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俄成立初期,各國的干涉軍最後都去哪了?

蘇俄成立初期,各國的干涉軍最後都去哪了?

原標題:蘇俄成立初期,各國的干涉軍最後都去哪了?


作為曾經的協約國成員,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是非常不給力的,手握著百萬雄師的俄國軍隊不但沒有對德國及奧匈形成什麼太大的威脅,反而在戰爭後期爆發了革命,新成立的蘇俄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國與奧匈簽訂了極為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約》。


《布列斯特和約》簽訂


對於協約國來說,盟友發生革命,政權發生了更替對他們可能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並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但是新政府直接退出了一戰,還把大片的土地和資源割讓給德國和奧匈,增強了德國與奧匈的實力,就讓協約國不能接受了,因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時,協約國就已經開始了對蘇俄的干涉。



《布列斯特和約》割讓土地

1918年3月,英軍就在俄國的北方港口摩爾曼斯克登陸,揭開了武裝干涉俄國革命的序幕。隨後,日本在海參崴登陸,入侵遠東地區,英、美也相繼侵入海參崴。不過由於此時一戰還沒有結束,協約國主要的目標還是德國和奧匈等國,所以對於蘇俄的干涉規模還不夠大。主要是扶持俄國內部的叛軍(白軍),以及策動了捷克軍團叛亂,威脅蘇俄新政府。


而蘇俄政府在危難關頭執行了一些列的政策,包括「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統一分發口糧,實施「紅色恐怖」,嚴厲鎮壓反革命。基本上阻止了國內叛軍的進攻勢頭,暫時鞏固了革命政權。



協約國干涉俄國革命


一戰結束之後,儘管蘇俄宣布廢除《布列斯特和約》,收復了割讓的土地,但是協約國並沒有因為戰爭勝利了,就忘記了與俄國的舊賬,規模更大的武裝干涉才剛剛開始。

協約國在俄國南部集結了13萬軍隊,與俄國內部的白軍一起向北推進。不過經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人心思安,厭戰情緒高漲,協約國的士兵拒絕干涉蘇俄的聲音很高,加上俄國的宣傳,協約國軍隊出現不穩定,最終選擇了撤退。隨後把主要精力和希望放在扶持俄國白軍的身上,提供了大量的軍火與物資。



鄧尼金



高爾察克

俄國國內的叛軍領導人主要是前沙皇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和步兵中將鄧尼金,他們在協約國的幫助下,再次發動叛亂,掀起內戰。



俄國內戰


在頂住了第一輪的干涉之後,蘇俄紅軍的戰鬥力已經明顯增強,軍隊數量也不斷增加,對付國內的叛軍已經顯得遊刃有餘。很快,白軍在紅軍的進攻下相繼失敗,高爾察克最終被活捉,槍斃於伊爾庫茲克,而鄧尼金流亡海外。


蘇波戰爭(1919—1921)


在國內形勢逐漸穩定的時候,蘇俄的世仇——波蘭在協約國的支持下,與蘇俄兵戎相見。這場戰爭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場爭議極大的戰爭,從爆發到結束,口水不斷,爭議不斷。



波蘭領導人——畢蘇斯基


關於這場戰爭的爆發,蘇俄自稱是波蘭干涉俄國革命,而波蘭自稱是蘇俄陰謀顛覆波蘭資產階級政府。而這場戰爭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先是波蘭順利的攻入了烏克蘭境內,扶持烏克蘭民族勢力成立了政府,隨後蘇俄軍隊又反攻入波蘭,一度就要顛覆波蘭政權,最後兵敗華沙,兩國議和。對於這場戰爭的結局,波蘭自稱自己打敗了俄國的侵略,蘇俄自稱挫敗了波蘭的干涉,誰是誰非,很難說清。



遠東共和國


波蘇戰爭結束後,蘇俄西部國土上的協約國的干涉也好,叛軍也罷,基本上肅清,剩下的就只有一個日本了。為了和平解決遠東問題,同時盡量避免與協約國的進一步摩擦,蘇俄成立了所謂的遠東共和國。最終,在1922年11月,蘇俄基本趕出了外國干涉軍隊,遠東共和國也正式加入蘇俄。十月革命後,新政府岌岌可危的局面也基本解除。


(相關圖片來源於網路,耗盡繁華搜狐號,關注歷史地理與人文教育,社會百態與地方發展,喜歡小編文章的朋友歡迎點贊與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耗盡繁華 的精彩文章:

蘇聯為何能在空前慘烈的蘇德戰爭中笑到最後,偶然還是必然?
如果光緒除掉慈禧,會改變晚清歷史嗎?

TAG:耗盡繁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