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商周古國——牟國,國名來自牛叫,夾在齊魯之間,數次東遷

商周古國——牟國,國名來自牛叫,夾在齊魯之間,數次東遷

牟國,歷史悠久,夏商時便已存在,據《世本》記載:「牟子國,祝融之後。」傳說祝融部落為夏、商所滅,族人被迫遷徙。《左傳昭公十七年》說:「鄭(新鄭),祝融之虛也。」說明牟國是祝融氏故地新鄭分裂出去的一個方國。河南新鄭以東有個中牟縣,其境內古代有過牟山,不知道是不是牟國的始封地,後來牟國種種原因開始東遷流浪,最終到了周初因支持周王朝而被武王重封到今山東萊蕪市以東辛庄鎮。

商周古國——牟國,國名來自牛叫,夾在齊魯之間,數次東遷

「牟」字由來,《說文解字》釋義:牟,牛鳴也。「牟」的甲骨文寫法就是牛頭形狀,向上為兩角,向下為兩耳,中間一張「口」,其形像看上去非常憨厚,意為鼻腔味濃重的牛嚎聲,是個擬聲詞,原始族人們根據牛的模樣與叫聲創造了這個字。後來篆文把甲骨文「牟」字的「口」寫成了「厶」,「厶」是「私」的古字,韓非子說:「自營為私」,「厶」與「牛」的結合很顯然就是「私牛」。牛是被原始人類最早訓化的動物之一,是人類的得力幫手,農耕時代的族人們都夢想它能成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故「牟」字又引申出「牟利」、「牟取」等貶義。又因農耕時代牛的數量直接關係到莊稼的收成,因此,「牟」字又成為「小麥」、「大麥」等穀物的代名詞。《詩經·周頌·思文》:「貽我來牟,帝命率育。」此「來牟」即為小麥和大麥之意,意思是送大小麥子給我們,上天使我們來孕育天下百姓。

商周古國——牟國,國名來自牛叫,夾在齊魯之間,數次東遷

牟國自西周初重封以來,因為弱小,一直靠攀附大國生存。牟國夾在齊魯之間,顯得非常無助,特殊的地理位置註定使牟國命運多舛。牟國在二擇一選題中選了魯國,成為魯國的附屬國。西周時到春秋初的魯國也確實不弱,小牟躺在魯大哥的臂灣中過著舒坦日子。魯牟兩國的友好狀況在史籍中有跡可循。《左傳·桓公十五年》記載:「邾人、牟人、葛人來朝。」杜預註:「三人皆附庸之示世子也,其君應稱名,故其子降稱人。」說得是,公元前697年,邾、牟、葛三國世子朝見魯桓公,沒有良好外交關係的國家之間是不會來往的。

商周古國——牟國,國名來自牛叫,夾在齊魯之間,數次東遷

《左傳·僖公五年》記載:「夏,公孫茲如牟,娶焉。」說得是公元前655年夏天,公孫茲娶了牟女為妻。公孫茲是魯桓公的孫子,故叫公孫茲,是響噹噹的魯國貴族,一個魯國公族娶牟女為妻,可見當時魯牟兩國的友好程度。公孫茲與牟女生叔孫得臣,後來成為魯國三桓之一的公孫氏。

商周古國——牟國,國名來自牛叫,夾在齊魯之間,數次東遷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齊僖公的迅速崛起,齊桓公的列國稱霸,齊國國力很快超過了魯國,牟國雖為魯國附屬國,卻實際命運掌握在齊國手中。公元前684年,齊魯發生長勺之戰,當時長勺並非魯國國土,而是牟國在北部的一個邑,因為牟國夾在齊魯中間,齊魯發生戰爭必牽累到牟國,牟國經不起強國之間瘋狂的戰火迭盪,被迫再次東遷,而這塊地也自然落入了齊國的版圖。春秋末年公元前484年,吳魯聯軍與齊國發生了艾陵之戰,其實艾陵也是之前牟國在東北部的城邑,很顯然,這個時候已經劃入齊國版圖了。

商周古國——牟國,國名來自牛叫,夾在齊魯之間,數次東遷

再次東遷後的牟國成了東牟,據史料分析在今山東煙台牟平區、福山區一帶。這個地方原是萊國故地,萊國在公元前567年被齊魯所滅,之後國人南遷,牟國便在萊國故地定居下來。唐《通典》記載:「登州今蓬萊縣,春秋牟子國也。」 東牟經曆數次東遷,最後仍被齊國吞併,只留下一連串帶「牟」的足跡。

牟國亡國後,國人以牟為氏,形成牟姓,《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威王)三十三年,殺其大夫牟辛。」牟辛即是牟國後人。

文/堰風

更多方國歷史

西周古國——項國,「項」字由來,「西楚霸王」項羽出生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