及省市媒體多次進行報道。中國書畫鑒賞大家、北京故宮博物院著名書法家金運昌先生先後兩次為他的書法作品集題詞,並評價他的書法達到「氣脈暢達,開闔各異,功力非凡」的境地。我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太行畫派的引領者、天津美院資深教授、清華大學導師——呂雲所先生生前也多次對他的書法以高度讚賞,還發表過專為他寫的文章。劉鳳臣先生的作品被聯合國、新華通訊社、中日甲午戰爭博物館等單位和眾多的個人所收藏。他還被新華通訊社書畫院聘為書法家,被海軍某部聘為客座教授。他長期擔任邯鄲市邯山區書畫協會主席、李守誠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民盟邯鄲市委美術院顧問等。在這些任職期間,他創意頻頻,精心謀劃,組織了不少大型書畫活動,為書畫藝術的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深得業內人士的公認和好評。

這次,鳳臣先生《藝途留痕》將要出版時,金運昌先生題寫了書名,並在落款時認真地寫下「金運昌敬題」五個字。我國著名書畫家、中央電視台高級記者、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程飛躍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資深教授、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齊作聲先生,欣聞他大作付梓,都賦詩作書以致賀。從中我們看到了書法大家們對他的賞識、讚譽和喜悅之情。

當我們打開《藝途留痕》一書,一幅幅行氣通達,恣意奔放,意趣橫生的書法作品奪目而來,而這正是劉鳳臣先生書法的鮮明風格。

他擅草書,也寫行書、隸書,但主要以草書行世,而這恰是最難把控的技藝,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他能夠成功地掌握草書的真諦,首先得益於他對傳統筆墨的堅守和師承。他對古代草書經典,特別是晉唐時期的草書名篇的研學到了痴迷的程度,王羲之的《十七帖》、孫過庭的《書譜》、懷素的《自敘帖》和其《小草千字文》臨過無數遍,使其書法得到不斷提升。

他以巨人提供的大地作為自己的起點,因此,他的作品一看就有出手不凡的大氣象、大格局,是在不失法度的底色上作自然、隨意的揮灑,即以古人的規矩,宣洩自己的情感。

《若個小院老兩口》是鳳臣先生即興書寫的一首自作詩。這幅洋洋洒洒的中堂作品,其勢感覺是流動的,像一條流淌不息的小河,既首尾風格一致,又充溢著有節奏的跳動,你似乎能從墨跡筆鋒中聽到水流的潺潺之聲,一幅山居隱者與白雲共飲的田園圖畫呈現眼前,那種超凡脫塵,恬淡快活的氛圍暈染而出。詩的這種散淡的意境與意趣橫生的書寫高度吻合,二者融溶一體,收到了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

讀他的書法,你還會時時感到筆墨的錯綜變化,常常欹正交錯,疏密相間,乾濕多變,有血有肉,有的似「微雨夾雪」,有的似「落葉紛披」,有的似「煙雲飄蕩」,有的似「珠璣落盤」,行筆中的提按頓挫和中鋒側鋒兼用的筆勢生動的體現了出來,墨色也在似乎紛亂中透露出古人的法度。既獨特新穎,卻又不失傳統規則,這就是他的書法的核心個性。

鳳臣先生的書法藝術,還得益於自己得天獨厚的裝裱技藝。是書法使他喜歡上了裝裱,而裝裱又提升了他的書法。

他不是一般的裝裱匠,更不是依靠機器裝裱的操作工,而是一個完全依靠傳統手工工藝的裝裱藝術師。他的手工裝裱,不是在幹活兒,而是在創作,追求的是藝術效果。一件作品到手,他並不急於下手,而是先反覆揣摩作品的藝術風格和其所表現的內涵,在理解作品的基礎上確定款式,選擇材料,然後才按工序施展自己的技能。

由於他出色的裝裱技藝,在業界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許多書畫家、收藏家不僅把珍愛的作品交給他裝裱,還把古畫、舊畫的修復委託給他。因為能掌握這項技藝的人如鳳毛麟角,還要人品好,信得過,一旦失手就有不可逆的損失。著名書法家齊作聲先生收藏的兩幅清代著名大畫家姚又巢先生的畫作,就遠道郵寄與他,托其修復。姚又巢的畫作在美術史上有著自己的地位,其畫作被人稱為「近惲壽平」,「可與吳昌碩媲美」。齊作聲先生手裡這兩件作品,圖文並茂,一幅蘭草,一幅菊花青蟹,都有長款題詩和後記,無比珍貴。只可惜年代久遠,破損嚴重,已呈支離破碎狀。鳳臣先生深知此托分量,蘊育多日而不得下手,經過精心謀劃,篩選方案,連可能出現的操作風險及應對措施,都做了周密安排,而後才小心翼翼地施行手術。他採取揭裱加修復的方式,一舉成功。原本支離破碎的舊畫,以完整的品相展現出了新的容貌。收藏主人頗為滿意,甚至有點出乎意料,他本人也對能為中國古畫真跡的流傳和珍存貢獻出自己的能量而深感欣慰!

他多年前還辦過裝裱學校,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裝裱人才。尤其難得的是,他在裝裱理論上還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出版了裝裱專著《中國書畫裝裱三字經》,創造性地把裝裱這一繁複、深奧、神秘的技藝,編成一百四十四句三字經,使之成為「易學、易懂、易記、便於操作的通俗讀物」(呂雲所語)。干一件事,干到這種至善的佳境,確實不易。這也正是他——一個鼓山山裡人的勤奮倔強的秉性所致。

鼓山賦予他的秉性,伴隨著他,成就了他。

無論走到何處,他身後都有著這鼓山的依靠和底氣。

在藝術的道路上,他沒有終點,他還將繼續前行。

來源:邯鄲晚報《新聞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邯鄲晚報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TAG:邯鄲晚報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