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良渚文化玉器雕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距今5300-4500年左右。
良渚文化發展時期包含了石器時期、玉器時期、陶器時期。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達到了中國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數量之眾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時期中國乃至環太平洋擁有玉傳統的部族中,獨佔鰲頭。因為其深涵的歷史文化底蘊,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文字是文明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
良渚文化玉器鑒定特徵:
一、良渚古玉所用的質料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透閃石物--陽起石系列的軟玉,另外還有螢石、葉臘石、石髓、綠松石等美石。軟玉系列的質料,依其纖維結構的差異,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形態,類似新疆和闐玉中「仔玉」與「山料」的差別。
一類是未受沁為半透明的湖綠色受沁後為「雞骨白」的料,這種玉料當時多用於製作琮、鉞、三叉形飾、華物冠狀飾等玉器。
另一類為未受沁為不透明的暗綠色,沁後五色斑駁,肉眼常可見絹雲母狀交雜的纖維結構,這種玉料在良渚早期就已經被採用,主要用於製作面中積較大的玉璧,個別也製作成玉琮,但制博物作的玉琮工藝粗率,從墓葬中出土位置看,其禮儀上的地位明顯遜於採用第一種玉料製作高節琮。
到了良渚晚期,可能是由於第一種玉料匱乏,第二種玉料被普遍用於製作高節琮,但玉璧的料始終沒有變化。沒有較純凈的「雞骨白」是良渚玉璧質料上最基本的特徵。
此展品為良渚文化文物。高5.9厘米,射徑7厘米,孔徑5.8厘米。該琮弧邊方柱體,四個凸面均以轉角線為中軸,琢刻相同的神獸紋;上部為神人,下部為獸面,紋飾獨特,倒梯形神人面部呈空白,為迄今良渚文化玉器所僅見。現收藏於中國江南水鄉文化博物館
良渚文化玉琮部分精品拍賣價格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