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支教半年,有幸遇見

支教半年,有幸遇見

第三十六期

支教半年,有幸遇見

孫美玲

「青春似火,歲月如歌。」四個月的支教生活在我的人生答卷上譜寫了美麗的篇章。

——題記

2018年3月6日早,帶著對新環境的憧憬和人民教師職業的嚮往,我踏上了開往金鄉的大巴車。路途遙遠,或是顛簸,或是擁堵,我一無所知。只記得那天在車上我睡了一覺又一覺,還是未到那我想去又不想去的地方。十二點多,大巴車終於停在一個叫「金鄉縣教師培訓中心」的地方,幾百名濱院學子紛紛下車,原本空曠的廣場一下子滿滿當當。「馬廟的…化雨的…雞黍的,來這裡啦……」人群嘈雜,一起來的同伴已經找好歸宿,而我,遲遲不見支教學校老師的蹤影。些許有點著急,我便和輔導員一起四處詢問,昏昏默默中,我看見一位穿著靚麗的女士帶著幾位支教生走過,急忙跑上去問,這正是我要支教學校的老師。簡單寒暄幾句與濱院的老師道別,我便與我一同支教的幾位同學去吃了午飯。飯,豐盛,但我食不甘味。幾位支教學校的老師很是熱情,幫我們幾個人放好行李,帶我們去到了支教學校——香城小學。

剛一進校門,我便為學校的環境所驚嘆,磚紅色的樓宇、嶄新的塑膠跑道……心中疑問油然而生:「我是來支教的嗎?」回答:是的。幾個學生幫我們把行李搬到宿舍,簡單收拾了一下,便去了會議室。偌大的會議室就只有我們幾個支教生和三位校領導,本來疲憊的身軀變得更加緊張。上學多年,進校長辦公室的次數少之甚少,更何況今天我竟坐在了這裡,不是學生,而是老師。李新民校長與我們進行了深切的交談,話語間,我聽出,這個學校缺人,校長很看重我們。夜色漸深,雖是初春,但我並沒有感受到寒意,而是如釋重負。

明天,我在香城小學的支教生活就開始了……

一、生活篇

來香城小學的支教生一共有12人,分別來自濱州學院、濟寧學院、曲阜師範大學。12個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家庭背景等等,相處起來困難與否,我也一無所知。我們12個人分成了兩個宿舍,儘管有諸多不同,但我們相處的還算是融洽。因為部分學生中午在校就餐,學校老師也統一在學校就餐,所以我們只需要自己做早、晚飯。12個人,有會做飯的,也有不會的,會的多做,不會的多學,就這樣一起融洽而又愉快地生活著。然而,生活總是麻煩的。我們時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出行、停水、洗澡、老鼠……各種細小的問題總是縈繞在身邊。可喜的是,學校的王校長總在不停地幫我們處理麻煩,帶我們一起捉老鼠,給我們修水管,送我們進城……學校還給我們配備了全自動洗衣機、熱水器,毫不誇張地說,香城小學的支教環境是所有支教學校中最好的,我也為此感到幸運。

生活,不是生存,不是兩點一線,不是周而復始。我們濱州學院的七個支教生傾蓋如故,逢周末或是節日,或許吃一頓火鍋,或許包一次水餃,也或許出去搓一頓改善生活,談笑風生。當然,所有的一切離不開學校領導和老師的支持。辦公室老師有時會從家裡帶來蔬菜給我們,門衛大爺也會給我們送幾頭大蒜,校領導甚至提供資金供我們展示廚藝,大展風采,與此同時,他們也會放棄寶貴的周末時間陪我們遊玩、吃飯。

香城,滋潤著溫暖;人心,沉澱著美好。這個學期,因為有愛,我對著藍天白雲許下最美的心愿,願所有的真心都能換來真意,所有的情感不再撲朔迷離,所有的執著不再有等待,所有的遇見都能書寫最美的傳奇!

二、工作篇

記得來到香城第二天,當我第一次走進教室,孩子們齊刷刷地站起來以稚嫩的童音喊著:「老師好!」我意識到,我不再是一名學生。從這天起,我將是一名人民教師,我將用我的知識去澆灌、呵護他們。然而,課上課下,聽課備課,來香城之前對講台所有的憧憬悄悄然逝去…… 面臨的最大問題:孩子們不聽話!初站講台,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對付」他們,當我在講台上氣的跺腳、摔書、想哭的時候,我想放棄,但是,我不能,這是責任。那段時間,「學生」兩字穿梭在微信聊天的字裡行間,流連在同學見面的憂腸哭訴里,我們想盡辦法去管理、對付他們,可終究不如人意。唯有一法,吼。我們從網上購了擴音器,準備了梨膏糖,靜靜等待扁桃體發炎的到來。一月一次的感冒,一天三次的999,抱著暖瓶喝水的日子,漸漸習慣了。

我們會兢兢業業地教課,夜以繼日地批改作業;我們會找不上進的孩子談話,找學生家長了解情況;我們會秉燭達旦地備課,虛懷若谷地聽課。這時,我深切懂得,老師——毫不吝惜地燃燒自己發出全部的光,全部的熱,全部的能量。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便是人民教師!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鮮亮的名字刻在學生、家長心中,這才真正永傳。四季春風化綢繆,幾番秋雨洗鴻溝;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蠶絲吐盡春未老,燭淚成灰秋更稠;春播桃李三千圃,秋來碩果滿神州!

三、鄉土篇

旅,是為了看一眼外面的世界;行,是用雙腳走出一個不尋常的青春。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風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越來越多的人嚮往遠方的美景,卻忽略了這近在咫尺的水碧山青。這次旅行與以往不同,沒有背包,沒有導遊,也沒有刻意的欣賞,而是沉浸或者說是紮根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

清明節前夕,香城小學所有老師去了羊山烈士陵園祭奠先烈,支教生也一同前去。羊山位於魯西南的金鄉縣羊山集鎮境內,原為一座石山,向西南方向百餘公里一馬平川。聽校外的老人們講,記憶中的羊山(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高雖不過數百米,可在晴天的時候,數十公里外可見其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我們跟隨紀念館的解說人員一同游館,聽王傑的故事,唱王傑的歌,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

在我的印象里,金鄉蒜香,渾然一體。當晨曦徐徐拉開帷幕,清晨絢麗降臨人間的時候,一股濃濃的蒜香撲面而來。炒蒜苔、燉蒜苔、腌蒜苔各種吃法應有盡有,堪稱「全蒜宴」。可金鄉所特有的,不止這些。6月10日下午,三位領導帶我們遊玩了金山公園、金水湖、萬福湖。此刻正是陽光奪目之時,化作河邊的花朵,用自己的身體緊貼著天空的體膚,好似春光乍現,卻來的更加的強烈,竟情不自禁的隨向日葵,向天空瞭望,天空藍得如寶石般耀眼,彷彿能看穿什麼似的,空中懸掛著潔白的棉花糖,遊動著,抒發著自己的喜悅,是天空藍色外套下的珠纓寶飾。身邊的樹木瞅准了什麼?一個勁地往上鑽,彷彿想要達成什麼似的。鳥兒是踩在天空上的,一蹦一跳,撲哧著翅膀,上下穿動,好似心中寄託著什麼。天空是琉璃磚么,一段一段地拼接而成,那是一份怎樣的心血凝結而成,陽光穿過,折射了這世間美好的七彩之光,頓時間,一切升華了……

天色愈漸暗淡,夜幕吞噬著最後一絲晚霞,不遠處的柏油路上星星點點地亮起了光,村屋的上頭冒起了陣陣炊煙,飯菜的香味隨著微風飄了很遠很遠。我依然漫步在這座樸實勤勞的小城,微黃的路燈照耀著遠方。

這就是刻在我腦海中的金鄉……

四、成長篇

志向是記憶的奴隸,生氣勃勃地出世,但卻很難成長。4月17日上午,香城小學舉行首屆春季田徑運動會。15日上午,神智迷離中,李校長一通電話驚醒了我,我的鼓號隊後天就要上場了。而此刻我的感冒連續三周不見好轉,喉嚨也難以承受如此之重任。是拒絕?還是堅持?毫不猶豫,我選擇了堅持。下午,我帶著鼓號隊在塑膠跑道上訓練,王校長也躬身為我們指導。一天半過後,黃昏時刻,可能是一抹雲霞受了夜的囑託,懸掛在西方的天穹,也可能是溫馨夜降臨的前幕。無論怎樣,黃昏都是那麼的迷人,但我無心欣賞。只記得寬闊的綠草坪上,王校長拖著疲憊的身軀癱坐在地上,高主任的腳上磨出了水泡,而我言不出辛苦,喉嚨這個東西只剩下疼痛!慶幸的是,我的小鼓隊總算拉出來了!忙碌是一種幸福,讓我們沒時間體會痛苦;奔波是一種快樂,讓我們真實地感受生活;疲憊是一種享受,讓我們無暇空虛。

六月藝術節,校園裡歌者、舞者,隨處可見。老師們也在為藝術節奔波忙碌著,篩選、綵排、挑選服裝……我沒學過藝術,也不懂藝術。對我來說,藝術是遙不可及的,但是在香城,我卻做到了。葫蘆絲、電子琴……我曾想都不敢想的東西在香城我做到了,我並無為此感到驕傲,只覺得成長真好。

這些是在我的世界中從未出現過的存在,是能給予我支撐和信心的存在。我不知道僅此半年的支教活動能否改變我的一生,但我相信,我們這一群年輕的生命,曾經在香城表達過我們的熱血呈現與愛的綻放,那麼時光一定會引起某些變化,我會等,等奇蹟悄悄地跟我說一聲:你長大了……

五、收穫篇

歲月的年輪在不停地前進,留下了許許多多無法抹掉的痕迹,見證了我們的成長與收穫。離別在即,說毫不猶豫地走,是在欺騙自己,四個月來,或多或少,我們對這裡產生了一定情愫。從最初的埋怨、吐槽、不滿,到如今的不舍,所有的情感在說不盡的辛酸苦楚中日夜沉澱。離開香城,意味著半年支教活動的結束,意味著和香城一草一木的別離,這一走,或許是這一生的不再見。

如果生活是每個人為自己塑造美麗人生的平台,那麼實習生活則是人生中一段必要而又特別的旅程。不同的選擇能夠成就不同的經歷,見證不一樣的成長。支教半年,我拋去了學校里的稚嫩,生長了一顆堅韌的心。運動場上,我可以驕傲地帶著學生跑完1500米;烈日炎炎下,我可以擁抱孩子們最嘹亮的歌聲;榮譽利益面前,我可以摒棄私心,屈身埋頭苦幹。我可以做到這些,但唯一做不到的——離開。

有人說:「簡單一點,再簡單一點,這就是生活。」在悲傷的氣氛被混有蒜香的暖風沖淡之後,我深刻地感受到在與時間賽跑的日子裡,生命這麼短暫,青春是這麼的充滿活力。學習像年輪,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在我的頭腦里一點一滴地刻寫知識的痕迹。我不禁感慨,忙碌一點,再忙碌一點,這就是收穫。

後記

四個月里,我捧過香城下過的春雨,拍過香城盛開過的野花,吃過香城最涼的雪糕,住過金鄉最好的學校,教過香城最好的孩子。相遇一定是一種魔咒,讓你在我心裡駐守,記得你的一舉一動,記得你陽光般的溫柔。——你的名字,我的「香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微刊 的精彩文章:

TAG:新民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