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為錄」記下孩子的善行

「行為錄」記下孩子的善行

周末,四歲的樂樂和媽媽在小區的一個角落裡玩堆沙子的遊戲,只見樂樂一會兒提水,一會兒堆土,紅撲撲的小臉蛋掛滿了笑容。這時鄰居家的一個小男孩走了過來,想借一把小鏟子用,還沒等樂樂做出反應,媽媽就對樂樂說:「樂樂,把鏟子借給小哥哥好嗎?」樂樂撅起小嘴,媽媽又哄著勸著:「樂樂乖,好東西要和小朋友分享,媽媽告訴過你的做人不要太自私……」在說完一大堆道理之後,媽媽把小鏟子遞給了那個小男孩。小男孩很高興,他有禮貌的說了聲:「謝謝阿姨!」然後高興的玩了起來,可樂樂卻獨自走開了。

樂樂顯然是不願意把小鏟子借給小朋友的,媽媽要培養孩子做善行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方法用錯了,她不應該強迫孩子做好事。孩子雖小,但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做好事,並通過多種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向行善的方面發展,從而使孩子逐漸形成主動做好事的習慣。

那用什麼方法才能起到比較好的引導作用呢?一個朋友的方法值得借鑒

朋友在她孩子傑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給他講一些經典的行善故事,如果發現傑傑做了好事,就會立即給與表揚。有時還會當著孩子爸爸和親友的面表揚兒子。但為了防止傑傑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她表揚的時候也很注意把握分寸,從不會表揚得太過。她通常情況下只會把傑傑所做的好事對認識他的人講,絕不會見人就說。

朋友為了表揚傑傑所做的好事,專門用了一個本子把他做的好事全部記錄下來,稱為「行為錄」。這種鼓勵方式,堅定了傑傑繼續做好事的決心。她說:「我引導孩子做好事的時候,主要注重培養他對做好事的樂趣,使他高興地去做好事,而絕不會強迫他去做好事。」有時候傑傑經常去翻閱他的「行為錄」,久久地回憶起自己從前做過的好事,臉上也會掛滿幸福的微笑。

她還告訴我說:「做這個行為錄本來是為了表彰孩子,所以在最初只記錄下他所做的好事,但後來我發覺孩子看到行為錄之後表現的有些飄飄然了,於是我將好事和壞事一起記錄下來,希望孩子能通過好事和壞事的對比來反省自己

不出所料,有一天,傑傑翻看自己的行為錄時,心情忽然變得沮喪起來,她問傑傑為什麼不高興,孩子說:「我一直以為自己做的都很好,沒想到全是缺點」。朋友馬上安慰孩子說:「雖然上面所記的的確有些不太好的行為,但它們都已經過去了,也沒什麼關係了。只要你以後能多做好事,就可以了。」傑傑聽了之後,心情稍微好了一些,他決心以後多做「行為錄」上面所記的好事,不再重犯上面所記的錯誤。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都會面臨很多的困惑。「為什麼我的孩子還那麼小就會撒謊?」「我的孩子怎麼一點同情心都沒有?」「我的孩子怎麼這麼任性?」「我孩子為什麼這麼懶?」這些問題困擾著孩子的父母,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孩子教育好。我認為,只有父母使用的教育方法正確,完全可以把孩子教好。

培養孩子善行的幾條小妙招:

1養小動物。家長可以從孩子2歲左右開始,教他餵養小兔子,小金魚等小動物,並讓孩子親子照料它們。

2幫助弱者。家長鼓勵孩子多幫助有困難的人,如給需要的人讓座,把自己的鉛筆借給需要的同學,用自己的零花錢幫助乞討者。

3寬容待人。當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時,家長可適當給予撫慰,然後引導孩子反思起因,檢討自己,寬容夥伴

4鄙視暴力。對生活中出現的各類暴力事件,家長要明確向孩子表示出對此類行為的鄙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長益趣園 的精彩文章:

TAG:成長益趣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