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不說「土話」,我們只是非遺的守護者

我們不說「土話」,我們只是非遺的守護者

潷、搨、儕、畀、廿、妗、潽、俾……

這是些什麼字?一個都不認識!哎呀呀,這大概就是「傳統文化的糟粕」了吧,反正大清國已經完啦,這些平時生活里根本用不著的生僻古漢語文字,還是趕快讓它們淹沒在新時代的波濤之中吧!

真的嗎?這些字真的和我們的生活毫無關係嗎?

「我廿五歲。」

「飯要潽出來了。」

「儂儕曉得伐?」

「俾我睇下!」

……

原來,那些「傳統文化的糟粕」,都好端端地活躍在我們的方言裡頭呢。

三把大刀砍掉古漢語特徵

如果要把中國方言劃分為七大類,那就是官話(北方方言)、粵、吳、閩、湘、客家、贛語。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普通話是目前最通用的一種。我們現在念古詩詞覺得不押韻、平仄不協調,也都是因為現代普通話與唐代官話千差萬別,其中最明顯的幾點,就是尖團合流、濁音清化、入聲消失。

尖團合流

尖團合流,最通俗來講,就是「尖」和「間」的發音在官話中變得一樣了。在多地方言中,普通話里「jqx」為聲母的許多字都不是jqx為聲母的,「尖」的聲母才是「尖音」,而「間」的聲母是「團音」。可以拿自己的方言讀一讀這兩個音試試。

濁音清化

濁音清化主要表現在濁音聲母變少,逐漸與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併,通俗舉例就是【dz】、【v】等聲母在普通話中不見了。【b】、【d】等聲母雖然標註看起來像是濁音,其實單發聲母時我們只是嘴皮跟牙齒動動,喉嚨根本不發生震動。真正發生震動的聲母是【m】【n】【l】【r】這些。

目前吳方言保留的全濁輔音是最多的。有一次,一個學日語的上海同學「げ」音怎麼都念不對,我告訴他用上海話「一點點」的「點」字發音,他頓時就念對了,而且再也沒有忘記過。這個【ng】的鼻音在現代普通話里只有做韻母,沒有做聲母了。

入聲消失

入聲消失對古詩詞朗誦的影響就更大了,宋詞里許多詞牌都是押入聲韻的,無法用普通話念出同樣的美感。北京話里,「西」、「希」、「溪」和「吸」、「惜」、「息」的發音已經是一樣的了,但在很多方言里「西」、「希」、「溪」是平聲,「吸」、「惜」、「息」是入聲。可以用自家方言試著念一念哦。

尖團合流、濁音清化、入聲消失,三把大刀,砍去了古漢語發音的許多特徵,使普通話比起古漢語少了很多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英語初學者想用中文標註諧音,卻找不到那個發音的字。其實那些發音的字在漢語里都是存在的,只不過不存在於普通話里。

北京話

那麼話說回來,北京話就這麼沒韻味嗎?NO,北京話自有特點,可謂自成一派。《現代漢語》上就介紹過了北京話最顯著的特徵——兒化音。

如果單看「尖」這個字,它有很多意思。比如銳利、出類拔萃、物體尖端等意思。但如果加上了個兒化音,變「尖兒」,就只能作名詞使用了。「兒」化,是一種名詞化,這種特點,在北京方言里尤為明顯。

粵語和閩南語

關於粵語和閩南語,有一個在世界上都爭議很大的問題:這兩個究竟屬於方言,還是屬於漢藏語系的語言?

目前官方認定這兩個屬於方言,很大程度與港澳台政治從屬問題有關。如果撇開政治從屬問題不談,其實中國有很多種方言都能算「語言」。當一個「方言」和漢語官話從語音、語法等方面有著天壤之別,以至於把方言寫成漢字都無法溝通的時候,是不是就該算一種「語言」了呢?(參考日語,寫出來全是漢字,有很多字詞的發音還跟漢語幾乎一樣,但語音語法全都不同。)

中古漢語(唐代)有8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粵語和閩南語都保留了完整的古漢語的聲調。北方各地方言,除了晉方言保留了部分入聲,其他北方地區入聲已經徹底消失。湘方言的入聲變異,僅保留了音位。吳方言保留入聲比較完整,但是入聲的音尾本來有[-p?]、[-t?]、[-k?]三種,吳方言全部改為喉塞音,沒有韻尾區分;閩粵語則不僅保留音位,還保留了韻尾的三種區分。此外,還有定語後置、狀語後置、賓語前置等倒裝句法,這是古代漢語才有的習慣。標準的定語後置如「雞公」、「人客」,狀語後置如「你走先」。

閩粵方言還有文讀、白讀的區分,比如「家」在閩南語讀類似「該」的音,但「家庭」里的「家」又讀作「噶」,這就是文讀與白讀的區別。日語里的「音讀」和「訓讀」,意義與閩粵方言的文讀白讀一樣。比如「行く」,訓讀(對應白讀)讀作いく(類似「衣褲」),但音讀(對應文讀)讀作ゆく(類似「優酷」),在「売れ行き」(銷路)這個詞里,「行」就要發音為「ゆ」。如果理解了閩粵方言的文讀白讀之分,學習日語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多學一門方言的事情。

因為港澳台問題,說起閩粵方言的好處很容易就引來網路罵戰,動輒上升到地域黑。這讓人很心痛,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成百上千種彼此難以溝通的語言好不容易凝聚在了一片國土上,每種方言都有自己的美,何必抬一個就要踩一個呢?

說「土話」,守非遺

學習方言學,是變相研究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方式。在響應號召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請保護好我們每一處的方言,不要看不起它,覺得「土」,畢竟在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它是我們運用得最得心應手的一個了。

我們不說「土話」,我們只是非遺的守護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語言文學自考複習 的精彩文章:

TAG:漢語言文學自考複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