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施暴者喜歡挑誰下手?
昨天,18歲高中女生跳樓輕生的視頻刷爆朋友圈。有網友指責圍觀群眾看不見的「推手」,也有網友表示,導致女孩輕生的「始作俑者」才應該聲討。
應該聲討嗎?該!前提是有證據。比這更可怕的是還有很多女孩子也在遭受性騷擾後卻拿不出證據。調查顯示,中國84%的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不同形式的性騷擾。而暴力犯罪和財產性犯罪,也是女性受害人居多。
此時,與其在沒證據的前提下亂噴泄憤,不如跟大家聊聊,在女性自我防衛上,世界各國有什麼先進經驗。
俄國和日本:給女性一個隔離空間吧
女性在公共場合的危機感遠遠高於男性。以2013年聯合國婦女署支持進行的一項調查為例,在印度新德里女性中,僅僅5%的人不擔心自己在公共場所會遭遇性暴力。當然,這是在女性地位低下、性犯罪高發的印度。
為避免女性在公共場合受到侵犯,把男人們隔開也許是最直接的辦法。
已經有很多國家這麼做了。在莫斯科,一位離婚婦女安達娜於2006年底創辦了女性專用計程車企業,在粉紅色計程車裡,只允許存在女司機和女乘客,以及女性衛生用品。
男性司機的越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類似的女性專用計程車,也在英國、委內瑞拉、馬來西亞和墨西哥等國得到推廣。
日本在電車中設置女性專用車廂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一切源於猖獗的電車猥褻現象。根據東京都警視廳的統計,2000年電車猥褻案件共有1854件,到2001年,這個數字達到了2,057件。
在這種風氣下,承包一個車廂自然成了廣大日本女性公民的強烈要求。在2009年產經新聞社的一項調查中,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女性車廂是有用的。
這種性別隔絕措施也很受交通領域之外的行業歡迎,日本的一些溫泉浴場、咖啡館和便利商店在門口建立女性准入通道,她們認為單一性別是種有趣的生活特色。
美國和法國,建立科學的女性保護主義
在美國,約350所大學引進了防衛教學系統課程(RAD),用以培養學生的自我防衛技能。它由美國一位前海軍陸戰隊隊員創建,致力於為那些容易處於危險地位的群體提供自保技能訓練。
這套課程對女學生尤其管用,學校會強制要求學習很多關於自我防衛,尤其是性侵犯防衛與處理的課程。正所謂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她們可以學到做好犯罪預防、降低受害風險,以及嘗試與施暴者溝通的知識。
比如,女性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侵害時,往往會頭腦一片空白、身體僵硬、不知所措。這是典型的「戰或逃綜合征」(the Flight or Fight Syndrome),在做出反抗或者逃跑的反應之前,身體會進入凍結、靜默的狀態,甚至失去抵抗能力。
經過訓練的女性,未必能夠打敗孔武有力的壞人,但是對心理和反應的訓練,能夠讓她們迅速做出「或戰或逃」的正確選擇,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安全機會。
當然,若是你只甘心做一個弱女子,仍然有科技可以幫到你。壹讀君要讚美一下法國,在這個浪漫的國家,政府為保護女性人身安全,專門研製了一款報警手機。只要妹子們感到危險,按下手機上的一個鈕,就可以與人工平台取得聯繫,召喚出大量執法人員前來拯救你。
按法國女性權益部部長的說法,報警手機如今已派發至全國13個省、304名女性手中,雖然它不能保證每一個持有該機的女性都免於危機,但一階段的事實成效證明,它確實起了積極作用。
犯罪分子挑誰下手看長相還是氣質?
妹子們要知道什麼人才是一個合格的針對女性的侵犯者?以國際勞工組織的一份調查報告為參考,性騷擾者的特徵是:90%在31歲以上,絕大多數有家室,67%是上司,其餘是熟人、朋友、長輩。沒錯,身邊人可能是最危險的。
壹讀君還要告訴你的是,這些壞人挑選犯罪對象時,其實有一定的規律。
美國FBI曾對大量犯罪分子的檔案進行歸類整理,發現他們會仔細觀察目標的姿勢,來判斷是否能夠輕鬆自如地下手。
研究表明,施暴者選擇侵犯女性時,臉蛋和身材並不重要。他們在意的,只是你是不是一個「軟妹子」,缺乏抵抗能力。一個健步如飛的女性,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個不好下手的對象,而那些步伐輕飄、細碎,總是低著頭的女孩子,看起來就很容易制服,容易激起他們的犯罪欲。
即便女性個頭瘦小,但是如果氣勢足夠強,也能夠讓一些潛在的犯罪者知難而退。
總之,女性表現得越軟弱順從,他們就越有得手的機會,也越有犯罪的衝動。按心理和犯罪學家托帕利教授的說法,犯罪分子是專挑「軟柿子」捏的,他們更喜歡攻擊那些看上去比較弱的對象。
所以,別以為自己長得很安全,既不是白衣校花也不是大長腿,就可以逃過侵害。妹子們要記住的,就是別讓自己「一臉弱相」,走路最好四肢靈活,踏步如風,給潛在的罪犯造成你很容易掙脫和不好惹的印象。
最後,壹讀君提醒,單身女孩子走路的時候,千萬不要戴耳機聽歌或者打電話。看上去心不在焉、毫無警覺,在犯罪分子眼中就是「不設防」。
如果已經遭遇到性騷擾,要學會收集證據,物證>人證,監控錄像、手機視頻、錄音都是有效證據,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才是上上策。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