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19歲女孩遭猥褻跳樓,數百人圍觀鼓掌——世界上沒有自殺,只有他殺

19歲女孩遭猥褻跳樓,數百人圍觀鼓掌——世界上沒有自殺,只有他殺

生命最後一刻有三個聲音:

她對消防員說,哥,我走了;

消防員聲嘶力竭絕望呼喊;

樓下圍觀群眾的歡聲笑語。

一個人的聲音和集體的聲音,彷彿又回到100年前魯迅《葯》里血饅頭的故事。

魯迅先生曾說: 「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兇殘到這地步。」

這兩天,甘肅19歲女生因遭到老師猥褻而跳樓自殺的事件,拷問了億萬國人的良知。

6月20日下午,在甘肅一酒店門口,一夥看熱鬧的群眾,正在看著樓上一個19歲的女孩。

女孩站在酒店窗戶外的窗台上,正打算跳樓輕生,消防員在積極營救。

當時在現場,大約有數百名群眾駐足觀望,不時發出鼓掌和歡呼聲,他們一邊催促女孩快點跳樓,一邊發各種朋友圈爆料。

甚至還有人調侃,站在高處的女孩,穿了連衣裙沒穿安全褲。

現場視頻里,幾百名圍觀看客翹首以盼、歡呼叫好,急切的等待著即將要出爐的人血饅頭。

經過數小時的僵持,女孩掙脫了消防員的手,在被地心引力推向死亡時,消防員撕心裂肺的嚎啕聲格外刺耳。

數秒後,女孩身體觸地,一聲沉悶的巨響,給這怪誕、冷血而又無奈的場景畫上了句號。

樓下的人們,鼓起了掌。

女孩為什麼自殺?

2016年7月,甘肅省慶陽市六中暑假補課,17歲女高中生被49歲的班主任吳永厚在辦公室里摸臉猥褻。

2個月後,少女胃疼在醫務室休息,班主任又來了。

在那個停電的夜晚,吳老師撲過來抱住她,摸她的臉、咬她的耳朵、吻她的嘴唇,手在女孩的背後亂摸。直到最後用整個身體的體重將小李強壓在床上,將其上衣撕破,準備硬上強暴。

少女很害怕,反抗,但是拗不過老師的粗暴。她感到恐懼、羞辱、噁心。

這時,一個老師恰巧進來,吳老師才鬆手。

但是少女的噩夢並沒有結束。

在隨後近2年的時間裡,少女分別找到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學校主任。但是學校都沒有做出什麼有效的處理,甚至還被說「你太小題大做了」。

經診斷,女孩得了抑鬱症。診斷書上顯示有明顯PTSD癥狀,確認為受到心理創傷後產生的應激障礙。

學校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訴諸法院吧!

在控訴狀里,女孩說:我只求,能還我一個公道。

1

2

3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可少女卻接到了檢察院的不起訴決定書:吳永厚的行為情節顯著輕微,不構成犯罪。

回到學校後,對於影響學校聲譽的女孩,學校當然不會放過她。在校期間,在各個細節上有意無意的去孤立她、排擠她,她從此成為了同學眼中的怪人,同學嘴中的精神病人,反倒是吳老師成了「可憐人」…………而她的父親為了此事到處替她奔波伸冤,最終經不起身體折騰,也病倒了。女孩的心中萬般自責:我是不是嚇壞了爸爸?

跳樓的少女,是這樣走向死亡的:

1、被猥褻。

2、討回公道不得。

3、跳樓被起鬨。

她猶豫過。

她走上窗檯,與其說是想自殺,不如說是想求救,以及用最後的人生資本——自己的生命,去尋求公道。

誰不害怕死亡?一個原本已經是PTSD的人,一個抑鬱症的人,卻被起鬨嘲笑,圍觀本身就是一種傷害。起鬨和嘲笑,更是滿滿的敵意,化作無形的箭矢:「你向世界袒露了流血傷口,它們卻大笑著撒鹽。」

人間,不值得。

沒有溫暖,沒有公道。

發出最後一條朋友圈後,女孩決定了。

此時,用盡全力爬到女孩身邊的消防員小哥,剛剛領完結婚證20分鐘。他想救她,拉住了女孩的一隻手,想拉她上來。

女孩抬起頭,笑著對消防員哥哥說,「哥,謝謝你,我走了。」

然後,主動鬆開了那隻手。

除了圍觀的冷漠看客,鍵盤俠們的言論同樣令人寒心。

有人說,這個女孩是故意陷害男老師,希望男老師可以渡過此劫。

還有人說,被強姦的都沒跳樓,被猥褻一下,有什麼了不起。

還有人,這不就是一場表演秀嘛。

和圍觀的那群人,如出一轍。

以前看到知乎上一個問題:活在中國,你最大的不解是什麼?

最高票答案是「對惡人太善,對善人太惡」

看過一個紀錄片:一個男人跳樓,消防員和警察一直在勸說,明明當事人已經有所動搖,樓下看熱鬧的人卻起鬨讓他跳。最後,當事人灌了一口自帶的白酒,向勸說的民警和消防員抱拳說了聲謝謝,然後轉身就跳下去了,當場身亡。

在樓下指揮的民警氣的紅了眼眶,對著起鬨的人吼:這下人死了,你們滿意了!

而在這次的事件里,營救女孩的消防員小哥哥,因為沒能挽救女孩的生命而陷入到了深深地自責,沒辦法接受和自己的妻子靠近,已經開始了心理治療。

電影《老炮兒》里,也有這麼一段情節:有一個小夥子要跳樓,下面有人喊:「趕緊跳啊,孫子。」

有一句話說:做不到感同身受,起碼善良以待。

這些冷漠、事不關己,反而以別人痛苦為樂的看客,卻成為了殺人的始作俑者。

他們面對事件,像看一場戲一般,只對事件的內容本身發生興趣,而對事件的真實人物沒有任何同情之心。這種心理,向外表現為好打聽他人隱私,以他人的悲傷作為自己的快樂。

人性,遠比想像地更加冷漠。

看客,能有多冷漠?

在一部韓劇里,一個女孩大白天在廣場上被不認識的兇手追殺,女孩向周圍人哭喊著求救。人們不但沒有救他,還甩開了她的手,有些人還拿出手機拍攝,傳到網上。

女孩死了。

女孩的爸爸看到了網上的視頻,痛心疾首。把裡面冷血的人們一個個找到並且殺害。

劇中的看客得到了懲罰,可是在現實中,這些看客卻不會因此付出一絲一毫的損失。

魯迅在《孔乙己》和《示眾》里,把冷漠的看客描繪地淋漓盡致。

孔乙己最後一次去酒館,那是他被打斷了腿的那次,酒館裡的人看到他被打斷腿不僅沒有同情他,還拿這件事來開玩笑,揭他的傷疤。為了保留最後一點尊嚴,孔乙己撒謊說是自己摔得,然而人們並不想給他一點點尊嚴,直接拆穿說看到他偷東西被打。

在魯迅的《示眾》里,所有的人只有一個動作:看。

他們之間只有一個關係:一面看別人,一面被別人看。每天每刻,都處在被眾目睽睽地看的境遇中,而自己也在時時窺視他人。時不時的在互相堵、擋、塞著,擠壓著他人的生存空間,於是就引起無休止的爭鬥,打著、沖著、撞著、麻木著…

姜文《鬼子來了》里,無知的村民對一個鬼子無法下手,卻在馬大三斬首時津津樂道。

黑白的影片,在馬大三頭顱落地的瞬間,變成了彩色。

女子列車突發精神病脫衣褲引10多人強行拍攝、濟南一老人慾跳樓記者一旁吃喝等新聞、女生遭同學群毆男生竟圍觀叫好……

看客的冷漠,令人心寒。

只有陌生人才是看客嗎?

在生活中,總有人在看著我們的生活。

有一個諮詢者,曾經講過她自己的親身經歷。

在生下一個女兒後,因為工作原因,她和老公都沒有時間帶孩子。為了解決帶孩子的問題,女人的母親和他們住在了一起。

誰能想到,這竟然導致他們離了婚。

男人因為工作太累,每次回到家,就直接躺在床上。丈母娘指責他:你就知道躺著!

女人沒有理財能力,把錢都交給男人管。丈母娘指責男人:你就知道錢!

女人和男人經常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丈母娘指責男人:你一點都不尊重女人!

男人敢怒不敢言,女人也很為難。

母親在「冷眼旁觀」後,不斷地在女兒面前指責男人。慢慢地,女人也開始動搖了。

難道真的是母親看到的那樣嗎?她開始懷疑。

時間久了,兩個人之間的芥蒂越來越多,日子過不下去了。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個置身事外的看客——丈母娘。

看客的思路永遠是:我只管看,至於背後的原因,我不關心。

對於圍觀女孩跳樓的看客們來說,這只是簡單的消遣娛樂,年輕人也許是想藉機成名,也許這又是什麼營銷的手段。於是他活著就會咒罵他,只有他真正死去才會哀悼他。咒罵也好、哀悼也罷,不過都是網路上簡單的三言兩語,鍵盤上隨意的幾個按鍵。毫不費力,也毫無責任。

對於一手促成女兒離婚的丈母娘來說,她看不慣,就說出來。至於你原因是什麼,你怎麼想,我不關心。最後的結果,我也不負責。

「不負責任的看客」這個角色,還有那些催婚的七大姑、催離的八大婆。

「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來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劇中人」。

不管是人生還是婚姻,看客人永遠不是劇中人。

有一首歌,叫《兇手不止一個》。歌詞這樣寫道:

有個高中生從大樓跳下傷重不治

有個父親看著新聞指責這個高中生的不是

然後他對他兒子說 自殺是不孝的

趕快去念書 還要靠你養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跳樓自殺未遂的少年,面對社會的二次傷害,再一次選擇了輕生。

《羅生門》里有一句話:我曾聽說住羅生門的惡鬼,因害怕人性的殘忍而逃走。

不知道那些在現場鼓掌歡呼的人們、在網上肆意用鍵盤辱罵的人們有沒有想過:當你在為他人的不幸歡呼喝彩時,會不會有一天,你也會變成被圍觀的那一個?

也許有人會說:「國家政府都管不了,我們能怎麼辦?」

1. 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成長環境不同,至少,在不了解時,不要隨意判斷。

2. 發表你認為正確的積極的言論,當有人反駁或貶損時不嗔不怒,不爭不辯。

3. 提高見識,努力讓自己發表的言論向理性的方向靠攏。

4. 透過現象看本質,但本質總隱藏在許多迷霧之下。很多人愛發表煽動性言論來體現自己的正義或熱情,因為這樣比冷靜思考來的更為輕鬆容易。

5. 從思維角度:思維的階段有感性認識(初級)和理性認識(高級)。感性認識是通過感覺、知覺、表象來看待客觀事物,理性認識是根據概念、判斷、推理來認識客觀事物。要做一名理智的看客,我們需要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通過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些量來分析、探尋事件的本質,而不盲從於別人的聲音。

這是一種態度。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 的精彩文章:

學會這三種思維,90%的婚姻問題迎刃而解

TAG: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