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祝嘉 裹鋒辯

祝嘉 裹鋒辯

我是一向主張運腕力的,

處處用逆,處處都澀,

寫寸以上字,

都會瑟瑟有蠶食聲,

沒有浮滑薄弱的毛病~

祝嘉,字燕秋,海南文昌人,1948 年定居蘇州,畢生致力於書法研究、創作、教育,是我國著名的書法理論家、書法家和書法教育家。 1935 年出版了他首部著作《書學》; 1941 年完成我國第一部《書學史》,後於 1947 年由於右任先生作序出版,填補了中國近代書法史學的空白。此後筆耕不止,一生共撰寫書學專著 70 種計 360 余萬字。 祝嘉先生的書法與其理論緊密結合結合,他四體具精,一生臨摹百遍以上的碑帖 130 余種,并力主「全身力到論」故其書法碑帖交融、老辣蒼潤、渾厚古拙,內蘊豐富。晚年融合漢魏開創了獨特的章草書風。

祝嘉先生一生主要成就有四方面:

1.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書學史》;

2.率先提出我國書法高等教育問題,並設計教學框架;

3.開創現代書法比較學,書法批評先河;

4.力倡「全身力到論」是傳統實力派的表率。

裹鋒者,多是用指運筆,「管隨指轉」的。這樣筆毫就會像合繩一樣糾紐,使外層副毫把筆鋒包裹,不能展開,與古人所說的「萬毫齊鋪」相反『,虞世南《筆髓》說:「橫毫側管,則鈍慢而多肉;豎筆直鋒,則枯乾而露骨。」管側則鋒偏,橫掃過去,畫是可以肥些的;筆鋒垂直,則會枯乾露骨,毛病就在於裹鋒上。筆鋒受裹,墨不易下,那當然要枯乾露骨了。

梁武帝蕭衍《答陶宏景書》說:「執筆寬則緩弱。」「管隨指轉」,當然執筆不會太緊,筆力是不會好的。蘇東坡的「把筆無定法,要使弱而寬」,所以筆力也弱。他自己也說他不善寫大字。虞世南《筆髓》又說:「每作點,皆懸管掉之,令其鋒開,自然健矣。」要知道,寫字是要用力的。李斯說:「下筆如鷹年攫拿。」鍾解說:「點若山頹。」王羲之說:「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所以蔣和《書法正宗》說:「字無一筆可以不用力,無一法可以不用力。」

包世臣是主張抓筆不要太緊,「管隨指轉」的。他也說過「萬毫齊力故能峻」、「副毫不裹鋒則墨受運」、「分書之駿發滿足,以毫平鋪干紙上也」等話,但他是常用裹鋒的。吳山子對他說:

吾子書專用筆尖直下,以墨裹鋒,不假力於副毫,自以為藏鋒內轉,只形薄怯。凡下筆須使筆毫平鋪紙上,方四面圓足,此少溫(李陽冰)篆法,書家真秘密語也。

這是對包氏用裹鋒的批評。包氏好像也知道裹鋒的不合理,所以有上面「萬毫齊鋪」等說話。但總撥不開裹鋒的糾纏。從來也自知其誤,所以說:

余既心儀道麗之旨,知點畫細如絲髮,皆須全身力到。始嘆前此十年,學成懸肘,不為虛費也。

但指一動,則雖兩隻腳用力,肩背用力,左手用力,也不能把全身的力達到毫端了。古人「筆力驚絕」之理,包氏是知道的,但迷信運指之說,就變成空想了。他也知道「頗傷婉麗」,筆力是弱的,但弱的原因是在運指,他始終沒有找到。

他對於王羲之從獻之後而抽其筆不脫的故事,都忘記了。在(藝舟雙揖·完白山人傳》中就極力主張運指寫字,而駁斥錢魯斯的「指腕皆不動,以肘來去」的運腕法。在(記兩棒師語》中,也極力去找運指的根據,證明劉墉是運指的。伊秉緩是劉墉的學生,伊說:劉老師的方法是「指不死則畫不活」,本來是很對的,但他不相信,又找到劉墉姓周的侍書,說劉墉寫字「使筆如舞滾龍,左右盤辟,管隨指轉」。且證明劉墉「對客作書,則用龍睛法,自矜為運腕,其實非也」。找出劉墉侍書人的話來推翻伊秉緩所說的劉墉運腕之說。

但他到了晚年也覺得裹鋒之不足恃了。所以《與吳熙載書》中有說:晉字宋拓,人間罕見,但得一二裹筆,方自詡為盛業,何能更知其實為下乘乎!仆學裹筆,廿年而後得,繼求之古,悟其用意傷淺,力克除之。又十年乃見裹筆與用逆相近,而實懸殊也。用逆以換筆心,篆分之秘密。裹筆則如詞章家之倍犯蟬聯,按歌家之啾發投曲,拳勇家之接步靠手,雖不能盡廢,要不可恃為當家也。

依他自己說,他研究裹鋒,實踐裹鋒,有三十年了,以這樣一個大書家,經過三十年的研究與實踐,不能說他不深知裹鋒的利弊了。而他所論如此,後人還去學裹鋒,不成了獃子了嗎?

說到「管隨指轉」,也不是容易的事,要下不少苦功,才能運用,無怪包氏「廿年而後得」了。但這卻是集九州之鐵,鑄成大錯了。包氏又說:凡作書無論何體,必須筋骨血肉備具,筋者鋒所為,骨者毫所為,血者水所為,肉者墨所為,鋒者筆之精,水者墨之髓。鋒能將副毫,則水受攝,副毫不裹鋒,則墨受運。

這一則說得很好,鋒一被裹,一切都發生問題了。他到了晚年,確悟到裹鋒之非,他在《與吳熙載書》中有一段說得最深刻。他說:

二王真、行、草具存,用筆之變備矣,然未嘗出裹鋒也。唯南庫本《十三行)「收、和、顏」三字,有一二裹筆,自系宋人摹鐫,問以己意。非其本然。夫字始於畫,畫必有起有止。合眾畫以成書,合眾字以成篇。每畫既自成體勢,眾有體勢者合自然;顧盼朝揖出其中,迷離幻化出其中矣。裹筆則專借他畫以作此畫之勢,借他字以成此字之體,健者為長短排闔之雄,弱者為便辟側媚而已。

他在《藝舟雙橫·歷下筆譚》中說:

至於作勢裹鋒,斂墨入內,以求條鬯手足,則一畫既不完善,數畫更不變化,意恆傷淺,勢恆傷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完全承認裹鋒的錯誤了。

上面說的字要有筋骨血肉,若用裹鋒,則四者都發生問題。鋒被裹則不能開展,字就不容易有筋有肉,裹鋒則墨不容易下而枯乾,字枯乾則不可能有血,只存如柴之骨了。

我是一向主張運腕力的,學錢魯斯的「指腕皆不動,以肘來去」。我教青少年學書,也是懸臂運腕的。處處用逆,處處都澀,寫寸以上字,都會瑟瑟有蠶食聲,筆力都好,都雄厚,沒有浮滑薄弱的毛病。

//////////////////////

//////////////////////

//////////////////////

中式生活方式

從未走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藝公社 的精彩文章:

連綿起伏的感覺

TAG:書藝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