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通告:神華寺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誦經、放生、祈福法會通啟

通告:神華寺六月十九觀音菩薩成道日誦經、放生、祈福法會通啟

觀音菩薩成道日

誦經、放生祈福法會通啟

2018年7月31日、農曆六月十九,適逢觀音菩薩成道日,江陰神華寺將在觀音殿隆重舉行誦經、放生祈福法會。屆時並與觀音殿內功德簿上名供燈!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繁榮昌盛。祈願大眾身心清凈,闔家吉祥安康,事業順心順意。

法會名稱:觀音菩薩成道日誦經、放生、祈福法會

法會時間:2018年7月31日(農曆六月十九)

法會舉辦:江陰神華寺

法會地點:江陰市新橋鎮神華寺(觀音殿)

法會主持:江陰神華寺僧侶團

參與方式:願廣大信眾隨喜參加,同沾法喜,培植福德,廣種福田。如有隨喜參加功德者,請到神華寺客堂登記。

法會特設:

1、觀音殿祈福功德大牌位若干

2、觀音殿供燈若干

3、放生款隨喜

如有需要請提前至神華寺客堂諮詢登記

注意事項:

1、請廣大善信居士早上8點之前自行到達神華寺觀音殿;

2、交通工具有序停放到神華寺廣場停車場;

3、進入寺廟聽從寺中師父及志工、義工的引導指示,切勿喧嘩;

4、穿著莊重、得體,不奇裝異俗;

5、注意交通安全。

感 悟:

放生是踐行慈悲的佛教傳統和無畏布施,也是慈悲心與廣大行的直觀體現,具有無量功德。《契經》云:「戒殺放生,得長壽報。戒殺放生,解怨釋結。長養悲心,潤菩提種。」

門 票:

無需門票,隨喜讚歎。

昔日梁武帝問志公禪師:「放生功德如何?」答曰:「放生功德,不可限量。經云:蠢動含靈,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緣,遂使升沉各別,以渠生死輪迴互為六親眷屬,改頭換面不復相識。若能發喜舍心,起慈悲念,贖命放生者,現世保病延生,未來當證菩提。」大智度論云:「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祈願眾生業障消除、福慧增長,早證菩提。播撒慈悲種子,廣結殊勝法緣。

放生的緣起與功德利益

佛教向來注重慈悲心的長養,佛門第一戒為戒殺,佛經中也曾講述佛陀及其弟子,於過去世中曾多次放生護生。

大乘佛教承認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在無量劫中,一切有情同為眷屬。是故普度眾生,應從放生護生做起。

中國佛教的大規模放生,始於隋代智者大師,之前梁武帝亦有提倡,但大規模放生法會的形成,是在隋代。

智者大師居天台山時,為使臨海居民莫以捕魚殺生為業,故勸募眾人購置放生池,復傳授池中族類「三皈戒」,為彼宣說《金光明經》和《妙法蓮華經》,是為放生法會之濫觴。

北宋天禧三年,宋真宗許以杭州西湖為放生池,慈悲放生遂成為佛教諸宗所共同遵循的法門。

放生,需要當下所發的慈悲心和放生之前對生物習性的了解。

皇寺放生法會,充分考察了所放生物的習性,並選擇了適當的時機和水域進行放生,保證放生之後,所放魚類的生活狀態能夠安全、舒適。

放生的目的,在於長養慈悲善根,放諸自然界的眾生,需為之祈求三寶加被,企盼它們今生不遭非時死,來世脫離畜牲道,轉而為人能夠親近三寶,聞思佛法,具足正見。

放生,是成佛殊勝的助緣,集體共修放生,能夠集眾人的慈悲願力,遣除罪業。

若能悲心出資助益放生,救渡即將遭受厄運的畜道眾生,所積福德,深廣無量,能消解病業疾苦,同時亦可解除累世冤親債主的系縛。

放生而得長壽吉祥的果報,在《契經》、《金光明經》、《雜寶藏經》中多有記載,真實不虛。

《大智度論》中,讚歎放生功德第一;《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亦讚歎放生「成就諸佛心愿」。

唐代拾得大師也曾勸善信居士積極放生:「人能救物之苦,則能成就諸佛心愿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士音矣。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願,宜廣行勸勉。普令群生,同歸悲化。」

眾生與菩薩本無分別,若能以慈悲心投諸放生的修踐之中,就是與觀世音菩薩的悲願相契。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小仙女都喜歡甜滋滋的果啤
你知道P2P、小貸、網路小貸的區別嗎?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