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對戰演練!環首刀與鉤鑲的絕世混搭

看對戰演練!環首刀與鉤鑲的絕世混搭

兩漢時期,鐵戟盛行,戟兵主宰戰場。戟可刺可推,可鉤可啄,使用靈活,威力巨大。但是為了實戰需要,漢代人發明了一種造型奇特的武器,專門用來克制鐵戟,這就是鉤鑲。

鉤鑲整體呈弓形,由上下一長一短的兩鉤與中間的小盾牌構成,小型的盾通常被稱為「鑲」,結合上下兩端的鉤,從而得名為「鉤鑲」。

鉤鑲的起源:

鉤發源於南方底氣,可能是戈與刀這兩種兵器相結合的產物。屈原的詩中提到吳戈,與其說是吳地產出的戈,不如說是吳鉤的代名詞。

《吳越春秋》記載:闔閭既寶莫耶(邪),復命於國中作金鉤。令曰:「能為善鉤者,賞之百金。吳作鉤者甚眾。」有人獻二鉤,王「服而不離身」。可見當時在吳越地區這種武器已經十分普遍。

到了漢代,則出現了「鉤鑲」的武器,《釋名》記載:兩頭曰鉤,中間曰鑲,或推鑲,或鉤引。

鉤鑲的造型

鉤鑲整體呈弓形,兩頭各有個向外的彎鉤,一般是長鉤長於下鉤。鉤為圓柱形的長鐵鋌,都稍向後彎。上鉤頂端為銳尖,下鉤末端有的是小球狀,有的是銳尖形。兩鉤中間連接著一個盾牌狀的鐵鑲(一塊圓角長方形薄鐵板),後有把手,用圓蓋釘固定於鉤架上。鉤鑲一般通長(包括上鉤、下鉤和中間的鑲部)在厘米之間。整體形狀是上鉤長,下鉤短,中部有一護手的鐵板。

鉤鑲的用途:

能鉤,能擋。

鉤鑲在河南洛陽、鶴壁,河北定縣等地的漢墓中都有出土。河南鶴壁市發現的一件鐵質鉤鑲,上鉤長26cm ,下鉤長15.7cm ,連同鑲部總長61.5cm ,兩鉤都是鍛打成的渾圓的鋌,向前鉤曲。下鉤的尖端是圓球狀,上鉤的尖部殘失。中間鑲部,背面的鋌鍛打成扁體形,並折成長方形把手,正面是用長18.5 cm 寬14 cm 的薄鐵板製成的鑲,用圓蓋釘固定在鉤架上。鑲板上無其他附屬物的遺迹,中部向外鼓出,以便於手握。

鉤鑲是一柄短兵器,往往同環首刀配合使用。漢代畫像石中常有士兵左手執鉤鑲,右手執環首刀與持長戟士兵搏鬥的畫面。

看鉤鑲與環首刀混搭使用

長戟、環首刀、鉤鑲對戰演練:

兩位黑白高手對戰,無論白衣師傅用長戟的刺擊、啄擊、鉤擊,黑衣師傅左手持的鉤鑲每次都可以有效地鉤住鐵戟,從而為右手的環首刀創造進攻的機會。而被鉤住戟援的戟兵,幾乎無力將戟拉回,除非當場將手中的鐵戟丟棄,然後逃之夭夭,否則必將變成敵人的刀下亡魂。

這些測試結果驗證了鉤鑲這種奇門兵器,與單純防禦性的盾牌相比,可以為士兵提供一種主動性的防禦,鉤鑲正是為了剋制鐵戟而生的。

從漢代畫像磚上,看出鉤鑲在漢代戰場上使用廣泛,絕不限於步兵單兵之間的對決。手持鉤鑲的士兵既可以和騎兵搏鬥,也可以與敵方戰車上的人員拼殺,甚至能夠在戰船上與對手交戰。只要敵人在使用鐵戟,鉤鑲就有用武之地。

鉤鑲的沒落:

漢代之後,這種攻防兼備的武器也逐漸消失。宋代出現戟刀之後,民間將鉤鑲中起到防禦性質的鑲更換為戟刀,長鉤也恢復了一定的鋒刃,形成了現代的雙鉤,但此時這種武器早已不在戰場上使用了,而多出現於民間或表演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揭秘 的精彩文章:

法國南部小城Saumur的騎兵博物館「冷兵器」
腦洞大開的古代戰車盤點,其中就有達芬奇大師設計的!

TAG:冷兵器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