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強迫症的產生、發展、心理治療方法

強迫症的產生、發展、心理治療方法

導言:

本系列文章,由一寧十年強迫症心理治療經驗,強迫症困擾者的成功實踐經驗,結合強迫症科研論文、相關書籍、同行經驗等,總結而成。

歡迎各界朋友反饋正反意見,我們不斷完善,希望能真正幫助到廣大強迫症困擾者,少走彎路,獲得穩定改善!

同時也希望,能對無條件接受治療的困難者,提供簡明的有用的自救思路,自救有效,盡量自救。自救超過三月還無效,還當創造條件,積極尋求專業幫助,讓有限的人生,流動起來——不讓學業、事業、婚戀、人際、健康因強迫症而卡住。

1強迫症治療的目標:

強迫癥狀顯著減輕,社會功能基本恢復,能夠有效地應對壓力和減少複發。強迫癥狀減輕至對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影響較小,如強迫癥狀中尤其是強迫動作,患者每天花費的時間少於1h;強迫癥狀伴隨的焦慮在可以耐受的範圍或幾乎沒有焦慮;能夠帶著「不確定感」生活;強迫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小或幾乎不造成痛苦;患者能夠應對壓力,防止癥狀有較大的波動。對於難治性強迫症患者,應最大限度減少癥狀的頻率和程度,儘可能讓患者接受帶著癥狀生活,盡量減少疾病對生活質量和社會功能的影響。

2強迫症產生與發展的心理機制

介紹強迫症的心理治療方法,有必要先簡單介紹強迫症產生與發展的心理機制。後面才好根據這個機制,一一介紹應對辦法。

2.1強迫症的產生背景

一個人好端端的,為何突然就在那年,有了強迫癥狀?或者說,強迫症產生的「土壤」是什麼?在強迫症產生的當時,當事人身心內外發生了什麼?

這個問題,無法一概精準描述,只能結合具體個案具體分析。大體上,在強迫症萌芽階段,大都過得不順利,外面不如意,內心很壓抑,常有劣等感——頑固地感到自己心身的一切都低人一等。

一例具體個案:

2.1.1個案客觀現象:

(下文已隱去可能會暴露來訪者隱私的信息,且就引用的信息徵得了來訪者同意)

岳某(化名)①生母過早去世,有一種生存的緊張感,不得不只一心專註學習,不擅長其它娛樂愛好,也就是說,除了學習,②缺少維護自尊或者說維持「我很好、我能勝任、我有價值」的優良特點。③偏偏在研究生時期,不喜歡老師的課題,使學習感到吃力。④研究生之間的興趣不一,同學之間交流少,比較孤單,缺乏同伴的支持;⑤回到家裡,繼母和父親還經常吵架,讓自己想起家庭關係,就全身發緊的感覺。

在上述5種遭遇下,岳某身體經常處於一種發緊的狀態,然後突然有一天,看到身體上有個黑點,便開始擔心患皮膚癌。隨後的日子,相繼有了如下強迫思維或強迫行為:

怕自己讓數年前的前女友懷孕了,突然有一天帶著孩子找到自己,為此多日惶恐不安。但事實上,自己只是與前女友牽了一下手。

怕艾滋。看見地上有紅點、醫用棉簽就要繞開。

用了單位列印紙,擔心受到刑法制裁。

如此等等,不一一列舉。

2.1.2解讀「個案客觀現象」:

本案共一對一諮詢82次,結合82諮詢的理解,運用心理學理論,解讀「個案客觀現象」。

自體心理學發現,當一個人自我價值感下降,或者說「自尊脆弱」——內心世界似乎若有所失,近似有了森田語境下的劣等感,就容易有「疑病素質」。

疑病素質是對自己現實處境難以適應時發生的一種焦慮:對自己的身心變化反應過敏,很容易出現焦慮不安和恐懼情感。對什麼都擔心,常常把任何人都常有的感覺、情緒、想法過分地認為是病態,並對之傾注、苦惱、實際上什麼病也沒有。

自我價值感,是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事情,相信可以控制一些事情;同時還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人愛我,在乎我,接納我。

你能否體會到,上述5種遭遇,讓當事人有一團糟的感覺,自我價值感顯著下降,每天身體處於一種發緊的狀態。然後突然有一天,看到身體上有個黑點,便開始擔心患皮膚癌。這是當事人人生中首次出現的神經症癥狀。

引用自體心理學的觀點總結:

害怕喪失自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自尊脆弱者,容易【轉換】成對軀體健康的關注,表現為疑病觀念,對死亡的極度恐懼。

本觀點原文:

他們擔心自己會支離破碎,害怕喪失自尊和自我完整性(比如受到批評時),有時候會突然覺得一無是處,丟棄一貫的自命不凡。有時,他們還會覺察自己的內心過於纖弱而難以承受壓力。這種擔心內部自體的感受常被轉換成對軀體健康的關注;因此他們的常見癥狀有:疑病觀念,對死亡極度恐懼。

怕得皮膚癌,是對死亡的恐懼,擔心自己支離破碎。

怕女友帶上孩子找自己,經過心理溝通發現,是源於內心有一個尚未長大的孩子,特別害怕父母的責備,女友的指責。這種害怕的感覺,就如同早年面對生母發脾氣時的感覺。怕受到法律制裁,與此類似。

怕艾滋,是內心孩子擔心被歧視,為社會群體所遺棄,成為孤苦伶仃的人。

總觀全部,你是否有如下總體感覺:

5種遭遇使其自我價值感降低,有了一種無力感,不僅無力面對被歧視被遺棄被指責,還怕自己支離破碎。

這就是當事人強迫症產生的「土壤」。

每位強迫症者,都有必要像上面這樣弄清楚自己癥狀產生之初的背景,才能找到最關鍵的調節重心,進一步鞏固療效。

心理抽象,無實體可得,上述僅為拋磚引玉,勉強描述,每個人只有經過反覆深度體驗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產生真切的體悟。

當癥狀在你的背景里形成後,它就像一個活著的打不死的猛獸,隨時可能撞入,反覆撞入,每次撞入都上演下面的過程。

2.2.2強迫癥狀形成後的初始階段。

上圖具體描述了強迫癥狀形成後的初始階段。

名稱解釋:

①刺激源:指那些能引發災難聯想的任何信息,包括外在的物品、新聞、動物等,內在的想法、感覺、軀體反應等。

②恐懼、不安、焦慮,有相同處,也有不同。但為行文方便,系列文章對這三種情感不做嚴格區分。

③反強迫:即對自己異常的強迫癥狀憂心忡忡,竭力希望它們永遠不要再來。對有的強迫症來說,怕它來,它馬上就來。因為「怕」與癥狀有緊密的聯繫。

以兩個案例具體闡釋上圖:

①恐艾強迫症:

看到地上有紅點(刺激源),產生災難聯想——紅點是人血,鞋踩著了,我會被艾滋傳染(血里肯定有艾滋病毒)。這讓我很恐懼為了消除恐懼,我到水房洗了鞋底(強迫洗滌)。

洗鞋底時,鞋底水濺到手上(刺激源),產生災難聯想——我難免用手摳臉,而這還是會有艾滋病的傳染機會。這讓我很恐懼。為恐懼所逼,有走投無路之感,不知如何是好!整天都無法安心工作,腦子總想著這事(強迫思維)。

②口水強迫症:

已婚者見異性,有生理反應(刺激源),或怕有生理反應結果還是有了生理反應。便非常自責,覺得自己賤,怎麼能有這個想法與反應(不合理不客觀認知),並恐懼他人發現自己的秘密,為此惴惴不安。本能反應、自責、恐懼、不安交織在一起,讓當事人承受不了。為了不關注恐懼等負情感,不經意地,把注意力指向了咽口水。並開始糾結咽口水的是是非非,越不想關注,越關注咽口水,讓自己老睡不著。

為更好的理解恐懼、憤怒等負面情感與口水強迫、強迫思維等種種強迫症之間的關係,還請參考3.3節:正視我正有恐懼與不安、憤怒等負面情感。

2.2.3強迫癥狀形成後的發展階段。

強迫洗滌、強迫檢查等強迫行為者、強迫思維者,通過洗滌或檢查或想明白等消除了不安,但這個安心稍縱即逝,往往下一次或下一秒更加依賴「通過』洗滌/檢查/想明白』來消除不安的方式」。嚴重的朋友,在當時當境重複幾十遍後,仍不能獲得安心。但因為已經重複累了,自己也覺得明顯異常了,才不得不痛苦地放下。

總之,你的強迫思維或重複行為雖然讓你安心了,但它使你下次更加痴迷重複行為或強迫思維,絕大多數的強迫症困擾者都證明,放任重複行為或強迫思維,最終會讓自己的生活、社會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2.2.4強迫癥結束階段仍有不安。

經過有效的專業治療或自我治療,已經穩定控制癥狀,強迫症對生活幾乎沒有影響,這時,引發有的朋友不安的,不再是艾滋,不是狗,不是法律制裁,也不是生命財產損失,而【只是】強迫症本身,總覺得強迫症還沒有好徹底,想起過去為強迫症困擾的日子,就有淡淡的不安,覺得還需要為它做點什麼?或聽聽講座,或查查資料,或維持八分之一粒藥物劑量,或有問題再問問醫生。

作者·張明(一寧)簡介

十年心理治療強迫症等神經症的務實經驗。

一寧心理諮詢,專業致力於強迫症、焦慮症、社交恐懼症、疑病症等神經症以及失眠的心理治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