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砂朱泥的特徵與朱泥壺製作

紫砂朱泥的特徵與朱泥壺製作

宜興制陶的歷史可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宜興的陶土,主要分布在其南部的丘陵山區。據1957年江蘇省工業廳勘查的結果,僅丁蜀鎮及周邊地區陶土的蘊藏量就達千億噸以上。在漫長的制陶史上,隨著制陶業的發展和陶土的不斷開採,勤勞智慧的陶工發現並充分利用了蘊藏在陶土中性能獨特的紫砂。據考古資料表明,宜興紫砂製作起源於北宋中葉,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宜興紫砂陶所用的原料包括紫泥、綠泥及朱泥三種,統稱紫砂泥。採用紫砂朱泥為原料製作的紫砂朱泥壺,尤其是中、大件壺,因其原料貯存量少、製作難度大、燒成質量要求高,從而愈顯珍貴。

朱泥的形成與分布判析

宜興陶土的地質系沉積岩礦,為頗發育的古生代地層,地質年代約開始於五億七千年萬年前、結束於二億三千萬年前。陶土存於古生代志留念、泥盆、石炭四個紀,相繼出現無頜類、原始的盾皮魚類、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在古植物方面,泥盆紀時裸蕨植物為主,石炭紀和二迭紀時則以蕨類植物為主的植物為主的植物群特別繁榮,形成茂盛的森林。經地殼運動,我國南北各地當時大都被海水淹沒,形成廣泛分布的海相地層。因此,陶土是源於內陸和濱海湖泊,經多種天然元素自然沉積作用,並受堆壓成礦的,一般礦體呈層狀。

宜興的陶土按品類主要可分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種。白泥是一種灰白色的單純粉砂質鋁土質泥岩,為志留紀、泥盆紀及二迭紀礦層甲泥是一種以紫色為主的雜色粉砂質泥岩,為泥盆紀及石炭紀礦層;嫩泥是一種土黃色灰白色為主的雜色泥岩,處於二迭紀地層中。用以製作紫砂器的原料紫砂岩礦,就深埋藏於甲泥中。紫砂礦體形態呈薄層、透鏡狀、厚度一般一米左右,甚或幾十公分乃至滅尖消失,因此紫砂泥礦體又向有「岩中岩、泥中泥」之稱。綠泥礦體,亦稱段泥或黃泥,則是紫泥層上面的一層綿頭,藏量不多,泥質較嫩,耐火力比紫泥低。朱泥礦體,或稱紅泥,則是嫩泥層礦層底部的礦體,質堅如石,礦體呈橙黃色,亦稱「石黃泥」,清·吳騫《陽羨名陶錄》中稱之為「既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硃砂色。」

宜興地區廣布陶土礦層,甲泥的蘊藏量巨大,而為數不多、品質獨特的紫砂礦層卻獨存於宜興,尤以丁蜀及周邊地區儲量為最。據《丁蜀鎮志》載,黃龍山、青龍山下甲泥總儲量達406萬噸。1990年8月,江蘇省地礦局地質二隊根據新的勘查發現,又發布報告稱,「探明黃龍山麓陶土礦源儲量達1167萬噸,以甲泥為主,其中紫砂泥41萬噸。」可見紫砂泥僅占其3.5﹪,足顯珍貴,而含量不滿百分之一的朱泥,則更是以稀有而顯貴重。

朱泥的成分和特性判斷

根據礦層生成的地質年代判斷,朱泥礦體的形成晚於綠泥礦體,更晚於紫泥礦體生成的地質年代,含有較多的鐵質,物質以石英、雲母、 石鐵礦為主,含少量長石、方解石、橄欖石和膠結成土等礦物。朱泥原料的化學成分結構成分由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等組成。朱泥、紫泥、綠泥三種原料,既可用來單獨製作,又因成分結構的相近相融,可根據需要摻合使用。配比量的不同,燒成後的色澤也會不同,會出現褐黃、醬紅、紫黑、淺灰、深紅等諸多顏色,顯得五彩繽紛、七彩斑斕。

朱泥的可塑性較好,質地細膩,燒成後的色澤紅艷潤澤,分外精神。朱泥主要出產於趙莊,因礦形瑣碎,又處於嫩泥層底部,開採時夾在嫩泥礦體中,需經手工挑選。由於朱泥產量很少,早年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是獨用朱泥制坯外,一般僅僅是用作「化妝土」,粉塗於紫砂泥坯上作為裝飾泥。後有人為得更精細的泥料,將朱泥進行洗鍊、沉澱,得到約140~180目的朱泥料,其質細如滑脂,遂成朱泥壺胎土。由於朱泥的含鐵量高達14~18%,數倍於紫泥、綠泥,故燒成後呈硃紅色。趙莊朱泥的泥性甚嬌,收縮率高達20%,與紫泥相比,成型工藝難度大,燒成溫度需控制在1050~1080攝氏度左右,一般成品率有七成就不錯了。故歷史上很少有人用趙莊朱泥來製作大件,只能用來製作小件。

由於地質變化和礦層分布的不同,產於黃龍山地層中的紅泥,亦稱朱泥,與趙莊朱泥的泥質特徵性就有差異,前者燒成溫度與普通紫泥相近,燒成溫度可遠遠高於趙莊朱泥,且在質感上有顆粒感,可塑性、乾燥和收縮率接近與普通紫泥,適用於手工拍打製作較大的器件。

朱泥壺的製作要點與實踐研究

筆者自幼受制陶工藝的熏陶,酷愛紫砂壺藝。通過多年的潛心鑽研與製作實踐,我深刻領悟紫砂工藝的精妙靈氣,掌握古代成型的基本要領,傳承全手工制壺技藝,尤其對紫砂朱泥的特性進行深刻分析,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經反覆探索實踐,揚長避短,掌握住變化規律,終於在朱泥壺製作方面見到成效。

對朱泥的特性要充分了解。朱泥與紫泥、綠泥同屬紫砂泥,物質結構及成分含量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要摸透它們的「脾性」。即使同為「朱泥」,趙莊朱泥、洑東朱泥和黃龍山紅泥,也各有各的個性。

親自精挑細選優質朱泥礦料,剔除廢土、夾石和其它雜質,確保朱泥質量。同時,不同礦點和礦料分開存放,不致混雜,確保燒成後色澤純正。

按「老法」親手將生泥煉成熟泥,嚴格把好加工和配置關。製作前要進行燒結試驗。

採用全手工打片、鑲身筒拍打成型法,循「規」蹈「矩」,精心製作。

嚴格控制好燒成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溫度,確保朱泥壺體色澤達到最佳「火候」,既透又秀。

總之,通過對朱泥特性的了解,並在煉泥、製作、燒成過程中,不斷試驗,探索實踐,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成功的經驗,掌握物質的變化規律,就能形成一套朱泥壺的製作訣竅。目前,筆者不僅朱泥小品壺製作有了個人特色,如「嫣紅朱泥玲瓏十八式」。

在傳統朱泥小品壺創作時,我又突破朱泥困於小件的約束,先後製作了「朱泥美人肩」,其形體豐腴飽滿,色澤紅潤細膩。

與此同時,通過研究,我還製作出了2000毫升容量的「特大朱泥蓮子壺」創朱泥壺之最,在台灣展出時層引起轟動。

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紫砂壺藝天地里材質獨特、個性鮮明、色澤亮麗,吉祥悅心的朱泥壺,經眾多紫砂壺藝工作者的精心培植,各縣身手,紫砂泥壺的創作,將愈發「紅」與「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紫砂泥巴 的精彩文章:

朱泥壺不皺?是否為假朱泥壺?

TAG:紫砂泥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