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中國留學生私人換匯被判刑!哪些行為會算作「洗黑錢」?
你的微信里有沒有一些生活在英國或其他歐洲國家的華人群?群里小夥伴賣熟食、點心、內衣、化妝品,或者租房、招工……還有一種人,就是在群里說可以換錢。
他們的匯率往往比正規渠道更有吸引力,沒有手續費,而且可以當面交易。是不是覺得很完美?殊不知,一不小心,你已經離牢獄之災不遠了。
英國留學生換錢被判刑
前兩天,英國就爆出有中國留學生因幫助朋友私下換匯被警方收押,並因涉嫌洗黑錢被判緩刑。
小莉(化名)在英國一所大學讀研,去年9月入學後加入一個私人換匯微信群,群友大多有用人民幣兌換英鎊的需求。匯率比銀行利率低,而且沒有手續費,小莉覺得這很方便。
去年11月,她應一個同學請求幫對方私下換匯:與不同的人接頭領取現金,再用自己的英國銀行賬戶把錢分別匯入換匯人的英鎊賬戶。
自認為不是太大的事,小莉一連幫過幾次,多的時候能領到幾萬英鎊現金,拿到錢就往不同賬戶匯款,有人幾百、有人幾千,其實小莉自己並未收到任何「好處」。
不料,三個月前小莉再次從接頭人手裡拿到現金時,被警方拷到警察局。後來她才知道,來送現金的「接頭人」早被警方盯上。
小莉因為「洗黑錢」被起訴,她在獄中發現,還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因為類似原因被抓。這才意識到,私下換匯涉嫌違法,可能帶來極為嚴重的後果。小莉決定認罪,最終因涉嫌洗黑錢被判緩刑,被罰做義工。
「因換匯被定罪,說明控方已證實留學生換取的英鎊現金是『贓錢』」,英國華人刑事律師康清稱,換匯者無法確認現金出處,如果其來源是毒品交易或搶劫等犯罪行為,那麼一旦被查實,換匯者也可能受到牽連,即使並不知情。
因私下換匯承擔法律風險,此類案例屢屢見諸報端。
今年5月,一華人男子攜剛剛用人民幣換得的近36萬歐元,在高速公路遇義大利警方例行檢查,男子表示,這筆錢是從威尼託大區一個剛認識的華人那裡用人民幣換來的,計劃用來拓展海外業務。現金當場被警方扣留,交檢察院看管,由警方追查是否涉及洗錢交易。
而去年11月至今年1月中旬,洛杉磯至少有5名華人因私下換匯被捕,指控罪名為涉嫌洗錢。
在美國洛杉磯蒙特利公園市,一名中國遊客近日在家庭旅館遭搶劫。當時他正在和換匯者交易,準備用中國銀行賬戶里的錢換美元現金,突然闖入四名蒙面持槍男子,劫走交易用的美元現金,並逼問中國銀行賬戶及密碼。
一位海外華人律師介紹,她曾代理一樁換匯詐騙案件,當事人通過微信與交易方聯繫,輕信了對方發來的經過偽造的銀行轉賬截圖,被騙匯款。「私下換匯往往涉及大筆資金,加之此舉本就不受法律保護,所以容易被不法人員盯上,使換匯者成為搶劫或詐騙對象。」
據了解,這種私下換匯的操作,是需要英鎊、歐元等外幣的一方先通過轉賬,將約定數額的人民幣轉至指定賬戶,外幣提供方在確認款項入賬後,將外幣現金交給對方(反之亦然)。如果要求換匯的一方最後沒能拿到外幣現金,其銀行轉賬的數額就是實際損失金額。
詐騙?洗錢?雙重風險加身
在很多國家,私下換匯與「洗錢罪」關聯密切,因為你無法確定換取的現金來源。
如果是毒品交易、搶劫所得贓款,那麼你持有過、又將這些錢通過購物、投資、置業等渠道用出去,就等於「洗錢」。相關案件偵破後,換匯者也將被牽連,輕則罰款、重則坐牢。
今年以來,中國駐外多家使領館都曾發布提醒,稱多次接到中國公民來電反映遭遇換匯詐騙。這些受害人大都通過朋友互相推薦,在微信群中與換匯人聯繫,輕信對方發來的或偽造或可取消的銀行轉賬截圖,導致被騙匯款,財產受損。
華人律師呼籲海外中國公民及華人群體勿貪圖小利,務必通過正規、合法途徑換匯。
然而,私下換匯的風險至今並未引起海外華僑華人及留學生、遊客等群體的廣泛重視。
在奧地利就有不少僑領和留學生表示,華人換匯網站、微信群相當常見,新移民、新留學生的需求尤其明顯。
也有僑領表示,他曾加入當地一個華人微信群,其中換匯參與者多達四百餘人。
「因為公開發言提醒群友私下換匯的危害,很快就被群主『踢』出並拉黑」,這位僑領說。
「一方面,確有人對私下換匯的風險認識不足,貪圖一時方便;另一方面,私下換匯門檻低、利潤高,有人想藉此賺些快錢,有人則想長期牟利,明知有隱患也不惜鋌而走險,說到底是利令智昏」,海外華人法律界人士如此概括私下換匯行為。
法律界人士提醒說,很多國家嚴打洗錢,私下換匯無法保證資金來源是否合法,易使換匯者淪為洗錢鏈條的一環,可能面臨法律處罰。
隱患眾多,仍有人執意為之,首先是對私下換匯的危害認識不足,貪圖方便;另一方面,私下換匯門檻低、利潤高,有人想藉此賺些快錢,有人則想長期牟利,說到底是利令智昏。
律師提醒,一些海外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如代購、置業、經營公司等,如對涉及的大筆資金來源缺乏合理解釋,也存在被認定為洗錢的風險。
在他看來,無論何種身份、從事哪些行業,都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經濟和法律常識。增強防範意識也必不可少,律師也提醒:「涉及現金交易、銀行賬目等,即使是親友要求幫忙,也要提高警惕。」
哪些行為涉嫌"洗黑錢"?
貪小便宜吃大虧,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行為,在很多國家存在「洗錢」犯罪的風險:
- 隨身攜帶大量現金,且對現金來源無法給出合理解釋。
- 自己在海外開設銀行賬戶,親友轉賬過來,想藉此買房,且未說明資金來源。
- 作為老闆,用現金髮工資,不通過銀行賬戶,員工拿了現金去消費可被認定為公司洗錢。
- 從事代購往往需要大量現金,有人在當地找人私下換匯,但不了解現金來源。
- 在微信群張羅換匯本身就涉嫌違法,拿到相關牌照才能從事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旅外多年的華人也提醒大家:
不要以為微信的伺服器在北京,你所旅居的海外國家就拿你沒轍!就像現在很多人申請美國旅行簽證,需要向美國使領館提供你的個人微信號。同樣地,千萬別以為歐洲各國無法監控你在微信群里的言行。
據知情人士介紹,微信群里完全可能有歐洲當地政府僱傭的會中文的人,在其中觀察你的一言一行。如有越雷池的舉動,你完全有可能成為有關部門的下一個「目標」。
(英倫圈推薦,原文刊載自圈哥的小夥伴「維城」EuroNews,歐洲時報中東歐版任夕月綜編,資料及圖片來自網路,轉載請註明。)
TAG:英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