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博物館局部放大
在現代社會中,博物館多數時候是一個行使文化職能的場所,人們走進來或欣賞、或學習、或研究藝術作品。而在影視作品中,博物館除了原本的文化屬性外,很多時候都會以另外一種形態和情境置於影片當中,例如《恐怖蠟像館》中的驚悚和恐怖,《盜走達芬奇》中的犯罪、《變形金剛》和《黑豹》中的科幻未來…透過這些不同電影片段,博物館的「性格」、「樣貌」被局部放大開來。
博物館與懸疑
博物館在影視作品中的懸疑因素絕對是觀眾不陌生的,系列電影《博物館奇妙夜》、《達芬奇密碼》都是博物館懸疑氛圍的代表之作。如果要論及最早一批將博物館置入犯罪懸疑情境的導演,一定繞不開驚悚懸疑大師希區柯克。
在希區柯克第一部、也是英國第一部有聲電影《訛詐》中,最後那場追捕嫌疑犯的戲就是在設定在倫敦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內。這部電影也被英國電影協會(BFI)選為十部最偉大的博物館電影之一。
《訛詐》中,敲詐犯誤被當做殺人犯被警察追擊,無奈之下跑進博物館內掩蓋自己的行蹤。在館內各種穿梭但仍未擺脫掉警察,最後爬上了圖書館的屋頂,最後不慎摔下而死。
在整個你追我趕的過程中,影片節奏十分緊湊,中間敲詐犯從埃及法老雕像旁沿著鎖鏈滑行而下的一幕不論光影還是構圖都營造出了一種恐怖片式的驚悚感。
不過在實際情況中,因為當時照明設備的不完善,博物館內的光線不足支撐拍攝所需要的亮度,所以最後《訛詐》中的博物館室內戲份都是在室內撘景拍攝完成。
大英博物館圓形閱覽室(Round Reading Room)
室內撘景拍攝
《訛詐》之後,希區柯克電影里的博物館情結一直沒有中斷,如1951年在華盛頓國家藝術館中取景的《火車怪客》,1966年於德國舊國家美術館拍攝的《衝破鐵幕》,當然最經典的還要數在發生在舊金山榮譽軍團博物館(Legion of Honor Museum)的《迷魂記》。
影片中,私家偵探斯科蒂受朋友之託跟蹤其疑患神經症的妻子瑪德琳來到一個美術館,發現瑪德琳盯著一幅名為Portrait of Carlotta女性畫像看了幾個鐘頭。瑪德琳的行為和油畫女人的身份之疑將這場戲渲染得懸疑、神秘之極。
片中Carlotta的肖像畫的所在地是在榮譽軍團博物館的6號展廳,當然繪畫本身並不是名畫,而是為電影特意而作的畫作。而關於Carlotta畫像拍攝結束後的去向成了影片內容之外的一個新討論點,有說它被掛在了環球片場的辦公牆上,也有說被人私下收藏,豆瓣上還有位友鄰專門開過過一篇帖子研究,但最後無疾而終。
不過斯科蒂所站背後的兩幅畫卻是博物館真實所藏,左邊一幅名為Portrait of a Gentleman,右邊一幅名Allegories of the Arts: Architecture,兩幅畫現在都陳列在博物館的7號展廳。
榮譽軍團博物館6號展廳
博物館與自由
如果只能選一部博物館電影代表的話,很多影迷應該都會將票投給戈達爾的《法外之徒》吧。這部關於愛與被愛、墮落與自由的新浪潮傑作有太多太多經典橋段了:一分鐘沉默、三人跳麥迪遜舞、莎士比亞課紙條傳情、盧浮宮奔跑...
片中三位主角阿瑟、弗朗茨和奧迪爾開車路過盧浮宮時,經由女主提議一起去盧浮宮看看,於是就有了三人的盧浮宮大奔跑。
一開始,三位主角奔跑在盧浮宮德農館二樓長達1500英尺長的的大畫廊(Grande Galerie)中。有意思的是,在途徑的畫中,導演特意給了雅克-路易·大衛的《荷拉斯兄弟之誓》一個大特寫,這幅畫本身的寓意為電影最後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荷拉斯兄弟之誓》作品所要渲染的是,城邦的利益高於個人和家族的利益。這一主旨與影片最後阿瑟與男主人同歸於盡,而弗朗茨和奧迪爾最後得到財產形成一種暗合。
三人沿著大畫廊跑到了連接德農館和敘利館的達魯樓梯上,三人跑下樓梯時背景中出現的雕像就是盧浮宮鎮館三寶之一的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雕像。在勝利女神的見證下,三人完成了悲劇到來前的最後一次狂歡,這是他們所共同擁有的自由、歡快的頂峰。
將時間推到《法外之徒》上映的40年後,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在電影《戲夢巴黎》幾乎如出一轍地還原了這場盧浮宮三人大奔跑:德農館的大畫廊、雅克-路易·大衛的《荷拉斯兄弟之誓》、薩莫色雷斯島的勝利女神、達魯樓梯。
儘管原封不動,但這次致敬卻和電影本身相互成全,最後也成為了經典一幕。
在《戲夢巴黎》前還有一部代表博物館與自由同時也致敬三人大奔跑的電影——《春天不是讀書天》。故事發生在芝加哥,厭倦學校無聊課程的三位好基友(仍是兩男一女的設定)相繼逃課後,來到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看展。
相較於《戲夢巴黎》,這部片子在致敬手法上則是「有破有立」了。導演捨棄了《法外之徒》中的三人大奔跑,轉而用一隊手拉手穿過展廳的小學生帶出主演三人,讓自由基調下的影片人物多了幾分童真。
大家穿過展廳時左側的那副大油畫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鎮館之一的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巴黎街道:雨天》。只不過現在這幅畫不在原來電影拍攝時的展廳,而是在博物館的201展廳。
GIF
劇照及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巴黎街道:雨天》
接著導演又通過一系列蒙太奇剪輯展示出了館內收藏的一些畫作,其中包括愛德華·霍普的名作《夜遊者》、馬蒂斯的《河邊浴者》、畢加索的《杉樹下的裸體》和《老吉他手》等等。至此,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館藏特色也被一覽無餘。
GIF
《春天不是讀書天》這部影片最被影迷熟知和模仿的場面是,三人站在一尊抱懷的雕像前,一本正經地凹起雕像的造型,淘氣又可愛。他們模仿的雕像,是位於201展廳內奧古斯特·羅丹所刻的《巴爾扎克像》(Portrait of Balzac)。
劇照及
奧古斯特·羅丹《巴爾扎克像》
博物館與人文
在伍迪·艾倫的七八十年代的創作高峰期,有了黃金之作《曼哈頓》。在這部充滿碎絮對話的影片中,伍迪艾倫一如既往地用戲謔、調侃來諷刺中產階級的男女在愛情中遊戲般的隨意遊離。
戴維斯(伍迪·艾倫飾)和瑪麗(戴安·基頓飾)在博物館看展時,瑪麗毫不顧忌地說自己的問題是對男性qi guan又愛又恨,因為這個問題讓自己和男人的關係受到影響。這段看似抱怨的話其實點明了瑪麗這個圈子裡的人一種現實的遊戲心態,即唯以床笫之樂或曰性論愛情。
這場戲是拍攝於在惠特尼美國藝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這座以收藏美國現代藝術聞名的博物館在《曼哈頓》中見證著美國當代遊戲戀愛群侯症。
劇照及
弗朗茨·克萊恩《Mahoning》
在英國電影協會評選的十大最偉大的博物館電影中,年代最近的是2012年奧地利與美國合拍的電影《博物館時光》。故事發生在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Kunsthistorisches Museum),博物館門衛約瑟夫和加拿大遊客安妮一次偶然結識成了好朋友,約瑟夫在安妮留在奧地利期間擔當起了她半個導遊,兩人的身影時而穿梭在博物館的畫海中、時而走在古老又安靜的維也納老城街道、時而又坐下在酒館閑談......
藝術史博物館以收藏勃魯蓋爾畫作聞名。勃魯蓋爾傳世的45件作品中,藝術史博物館藏有15件。也正因此,博物館特地成立一個勃魯蓋爾展廳。影片開始沒多久約瑟夫說到自己最喜歡的是勃魯蓋爾展廳,在片子後半程導演還安排了一場解說員為觀眾解讀勃魯蓋爾畫作的戲。
其中著重介紹了1567年的《農夫的婚禮》、1565年的《牧群回歸》、1559年的《狂歡節與四旬齋之爭》、1560年的《兒童遊戲》以及1563年的《通天塔》。
電影劇照及
勃魯蓋爾廳實景
電影有一幕是約瑟夫和安妮站在一幅裸體亞當與夏娃的畫前,安妮說起了自己曾經的交往經歷。還是少女的安妮對性懷有一種負罪感,第一次和男朋友約會後,看到男友裸身走過她面前,羞愧的同時又很迷戀那樣狀態下的身體——清白無辜、沒有罪過,就像眼前這幅《亞當與夏娃》一樣。
年輕的安妮在當時一定體驗到了男女身體以及其關係上的一種澄明。多年之後不再少年的安妮站在象徵人類、男女甚至愛情源頭的畫像前時,將那個瞬間和眼前的畫重合,神性照耀在了人性。這是藝術閃光的時刻。
劇照及
Hans Memling的《亞當與夏娃》
博物館與財富
《博物館時光》中,有一段約瑟夫用畫外音的方式回憶一個實習生同事和他說過的話:
他覺得博物館有些可笑,他說看畫時只看到金錢,更準確說是錢的化身。他說這是典型的荷蘭新富階級委婉的炫富方式;他說這和現在畫一堆勞力士錶或是香檳和平板電腦沒什麼區別;這些畫就像現在的說唱MV,只是博物館裡的藏品顯得更含蓄,它只是後資本主義時代事物被偽裝的樣子。
這段從藝術大學生口中說出的話似乎是一種特立獨行的自我表達,但稍一細想這確實是一個大寫的事實。在影視作品中,因覬覦某件作品的巨大價值而大盜博物館的故事幾乎多到信手拈來,連以優雅女神著稱的奧黛麗·赫本也曾在《偷龍轉鳳》中和彼得·奧圖爾聯手上演過一把雌雄大盜的戲碼。
《偷龍轉鳳》
國外如此,國內也是。1991年的《縱橫四海》中,阿占(張國榮飾)、缽仔糕(周潤髮飾)和紅豆(鍾楚紅飾)是三名盜畫高手,專為他們的養父偷盜知名藝術品令其賺錢(介紹摘自豆瓣)。
影片一開場,周潤髮飾演的缽仔糕就來到法國的朱爾·謝雷美術館(Musée des Beaux-Arts Jules Chéret)看畫踩點,轉悠幾圈後瞄準了館內的一幅女性肖像畫。
這幅畫是來自義大利畫家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的《珍妮·赫伯特尼的畫像》,現在為私人所藏。而缽仔糕在轉悠時聽到講解員說館內一幅出自保羅·特魯伊貝爾的名畫《赫林之女僕》被盜,館長每天沮喪地坐在展廳內等待畫像重新出現。這雖然是一個戲碼,但如果現實中《赫林之女僕》被盜,館長真的要每天以淚洗面了,因為這可是朱爾·謝雷美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朱爾·謝雷美術館實景及
鎮館之寶《赫林之女僕》
到了以知識分子自居的伍迪·艾倫這兒,用盜畫這樣的方式來凸顯博物館與財富就略顯粗暴了。
《業餘小偷》中,突然暴富的小夫妻雷(伍迪艾倫飾)和弗朗西斯(崔茜·猶瑪飾)躍身躋進了上流階層,但在慢慢融入上流社會的過程中小兩口的文化和品位遭到了真正上流人士的嗤鼻。
雷和弗朗西斯的處境是當下許多「資產新貴」的尷尬境遇,一方面通過財富的聚斂成功跳躍了原有的階級,另一方面原有階級的習慣和上層階級的文化觀念形成的一條巨大的斷層。弗朗西斯對此境遇的朦朧覺醒促使她想奮力去習得上流社會原汁原味的文化素養,於是就有了雷和弗朗西斯在大都會博物館聽大衛(休·格蘭特飾)講解油畫的一場戲。
伍迪艾倫在此將博物館改裝成了新富階級填補文化飢餓的一個「補給站」。
大衛所講解的畫是來自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藏畫《麵包和魚的奇蹟》(The Miracle of the Loaves and Fishes)。這幅畫取材於聖經典故「五餅二魚」,講的是耶穌將僅有不多的麵包和魚拿到陽光下舉起,乞求上帝賜予人們食物,最後吃飽了五千多人。
在這裡,《麵包和魚的奇蹟》成了弗朗西斯希望通過學習高雅文化而使自己內在精神富有的一種象徵。
劇照及
丁托列托《麵包和魚的奇蹟》
以上這些並不是博物館在電影中全部的形態。它們的形態理應像零件板一樣,包羅萬象,等待繼續被局部放大。
TAG:跟著電影去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