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首《赤壁》,盡顯杜牧的深謀遠慮與雄才大略

一首《赤壁》,盡顯杜牧的深謀遠慮與雄才大略

杜牧不僅是一位著名詩人,而且也是一位很有膽略與智謀的人。可以說如果不是沒有得到重用與培養,原本具有雄才大略的杜牧會幹出一番大事業。因為他出生時正好趕上藩鎮割據的局面,所以後來他讀書的時候,也涉足過很多軍事經典。他曾專門研究過孫子,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特別是杜牧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最後朝廷大獲成功。

大和二年(公元828年),杜牧終於考中進士,隨後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他做過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隨後到了大和七年(公元833年),他開始做了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後來他又做到了監察御史一職,到東都洛陽任職,而且躲過了清洗宦官的甘露之變——當時27歲的唐文宗不甘為宦官控制,和李訓、鄭注策劃誅殺宦官。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杜牧在東都看到了這些腥風血雨的政治鬥爭,逐漸看清了很多很多。

當時杜牧活躍在政壇上,而且他也逐漸熟悉了官場的規則,同時也深諳官場的各種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並且他之前飽讀詩書,對歷史滄桑有深刻的了解與獨特的思考,因此他時常會生髮出興衰感慨與滄桑之嘆。其實也是因為當時他在洛陽等地的職務工作比較清閑,沒有多少繁忙的任務,所以他既有時間也有心境去憑弔遺迹,感懷歷史。

後來他出京任職後,也沒有丟開這種興趣。或許在憑弔古人中,他能夠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與滄桑感,感受到一種現實的蒼白感和無力感。他會寫下「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睿智的思考與合乎邏輯的假設足可見他的眼光和膽略。

杜牧曾經寫過很多詠史詩,其中可見他的抱負,同時也能夠看出他的落寞和無奈。下面這首《赤壁》就是他詠史詩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唐 杜牧 《赤壁》

當時杜牧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裡的「赤壁」其實並不是孫劉聯軍擊敗曹操的著名古戰場。真正的古戰場其實是在湖北省咸寧市赤壁市蒲圻縣西北36公里的長江南岸。杜牧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內心裡充滿激動的情緒因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與眾不同的看法和獨闢蹊徑的見解。

開頭前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這兩句比較通俗,非常容易讀。但是這句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波雲詭譎的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接著後面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台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兩句最為著名,為廣大讀者所稱讚。熟讀文史經典的杜牧對赤壁之戰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這裡他卻進行了逆向思維大膽地設想,提出了一個與歷史事實相反的假設——假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結果會如何呢?

詩人並未直言戰爭的結局,而使用了一個曲筆「銅雀春深鎖二喬」這裡的銅雀台是曹操驕奢淫樂的快活去處,他常把美人藏於其中。這一句讓人不禁聯想到曹操風流的一面,又用「春深」更加深了風流韻味,最後再用一個「鎖」字,進一步突顯其金屋藏嬌之意。把硝煙瀰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從側面進行描寫,讀來讓人甚覺其妙。

杜牧的這首詠史詩讓人不禁為其獨特的思維和才華所打動,同時也能使人看出深藏在杜牧胸中的雄才大略和大局眼光,他能夠把握住前人所沒有把握住的關鍵細節,令人佩服。

文|青舟(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圖|方叨叨(三度平台特邀攝影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最美古詩詞,流傳五千年,美到極致!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