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歷史大門的鑰匙很多不是我們讀的那些歷史書
18歲之前我不知道的一段歷史
我上大學那會兒,我們學校有一門選修課,講國際關係的,名額都要靠搶,每次上課,幾百人的大教室座無虛席,甚至連過道里都坐滿了同學,兩節課下來掌聲經久不斷,這是我校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在內的所有課程里從未出現過的現象。
我大二的時候好不容易搶到名額,選上了這門課,終於知道這節課的魅力所在,以及授課老師談教授的魅力所在。談教授的課沒有講義、沒有PPT、沒有板書、沒有作業,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裡,他給我們講述了一段段我們從歷史書上壓根看不到的歷史,彷彿給我們打開了一扇門。
1998年,改革開放已20年,日本投降也已53年,那英和王菲的《相約九八》紅遍了全國,《還珠格格》也火的一塌糊塗。
1998年,在南亞的一個國家,超過1200名華人被虐殺,網上的照片讓人毛骨悚然,其慘烈堪比南京大屠殺。這是我在這門選修課上第一次得知,6年前,在戰爭結束了近半個世紀的和平年代竟然發生了如此大規模針對華人的屠殺事件。
是的,我很無知,對過去、對現在、對未來,都很無知。
1965年,印尼共產黨發動政變未遂,「種族主義屠夫「、」世界第一貪「「蘇哈托(1967年至1998年間任總統)上台,其以清理共產黨的名義,大肆虐殺華人,30萬華人被殺。
1998年5月,蘇哈託病重下台,其女婿普拉波沃·蘇畢安托等政客為了阻止民主化進程,將印尼民眾對金融危機的怒火轉嫁到華人身上,製造了印尼歷史上第二次血腥的排華事件。
一部罕見的針對一個特定民族的排除法案
紀錄片American Experience
上周,我看了一個紀錄片,150分鐘左右,名字叫《American Experience: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American Experience》是PBS(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自1988年開始製作並播出的系列紀錄片,迄今為止已經播出了300多期。
紀錄片導演Ric Burns和美籍華裔導演Li-ShinYu歷時6年,以大量資料和採訪,製作了《AmericanExperience: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詳細講述了1882年到1943年的60年間,華裔在美國的境況,以及美國禁止中國工人移民到美國的那段歷史。在美國建國200年的歷史中,這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針對特定族群的排斥法案,史稱」排華法案」。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的背後
1882年5月6日,美國通過了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排華法案),1943年12月17日,該法被廢除。
1848年後,中國華南沿海城市的很多人來到美國加州尋找財富,加入淘金熱。後來,這些華人開始從事大量的低工資的體力工作。1865年到1869年四年間,約有14000多名華工參加美國鐵路修建工程,華工的死亡率高達10%以上。
1869年,被譽為世界鐵路史上一大奇蹟的橫貫美國東西的鐵路建成,這個預計需要花費14年建成的鐵路在華工的辛勤努力下,只用了7年的時間便建成了。
當鐵路修完後,同時在美國南北戰爭後帶來的經濟蕭條導致的白人失業的情況下,勤勞能吃苦且工資低的華人便被美國本土人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1878年,美國國會決定製定和通過排華法案,但遭到了時任總統海耶斯(Hayes)的否決。在排華的狂熱時期,加州甚至在1881年宣布將當年3月6日作為假日用以舉行大規模的遊行來支持排華法案的制定。排華法案最終於1882年獲得通過,而隨後,加州進一步通過了各項後來被認為違憲的法規,從而加深了對華人的排斥。
What American freedom means?
記錄片中提到了美國歷史上三次修憲,分別是憲法第13,14和第15條修正案,均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1861年-1865年)之後,均與民權有關(civil rights)。
憲法第14條修正案grant all civil rights to all persons,注意,這裡用的是person,是人,而不是citizen,公民。那排華法案豈不是自打嘴巴!
憲法第15條修正案grant black-man the rights to vote,南北戰爭解放了黑奴,黑人通過自己的鬥爭為自己贏得了憲法權利。
我五月份在西雅圖閑逛的時候,看到很多人家的院子里都豎了一個牌子,牌子上寫道:
Black Lives Matter!
後來我查了一下,維基百科載:Black Lives Matter(BLM)是一項發源於非裔美國社區的運用,旨在反對針對黑人的暴力及體系內種族主義。這在美劇The Good Fight(傲骨之戰)也有體現。
130年後的官方道歉
紀錄片的導演都說,美國人民、包括美國年輕的華人對排華法案都知之甚少。
美國國會華裔女眾議員趙美心等2011年5月向國會參眾兩院提交議案,要求國會正視1882年排華法案等一系列迫害華人法律,並正式致歉。
2012年6月18日,美國眾議院全票表決通過,正式以立法形式就1882年通過的《排華法案》道歉。
不得不提的一部小說
記不得是哪一年,我讀了嚴歌苓的小說《扶桑》,小說的封皮特別精美。講述了100多年前一個叫扶桑的女子被人販子騙賣到美國舊金山,被販賣做妓女的故事,透過一個妓女的生活掀開一段特殊的歷史。
百度百科對《扶桑》的介紹是個愛情故事,我不認同,《扶桑》的故事與愛情無關。
扶桑平靜祥和、不哭不鬧地接受一切發生在她身上的所有壞事兒,沒有憤怒、沒有抱怨,有的就是承受,每天接待無數形形色色的嫖客,這樣的扶桑儼然是個智力低下的傻子。但我覺得,這樣逆來順受不反抗的扶桑代表了當時的一類人。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哭了很多次,至今我還記得那個被活活打死的燒飯的華人老頭。
嚴歌苓創作的這本小說的敘事角度還挺特別的,採用了多種人稱的複合敘事,且頻繁轉換敘事視角,讀起來稍微有點難,一時可能無法適應,但,絲毫不減這本書的魅力。
不得不提的一個人
案件簡介
案件名稱:UnitedStates v. Wong Kim Ark
判決時間:1898年3月28日
法庭判決:在美國出生的兒童即成為美國公民
適用法條: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
事件經過
1871年,黃金德出生於美國舊金山;
1890年,黃金德的父母回中國廣東定居,同年,黃金德回廣東台山探望父母。返美入境時,移民官同意黃金德進入美國。理由是:根據憲法第十四修正案,黃金德在美國出生,是美國人。
1894年,黃金德再次回廣東探望父母,返美入境時卻被移民局拒絕且被扣留,移民官的理由是:黃金德的父母不是美國人,即使他在美國出生亦不是美國人,要受《排華法案》限制。
黃金德對美國移民局的決定不服,開始了漫長的訴訟。
1898年,聯邦最高法院以6:2的決議,允許黃金德入境。這個判決,鞏固了美國國籍法中的「出生地原則」:外國人在美國生的子女自動成為美國公民。
那些去美國生孩子的人們應該感謝黃金德啊。
TAG:上林上上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