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BAT入局,智能家居下半場迎來人與機器爭奪戰!

BAT入局,智能家居下半場迎來人與機器爭奪戰!

品途解讀:當下,誰最先憑藉智能音箱產品展穩腳跟,誰就將在「物聯網」上擁有絕對話語權。BAT搶奪的正是這樣的話語權。

作者/柴佳音

編輯/尹天琦

在微軟,曾有人這樣問比爾·蓋茨:「微軟公司那麼成功,您還有什麼遺憾?」

蓋茨想了想說,他的創業是從計算機開始的,讓每個家庭都有一台電腦。但是,他一直的願望是計算機有朝一日不僅是一個PC,而是一個能聽、能看、能說的機器。

「可微軟發展了那麼多年,我始終還沒有看到,有些遺憾。」蓋茨遺憾的落腳點,在於家庭場景中的「智能」。

多年以後,雖然巨頭爭相入局智能家居,資本亦對其鼓吹火熱,但當下,遠場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各類技術遠不及當年iPhone問世時觸摸屏技術那般成熟。這在業內,早已是個人盡皆知的秘密。

因此,與互聯網時代相比,這條智能家居的F1賽車道,賽跑者需要更大的勇氣去定義世界。

從實驗室出發

微軟出身的前百度少帥顧嘉唯便是這條賽車道上的一位玩家。

在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的專訪中,他把紛繁複雜的產品與技術概括為,「與『Bot』(機器人)打交道。

有趣的是,顧嘉唯創辦物靈科技的初衷與前老闆蓋茨的「遺憾」不謀而合。「讓每個電子終端變成Bot,讓家庭中的每個終端都與人交互。」 顧嘉唯認為,所有消費電子都可以升級為有靈性的機器人產品,並將其定義成「AI消費品」

「原來我是做高大上的技術,在微軟研究院的很多工作的確在技術方向上走得很深,但卻在行業市場綜合環境成熟度把握方面有所缺失。」

從科研到創業,商業化投入的時機和決心都非常重要。這一點,中科院的陳孝良也同樣看得透徹。

「所有創業者都有夢想,」陳孝良笑了笑,「可能比較俗套,但我們確實是想在年輕的末尾做一件讓我們自豪、未來想起來不後悔的事情。」

2016年,當時正值人工智慧浪潮的二落之尾、三起之初,顧嘉唯與陳孝良帶領的創業團隊在這行業方興之際,嗅探到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但科研與創業,兩條本來就南轅北轍的路徑,走起來談何容易。「做科研與創業最大的區別在於,做科研是仰著頭的,而創業要把臉貼在地上。但開心的是,憑藉好的產品,我這個科研人又能昂首挺胸了。

說到這,陳孝良的話語中有著藏也藏不住的驕傲。

走進家庭場景

時代浪潮下,越來越多的科研人走出實驗室,轉身走入人工智慧的真實場景。

因為,顧嘉唯和陳孝良等創業者想通了一件事:人工智慧本不該只停留在一份份科研論文、一個個生僻辭彙,其本質應在於感知、理解與決策在場景中的落地

而他們共同選定的落地方向,就是蓋茨瞄準的家庭場景。

顧嘉唯以Luka和Jibo兩款機器人產品搭載「人機共生」的理想主義願景,並踐行了很長一段時間。

在他看來,Jibo這個圓頭圓腦的社交機器人是一個好的方向。

Jibo

他要做的並非「大而全」,而是切入垂直場景,用靈性差異於那些冷冰冰的工具類智能終端。這樣,在如今的市場中才會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我們要找到智能機器人真正的殺手鐧。」

不同於一波又一波的燒錢大戰或浮誇炫技,繪本閱讀機器人Luka,就是顧嘉唯無需大動干戈卻能打贏這場戰爭的籌碼。

「這個長得像貓頭鷹的Luka機器人,是有自己的IP的。它有獨立的世界觀和人格化形象。在很多文化背景里,貓頭鷹都是一個擁有淵博知識的角色。」

顧嘉唯摸摸Luka的頭,隨即Luka眯起雙眼,咯咯咯地笑起來了。他繼續介紹道,「物靈科技希望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而完整的世界觀, Luka的身份設定是來自物靈星系501號星球的宇宙故事搜集員,開著一搜特別酷的飛船,來到地球收集繪本。」

「讓孩子從屏幕回歸書本」,便是物靈創造Luka的初衷。

然而,兵家混戰的當下,智能機器人要如何留住初心,才是真正的難題。

但是,在Gowild狗尾草創始人兼CEO邱楠看來,這僅僅取決於各家公司對於「智能機器人」的定義。「如果是功能性產品,它的賽道會很窄;但如果是智能化產品,它所能達到的深度是超出想像的。」邱楠對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記者如是說道。

如今,大部分公司將智能機器人定義為功能性產品,機器人是在為某一項需求服務。「這有一項好處,那就是它們的應用場景會比較成熟。」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即在同一細分領域內,各家機器人的差異性很小,壁壘也比較弱,市場會立刻變為一片紅海,引發「死傷無數」的廝殺。

「兩年前,我們就預測到了這一點,併當時決定不去湊這個熱鬧。」邱楠說到。

「我們既然定義自己為『人工智慧科技公司』,自然要在『科技』上做出更多投入。」邱楠提到,Gowild狗尾草更多會把產品重心落在智能生活上。「因為,當產品要和智能生活相結合,其後端的AI引擎便會變得很重要。」他的語氣溫和卻堅定。

因此,邱楠要做的,是走近用戶的生活,進而真正「懂」他們,而不是簡單地幫他們做些機械的事情。

這與顧嘉唯提出的「萬物有靈」概念看似契合,實則相悖。

顧嘉唯提到,大眾普遍認為 「萬物有靈」意味著機器人與人一樣,有情感、有同理心、有思考,這幾乎等同於超級AI或通用AI。

但是,「我不是這樣理解的。」顧嘉唯堅定地說道,「我們對AI行業的現狀不會持這樣盲目樂觀的態度。」在他看來,今天AI的技術發展一定是要先解決垂類的行業問題,即收割低垂果實。

正如華創資本合伙人熊偉銘在篩選炫酷的AI項目時最看重的一點,「(項目)有科技落地帶來的商業價值嗎?」

更像機器還是更像人?

幾個月前,福州的陳女士在一家兒童用品商店給孩子買了一個早教機器人。令她驚喜的是,這款機器人讓她的孩子愛不釋手,孩子除了和它進行語音互動,讓它講故事、唱兒歌,還學著可以自行DIY編製機器人的舞蹈動作。

「現在早教課程價格不低,許多早教課程一節要200元左右,全套下來價格要2萬元以上。」陳女士說,而早教機器人貴的不過幾千元,便宜的只要800到900元,價格上更好接受,而且載入了早教課程,可以在家實現一部分早教功能。

火熱的兒童經濟,龐大的早教市場,正吸引著各路資本湧入兒童機器人賽道。各路資本對機器人市場入口的搶佔,正在風起雲湧。

「從投資角度來看,我們看好在產品研發領域具備良好商業嗅覺、以產品經理導向、深入挖掘需求場景的企業,例如優必選、康力優藍、未來夥伴等。」廣發證券分析師在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的採訪中說道。

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記者走訪發現,大部分兒童機器人在外形和硬體設計上都大同小異:圓胖的身體、一個屏幕、一個攝像頭、一個安卓系統、高級一些的帶有聲音定位技術。

如此高的相似度影射出的是行業准入的門檻之低。那麼,如此同質化的功能背後,機器人價格為什麼會有幾十倍的差距?

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就此採訪了進化者機器人CTO林賀,其公司推出的機器人小胖售價高達18,888元,堪稱業內最高價。

當被問及敏感的價格問題,林賀笑笑說,「機器人的含金量取決於它是更像機器還是更像人。」

「我認為關鍵在於互動性。當下,小胖的智力水平和三到四歲孩子差不多,它可自建家中地圖,並根據語音指令避開障礙物、自由走動,在電量低於20%時,它還可以自動回到充電樁充電。此外,小胖可以通過用戶的語音來判斷其情緒狀態,會通過表情、動作、語言來表達,哄小朋友開心。」

同時,林賀提到,內容質量也決定了兒童機器人的價值。「小胖目前的課程教材內容涵蓋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體系,共有386套課件。課程中甚至包括情商課,這也讓它更像一個真正的『人』。」

這便是邱楠反覆強調的「人性」。在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的採訪中,他提到,「我們希望消費者可以時時刻刻牽掛著我們的機器人,把它當作真正的玩伴,看不到就會想念,也會擔心它在家安不安全、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等等。」

「這大概和老母親們的蛙兒子差不多吧。」

戰火始從音箱起

在華強北步行街旁的多個數碼市場內,那些曾經陳列在櫃檯上的「主力」智能音箱產品,被不少商家放到了靠後的陳列架上,落上塵埃。

「沒辦法,沒牌子不好賣,賣出去也會找回來。」一家數碼店的負責人說,「市場里熱推的智能音箱,大多都是有品牌和知名度的。而不知名的『便宜貨』基本無人問津。」

智能音箱本該是一場只屬於巨頭的遊戲。

十大智能音箱產品盤點(製表:品途商業評論)

但商界競技的看點往往源於未知,在智能音箱的戰場中,總有些逆天改命者,值得敬仰。

「你這個東西為什麼賣這麼貴?」

被拿來與馬雲倒貼十幾億砸出的「99元」天貓精靈作對比,大概是每一個創業公司都會遭遇的尷尬。

「我沒有賣那麼貴,研發和物料都是有成本的呀。」

阿拉的人工智慧有限公司CEO黃海彥平靜地解釋道,創業企業不僅僅是沒有資本賣得便宜,而是即便賣得便宜也沒有品牌影響力讓用戶買單,這才是最頭疼的事。

然而,隨著眾多巨頭入局,毋庸置疑的是:智能語音是個特殊的時代,從第一開始就註定不凡。回顧過往,鍵盤時代最早只有當時的「小公司」IBM,功能手機時代亦只有循序發展中的摩托羅拉和諾基亞。

即便是移動互聯時代的蘋果,最初也遠遠不算是個巨無霸,只能說是一個潮品牌。換句話講,每個時代的萌發都是依靠小型創新企業做出技術或平台,經歷了一片藍海再到紅海。唯獨是智能語音時代,一開始就是重磅大咖,是生態級企業。

「創業公司和BAT的玩法一定是不一樣的。我並沒有想做高端,我們只是希望賣出合理的價格。」

然而,高端定位的挑戰,總會有人欣然接下。

與天貓精靈等產品不同,Rokid從第一代產品誕生起,便瞄準了高端的定位。

「這樣不僅是為了避免與小米等大廠商的競爭,更是為了追求卓越的品質。要知道,剛起步的公司,如果把售價定在1000元以下,是一定做不出好產品的。我們要對每個環節進行把控,把產品的每個細節做到極致。

這樣,「『高品質』才能融入到Rokid的品牌基因中。」Rokid產品及技術VP向文傑在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的專訪中介紹道。

Rokid Alien

「所以你看,雖然價錢上沒有優勢,但我們的Alien(Rokid第一代智能家庭機器人產品)和Pebble(Rokid第二代智能音箱產品)賣得其實還不錯。」他難掩自豪地笑著說。

向文傑相信,始終拿出好的產品,一方面能夠教育消費者,為語音智能類產品營造一個良好的消費者認知;另一方面,也為行業豎立一個足夠好的行業標杆。

「我們希望可以給暫時還很混亂的人工智慧行業一些方向,給迷茫的創業者一些指引,這是造福世界的大好事。」

BAT的推力

眾所周知,單純以一個低利潤的硬體設備來講,音箱並不值得來做。BAT中的任何一家,一年賣出那麼幾百萬台音箱,都是沒有意義的。

但是,移動互聯網之後的稀缺入口卻是無價的。

「智能音箱是個很有意思的產品。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架構是未來所有人工智慧產品的核心。機器人也好,智能家居其他產品也罷,其實都是智能音箱的拓展。」陳孝良解釋道。「比如給音箱加個屏,就成了智能電視;給它放到冰箱上,就是智能冰箱等等。所有看似炫酷的智能家居產品的技術內核是固定的,就是與人的交互。」

因此,智能音箱是語音交互真正落地的第一款產品。同時,它自帶控制中心屬性,必然將成為智能家居的核心。當下,誰最先憑藉智能音箱產品展穩腳跟,誰就將在「物聯網」上擁有絕對話語權。

BAT搶奪的正是這樣的話語權。

而在BAT的「戰亂」中,創業公司依舊有著巨大的市場機遇。藍馳創投執行董事曹巍在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的專訪中提到,「整個市場一定需要整個行業和生態一起推動,這不是一家公司可以解決的問題。BAT自己做不了。」

而對於創業公司,選准賽道仍是關鍵。「大家之前都在談論『騰訊沒有夢想』那篇文章。這些大的公司一旦到了一定規模,它對自己能力半徑的理解是越來越清晰的。它會把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做好,用不同的心態來去對待和扶植這些有機會新的創業細分領域。所以,我是不太擔心BAT對創業公司的威脅。」

同時,若不踏入曹巍重點跟進的人工智慧硬體市場,做「BAT背後的大佬」也是一條不錯的路徑。

陳孝良創辦的聲智科技即發力於此。「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定位於和巨頭一起合作,一起開拓人工智慧市場,並不是賭公司的未來去和巨頭競爭。」

陳孝良提到,大家競爭的時候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化,互聯網巨頭的技術部門可能更關注對新興技術的理解和判斷,而創業公司更關注於技術在市場的快速落地和量產。

這種差異化是決定未來技術能否真正落地的關鍵。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創業公司更注重用戶體驗,而非展示自己的新興技術。

智能家居的下半場

智能家居未來最理想的交互控制會是語音和視覺。」向文傑說道,「這樣,智能家居不再需要搭載手機APP,因而解決了硬體不夠智能以及使用者不會操作硬體的問題,降低了人們的學習成本。」

當下,智能家居應用程序搭載智能手機依舊是業內操作的核心模式,而其隱患也在不斷顯現。

一方面,如果手機成了智能家居的產業鏈上游,智能家居的發展將會受到手機產業的限制而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潛力;另一方面,當下低頭族已有很多,如果再把智能家居控制端嵌入手機,只會使家居成為手機的附屬產品,有悖初衷。

除此之外,智能家居會變得更加包容。「比如,Rokid已經在智能音箱產品中錄入了老人和孩子的語言資料庫,畢竟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講普通話。」迎合了家庭場景,智能家居才能走得長遠。

「最重要的是,智能家居產品會擁有更強大的自我學習能力。」在向文傑看來,未來的智能家居會了解主人的生活習慣,並進行自動提醒、應答及信息推送。「就像QQ音樂一樣,現在我們已經不太需要自己去下載音樂,幾個月下來他們會充分熟悉我們的聽歌習慣,並做出精準的定製。」

未來的智能家居也是如此。它知道你平日什麼時間出門,早餐吃什麼,幾點該開好空調等你回家;知道你周末幾點起床,什麼時間看電視,什麼時間可能要和它聊天,以及要聊點什麼才能讓你開心。

這樣的變革聽起來就讓人血脈噴張。但是,正如蘋果前高管提出的「複雜守恆定律」:對於一個產品,表面和用戶的交互越簡單,實際上它的內在系統越複雜。

「我們正在利用非常複雜的人工智慧技術,去創造更多簡單的語音交互場景。這是我們在做的。」向文傑如是說道。

但是,對於智能家居的未來,陳孝良卻也有著一些擔憂。「以後,一個屋子裡有那麼多的智能設備,那如何才能解決機器之間誰才是『老大』的問題呢?一方面,如果我發出指令,可能與多個設備同時相關,那麼哪個機器該主動或優先響應?」

他笑了笑,繼續說道,「另一方面,如果設備間互發響應,比如冰箱要求洗衣機開始洗衣服,洗衣機又要求冰箱降低溫度,那麼誰說得算?萬一冰箱『不服管』、洗衣機『不聽話』,那人類的生活豈不是更糟糕?」,再發散一下思維,我們能不能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這些機器之間的「共識」問題呢?」

這樣有趣的未來,值得期待。

晶元之「殤」

在中興事件中,為什麼美國人可以輕易掐住我們的脖子?

「中國整個晶元產業都極度依賴於進口,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高達2600億美元,貿易逆差高達1932億美元,集成電路早已超過石油成為中國的第一大進口商品。2017年排名全球前十大的半導體企業,沒有一家是中國的。」海通證券姜超在長文中寫道。

此般窘境下,多家獨角獸企業以「自主研發AI晶元」為己任,打響中美貿易反擊戰。6月20日,寒武紀宣布完成B輪融資。本輪融資後,其整體估值達到25億美元。

然而,獨角獸紛紛入局之時,雲知聲卻被認定為「最不該做晶元的團隊」。

「但是我們做了。」創始人兼CEO黃偉說,「因為我們在行業的最前沿,我們不是在研究室,我們知道客戶需要什麼。我們知道,這個技術如果要滿足場景化需要的話,我們必須做什麼。」

智能家居,是黃偉的首要發力點。他相信,當AIoT時代來臨,人們上網將不再只通過手機或電腦,家裡的冰箱、洗衣機、空調,它們都將成為上網的「媒介」。

但是,最開始時,大多數用戶並不理解「設備端」的含義。比如說,一個人和音箱進行自然的多人對話,以前一定是做不到的。因此,雲知聲便結合自己的能力,結合產品對場景的理解,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方案,把它交付給客戶。

「我怎麼去喚醒這個設備?我可以把喚醒能力放在這個晶元裡面。我怎麼樣實現人和設備的一個基本的語音識別能力?我可以把語音識別放在這個晶元裡面去。」黃偉介紹道,「甚至包括一部分基本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我也可以放到晶元裡面去。這樣的話,我的這個晶元已經80%甚至90%完成了人機基本的功能。」

除此之外,雲知聲把終端交互做到了極致。他們開放代碼,並把它提供給合作夥伴。

「我們專註於做雲端芯。我們不可能每個端都自己做,我們必須把我們的能力開放出來,交給我們的合作夥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滿足更多產業的需求。」

寫在最後

追風的華強北「極客商人」、精明的深圳中小製造業主,都想在智能家居時代來臨的時候抓取一波紅利,成就一番事業。

但是當他們用廉價解決方案造出了可以「賺快錢」的智能音箱後,卻發現無法承擔智能硬體「服務」之重。

據Canalys預測報告,預計到今年年底全球智能音箱銷量將增長到5630萬台。然而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前有谷歌Home Max出現宕機故障,竟讓路由器背鍋;後有亞馬遜echo的Alexa突然喚醒大笑,令人毛骨悚然。

用戶體驗的打磨到底進行到哪一個階段?在諸多科幻電影、小說、無限暢想的影響下,挑剔的消費者對於智能產品的高期怎樣實現,價格、性能相較如何得到平衡?

我們尚且不得而知。

但是,在這個「朋友圈裡沒有朋友,生活空間沒有生活」的時代,產品所謂的「智能」到底是為了什麼,或許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希望在未來,一句「Hi」換來的不僅僅是全屋智能設備亮起的屏幕,還有在客廳自顧自玩耍的孩子的一次問候、亦或是一個擁抱。

品途聊天室

人人都在期待智能家居,

留言說說,

你期待的智能家居是什麼樣的?

【轉載須知】

1.文章為品途商業評論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註明「文章轉自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作者標註原文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愛回收啟動「進化2.0」戰略,瞄準萬億國際市場
中興將解聘高級副總裁以上領導;三星拒絕賠償蘋果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