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大橋,連接中緬友誼的歷史與未來
在緬甸仰光丁茵大橋不遠處,幾排木製房子圍成一個四方形,中間天井內的樹木鬱鬱蔥蔥,86歲的緬甸工程師丹辛對記者說:「右側是緬方工程師住處,左側是中方工程師住處,這間大房子是一起開會的地方。建設丁茵大橋時,中緬工程師同吃同住、一起工作,不僅建成了宏偉的丁茵大橋,也建立深厚的了友誼。」
「7月31日是25年前大橋通車的日子,作為大橋的建設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那一天我一定要來大橋看看,」丹辛說。
「希望後人都能銘記這座友誼之橋」
丹辛提到的丁茵大橋,位於仰光東南方向15公里處,是南部車流、物流進入仰光的重要通道。本網記者來到丁茵大橋時,雖然是星期日,但橋上兩條機動車道上汽車一輛緊接一輛,魚貫駛過大橋。伴隨著轟鳴聲,還有火車通過。「在工作日,過橋經常要排隊,因為南部有迪洛瓦特區、仰光深水港,運輸量非常大,」司機皎汶對記者說。
丁茵大橋始建於1985年,1993年竣工,全長2.2公里,是上世紀80年代中緬兩國開展的最大經濟技術合作項目,也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海外援助項目。大橋橫跨勃固河,是緬甸最大的公鐵兩用大橋。
丹辛是當年丁茵大橋的建設者,擔任緬方項目總監。86歲高齡的丹辛行動敏捷、思路清晰,和記者一登上大橋就蹲下身子檢查橋面伸縮縫,還叮囑工作人員一定要認真保養維護。回憶起當年建設丁茵大橋的情景,丹辛對記者說:「當時的技術條件有限,但我們與中國工程師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難,歷時八年建成了這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橋。」
建設丁茵大橋時,中方先後派出100多位工程技術人員前往施工現場,包括一流的橋樑、機械、電力等方面的專家。他們與緬甸同行一道,克服諸多挫折與挑戰,經過艱苦奮戰,大橋於1993年7月建成通車。
丹辛告訴記者:「那是緬甸第一次修建這麼長的大橋,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不僅關係到我們個人的聲譽,還關係到緬中關係,我們都精益求精,確保把大橋建好。」丹辛還清楚地記得建橋時曾經發生的險情:「1991年7月的一個凌晨我被從睡夢中叫醒,3號墩在進行沉井施工時,因地質原因,沉井突然發生傾斜。緬方和中方工程人員立即趕到現場,分析沉井的傾斜狀況和河床地質情況,找出原因後採取糾偏措施。連續工作了3天3夜,才把傾斜的沉井糾正。」
在歷時數年的施工中,中緬兩國工程人員在一次次危機與考驗中相互信任、密切合作,修建了大橋,也結下了牢不可破的情誼。三十年來,靜靜流淌的勃固河見證了兩國工程師艱苦卓絕的建設工程,也見證了丁茵大橋為兩岸人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仰光的發展。
「回首建設丁茵大橋的歲月,我仍舊記得那些艱苦、焦慮和成功,那些經歷將我們所有人團結起來,就像同胞兄弟一樣,」丹辛說:「這座大橋是中緬友好關係的象徵,希望後人都能銘記這座友誼之橋。」
「使用從丁茵大橋建設過程中學到的技術,又陸續建造多座大橋」
緬甸當時沒有建造大橋的經驗,也缺乏橋樑建設人才和技術,在這群中國朋友的援助下,不僅成功建造了丁茵橋,也幫他們培養了近百名橋樑建設專家。後來,這批人才為緬甸自主設計建造了多座跨江跨河大橋,極大促進了緬甸的經濟發展。
「當時緬方一級工程師只有我們兩個人,其餘大部分是剛參加工作的四級工程師,從來沒見過這麼長的大橋,緬方召集全國各地的工程師參加丁茵大橋建設也是為了向中國學習造橋技術。在大橋建設過程中,中國工程師不僅在建設大橋的2年前就對緬甸工程師進行了培訓,還在工地現場手把手地指導緬方工程人員,培養出一批橋樑技術人才,」丹辛說。
現任緬甸交通部橋樑廳總工程師的登昂當時年僅25歲,現在主管全國橋樑養護工作。登昂說:「在大橋建設過程中中方專家在橋樑設計和施工上,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他們和我們同吃同住,非常耐心地教我們橋樑設計方面的知識,向緬方傳授了許多技術和經驗,我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為朋友。」
緬甸河流眾多,伊洛瓦底江、欽敦江、丹倫江、錫當河四條大江流域廣闊,在過去的25年間,緬方使用從丁茵大橋建設過程中學到的技術以及留下的設備,又陸續建造多座大橋,比如1996年的欽敦江大橋、1998年的帕安大橋等。
緬甸建設部原副部長吳丁遂,對中方當年在修建大橋過程中對緬方的幫助和技術轉移表示感謝,他感慨地說:「緬甸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很快,這與中方當年給予的技術幫助是分不開的,這一切始於丁茵大橋的修建。很高興從中國工程師身上學到這麼多東西,希望從中國進一步學習和交流橋樑建設經驗,為緬甸帶來更先進的橋樑建設技術。」
「希望它能使用至少一百年,後人都能看到這一友誼的見證。」
2018年4月1日,緬甸伊洛瓦底省的妙密亞懸索橋因為拉索鏽蝕斷裂出現垮塌事故,釀成兩人失蹤的悲劇。4月18日至5月7日,在中國交通部及中國駐緬大使館的支持下,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路橋)邀請中國公路建設行業協會專家團隊赴緬協助緬甸建設部完成了11座危舊懸索橋的檢測工作。緬甸建設部副部長吳覺林表示,中方對緬方橋樑檢測工作的全力支持與配合,進一步深化了中緬兩國深厚的「胞波」情誼。
「此次檢測,緬甸建設部也邀請了日本、韓國等企業對其他14座橋樑進行了檢測,但無論從專家團隊規模、技術實力、設備配備等各個方面,中方都是最好的,」緬甸建設部橋樑司總工程師登昂對本報記者說。
緬甸建設部把180英尺以上的橋樑規定為大橋,全國共有500多座大橋,在境內四條大江上就有27座特大橋樑。登昂告訴記者:「目前全國有32座懸索橋與倒塌的大橋結構相似,有些橋技術狀況處於危險狀態,初步評定其中5座已屬於危險程度最高的第五類橋,急需加強監測和維修加固,但緬甸目前還沒有條件進行精確的量化檢測。緬方希望學習中方橋樑維護與管養方面的技術,不久前我們去中國訪問,就學到了不少先進技術。」
5月26日至6月3日,曾參與建設丁茵大橋的緬甸老專家、緬甸建設部官員來到中國雲南、貴州、武漢、北京訪問,並與當年援建丁茵橋的部分中國專家會面。訪問期間,緬方團隊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在中鐵大橋局下屬的橋樑科學研究院,緬方專家對如何就懸索橋拉索的鏽蝕程度進行檢測展現出極大興趣,不斷追問技術細節。工程師內梭奈說,緬甸潮濕多雨,橋樑鏽蝕情況普遍,而中國不論是在橋樑設計、建造還是檢測、養護方面,都是世界級的水平。
丹辛表達了希望中方協助緬方對包括丁茵大橋在內的一些橋樑進行檢測和維護的願望:「大橋已建成25年,依然十分穩固,但常年受到洪水和泥沙沖刷,會有一些損壞。這座橋是中緬友誼的象徵,希望它能使用至少一百年,後人都能看到這一友誼的見證。」
「與緬甸朋友們一起建更多的路,更多的橋」
中國一直在支持緬甸的大橋等基礎設施建設。六十、七十年代,中國路橋與緬甸建設部合作建設了滾弄大橋、達高橋等援外項目。1994年,中國路橋修建了實皆省欽敦江公鐵兩用大橋,該橋是繼丁茵大橋以外緬甸第二大公鐵兩用橋。
近年來,中緬友好關係穩步發展,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尤其在「一帶一路」建設、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方面達成共識,為兩國人民的溝通交流提供了有利條件。
登昂說:「中國建橋修路的技術在世界上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緬甸在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升級的過程中,可以多選擇來自中國的先進技術。」
此次訪華中,緬甸工程師在雲南到貴州途經的杭瑞高速公路上感受到了中國在山區修高速路的成熟技術,在貴州看到了「世界最高橋」北盤江大橋和「世界第六高橋,同時也是亞洲山區鋼桁梁懸索第一橋-清水河特大橋,令專家團驚嘆。「我在貴州、武漢看到中國先進的橋樑技術,特別是在山區遇山開路、遇水搭橋,使得天塹變通途。緬甸的山區與貴州的地形相似,我們可以學習中國先進的建橋經驗,為緬甸人民建設現代化大橋,」吳丁遂說。
如今,除了丁茵這座中緬友誼橋,中緬兩國工程師也正在積極推進更多道路鋪建和養護的合作。中國路橋與緬甸建設部合作推動了多個「一帶一路」戰略項下兩國互聯互通和中緬經濟走廊基建項目,如曼德勒-木姐高速公路項目、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升級項目、曼德勒-密支那公路升級改造項目、毛淡棉-丹老-高登公路改擴建項目等,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2018年3月20日,中國援助緬甸滾弄大橋項目舉行立項換文簽字儀式。項目建成後,將大幅改善緬甸撣邦北部與中國雲南邊境地區及緬甸其他地區之間的交通和物流條件。緬甸建設部部長漢佐說,新滾弄大橋將成為中緬共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以及兩國友誼進一步發展的標誌。
真正的友誼,經得起歲月長河的沖刷,正如巍然屹立於勃固河上的丁茵大橋。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參加丁茵大橋建設的中緬老專家見證了兩國友好關係的不斷發展。現在,中緬關係迎來新的歷史契機。「我們要繼承丁茵大橋友好團結合作的精神,共同把中緬友好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中,中國要幫助緬甸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與緬甸朋友們一起建更多的路,更多的橋。」
※胡塞武裝導彈襲擊致沙特3名平民身亡
※外匯儲備為什麼這麼重要?看看這個差點崩盤的國家,你就明白了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