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楊式太極拳大師田兆麟前輩談太極拳怎樣練—個中要點講透了

楊式太極拳大師田兆麟前輩談太極拳怎樣練—個中要點講透了

楊式太極拳大師田兆麟前輩談太極拳怎樣練—個中要點講透了

右邊一為田兆麟前輩

田兆麟前輩13歲便與楊建侯的兩個兒子楊少侯與楊澄浦一塊練拳。先後拜楊少侯、楊澄浦為師,盡得楊門絕技真傳, 一身兼諳楊氏大、中、小拳架精粹。 以及推手、大捋、散手、刀、劍、槍、棍,還有楊家秘傳之八段錦、閉身撇身捶、錯骨分筋、點穴諸技藝。本篇文章為田兆麟先生學拳、練拳、教拳的經驗,分享出來供大家學習。

一、太極拳初學者應該怎樣練?練拳的順序是什麼?

田兆麟:當今太極拳初習者,開始以十三式(即太極拳,俗謂盤架子。或曰長拳)入手。往往練習三四個月時,就認為已經找到了門徑。而太極前輩們練拳,剛開始則先練習馬步、川步站樁等,把此作為基本功。經過很長時間之後,基本功打牢了,然後才開始練習十三式。而且每招每式的練習,需要數月的時間,直到每招每式練習熟練並且能夠應用之後,才將其整合為全套太極拳。甚至有的前輩們練了數年,一套拳都沒有學習完畢。更不要說推手,大履、刀、劍、杆子、散手等高層級的功夫了。

二、楊式太極拳架分為哪幾種?

田兆麟:楊式太極拳架,外界只知道有一套,而不知道這一套中有高、平、低三種。初習時,為高架子。次時平架子(一稱四平架,即眼平、手平、腳平、襠平是也)。後習低架子。而三種架子之中又分大中小三種。一、大架子——求姿勢開展,合於養身。為昔日楊澄甫所授者。二、中架子——求各勢動作合乎中庸之道,使內勁不致過頭,且能綿綿不斷,始終如一,為楊健侯所授者。三、小架子——求各勢緊湊,動作靈敏而迅速,為楊少侯所授者。此三種之中,以小架子最難。每一式皆發寸勁。故前進後退步子甚小,手與腰腿尤須一致,學此三架子,時間甚久。決非一年半載所能蕆事。

三、初練習太極拳應該注意什麼?

田兆麟:初練太極拳切忌用蠻力,所謂不速求速則傷氣,無力駑力則傷血,若氣血兩傷則危矣。如果習練得法,每一式都能得到益處。練習時應該注意做到舌抵上鄂、唇齒相合、以鼻呼吸、身體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頭正頂懸、尾閭收住。上下一致、落步分虛實、處處求圓滿、周身輕靈。眼神視手之前方、呼吸自然、上下左右相系、陰陽剛柔分清。澄清斂神、無思無慮。而氣沉、松力亦須顧及,因氣沉,則呼吸調和;松力則拙力消除。每勢每式求其外形勢順,內部舒適毫不強硬。如此自能胸膈開展、氣血調和。

四、練拳時對場地以及練習時間的要求?

田兆麟:初練太極拳的場地要求空氣新鮮,場地要盡量大,如果地方狹小,容易導致十三拳勢難以綿綿不斷以及使得姿勢產生缺陷。當功力深厚之後,就不用拘泥於場地的大小了,即使像方磚一樣,也能夠練習,甚至坐、卧、行都可以練拳,因為此時練的多為意,而不是外形。我每天練兩遍拳,第一遍為清晨起床半小時之後,第二遍為晚上睡前一小時。每次盤架子約在二十分鐘至二十五分鐘。練時自第一手至未一手均須求其均勻。不可先快後慢,或先慢後快。更不可有缺、凹凸、斷續之處,勢勢能貫串、用法能悟解、呼吸能自然、內外能合一、貴乎不需思索即能綿綿練習。練至全皆全熟,而精氣神均能顯露。

五、練習太極拳身體會有何種反應?

田兆麟:剛練習太極拳時,會覺得全身無力,手足發酸,這是人體生理上的本能反應,沒有大礙。練習三四個月之後也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這與身體的新陳代謝有關係,不用過多的擔心。只要比平時多休息兩三個小時,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這種現象不但能自動消失,精力也會比之前充足。初學時,多貪睡眠非至八九小時不可,此無妨,因內部血行較速,身體疲乏之故。必須有較長時間休息,始能恢復全身精神,然日久後亦能漸復常態。至功深時,即毋須長時間之睡眠,每夜只需四五小時足矣。所謂[神足不思眠]者是。

六、為什麼練習太極拳動作緩慢?如此怎樣應敵?

田兆麟:太極拳練習時動作緩和是因為追求靜的關係。在用的時候也要追求速度,將柔中帶剛,快慢相間,這才是太極拳的特點。並且太極拳的速度相較於太極拳的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因其有聽勁、懂勁之故,至主動樞紐全在腰部,非在手足四肢。四肢動作滯而促,腰部動作暢而長。

七、何為太極拳的丹田?

田兆麟:初練太極拳時,會感覺到臍下空癟,不知丹田為何物。三年後始覺所謂丹田者,能蓄氣、能發氣、能養氣,為人身氣之總開關。若氣足,則丹田充滿,按之如鼓然。藝高者,呼吸每以丹田為換氣之所,與普通人呼吸絕不相同,吾人可視小孩,仰卧呼吸時亦由腹部,常見其腹一呼一吸,一高一低。年齡俞大,同呼吸與丹田俞遠,至老年臨終時,其呼吸僅在喉胸之間,由此可知丹田與人生關係甚為重要。

八、初學太極推手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田兆麟:初學定步推手,棚、履、擠、按四手,泰半不能連貫圓滿,須跟隨教師或藝高者,盤轉圓圈至純熟後,再由教師口授棚、履、擠、按四手。四手能一一分清,練至綿綿不斷,腰腿能旋轉自如,黏化均能順手。然後可學拿勁、發勁,該時當選一對手作為鵠的。先練一種拿勁或發勁,切不可一勁未通又練他勁。更不可同時練習數種。須知一勁能通,任何勁均能使用,一勁不佳,其他勁亦不妙矣。在未練拿勁、發勁之前,須盡量給教師或藝高者拿、發。視其如何引已、如何拿已、如何發已;拿發之地點何處、拿發之時間早遲、拿發之方向正隅。均需以已身實地試驗,作為悟解之門徑。萬不可求之過速,欲速則不達到。夫推手至相當程度不同後,又不可專與一人推練。無論何人,手剛、手柔;勁大、勁小;藝淺、藝深;均須推習。否則熟者能發,不熟者不能,似未普及亦屬徒然。活步推手,當求手、腰、腿三部一致。前進、後退尤不可使沾黏勁忽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