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做噩夢絕對不是好預兆 自己一定要警覺

做噩夢絕對不是好預兆 自己一定要警覺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的《可·為》——廣行釋講《了凡四訓》一書

吾輩身為凡流, 過惡蝟集, 而回思往事, 常若不見其有過者, 心粗而眼翳也。然人之過惡深重者, 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 轉頭即忘, 或無事而常煩惱, 或見君子而赧然相沮, 或聞正論而不樂, 或施惠而人反怨, 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 皆作孽之相也。

我們身為凡夫庸流,過失、惡業太多了,「蝟集」是比喻,就像刺蝟這個刺一樣,聚集在一起。可是回顧往事常常沒有覺察到自己有什麼過錯。這是凡夫之人心粗有業障,沒有自知之明。所以,我們一般人常常講,我沒有什麼大錯,我沒有什麼過失,這在我們身上,我們也常常有這個感覺。這是心太粗了。心眼昏聵,見不到自己的過失。所以,蘧伯玉是我們很好的榜樣。

然而,人的過惡深重,也有其他的驗相,比如:佛法里講,業障深重。業障深重,一定有不好的預兆。

心神昏塞,做過的事轉頭即忘,做事沒有記性、糊塗、迂腐、昏庸,跟他說什麼事情,很快他就忘掉了。沒有事就常常心裡煩惱,沒有人招惹的時候,自生煩惱。

見到正人君子就覺得不好意思,這就是怕見正人君子。見到正人君子,自己好像很難為情,這還是有救,還有慚愧心。

聽了純正的言論就不高興,就是聽到人家講正經話就不喜歡。這是因為作惡多端養成了惡習氣。聽到正論跟自己所作所為完全相反,就不樂意接受。

給人布施,對方反而抱怨;這是惡業深重的徵兆。

做夢顛倒,晚上做噩夢。做噩夢絕對不是好預兆,自己一定要警覺到過惡很重,所以夜晚才做噩夢。

亂說話、語無倫次、精神錯亂。

諸如此類都是作孽的相,都是不好的相。

苟一類此, 即須奮發, 舍舊圖新, 幸勿自誤。

如果有這類的現象,就應該精進,改進自新,老老實實念佛、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懺悔業障,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千萬不要耽誤了自己,導致墮入惡趣。這裡再次強調作惡之後,應該馬上迷途知返,改弦更張,重新做人,切莫自誤前程,我們應當對自己有一個清醒和正確的認識。

弘一大師曾寫有《余之改過之法》—文,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改過之法。他認為改過的次第為:一學、二省、三改。「學」就是要多讀儒釋經典,多向傳統文化學習,從傳統文化中求滋養身心、安身立命的源泉,這樣才可以更詳細準確地知道善惡區別以及改過遷善之法,學習之後要經常自我審查,每天審查自己的—言—行是善還是惡,審查之後還要能改正。孔夫子的弟子子貢曾經說過:「君子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由此可見改過的重要性。過而能知為之明,知而能改謂之聖。

弘一大師還列舉了自己 50 年以來改過遷善的十大具體措施:

第一是虛心,孔夫子說,「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第二是慎獨,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第三要寬厚。

第四是吃虧。

第五是寡言,孔夫子說:「駟不及舌」。

第六是不說人過,孔夫子倡導:「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第七是不文己過。子夏曾說:「小人之過必文。」

第八是不覆己過。

第九是聞謗不辯。

第十是不嗔。

弘一大師自我修行的體證心得以及經驗總結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所以,我們首先應當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只有具有了自我意識才能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做什麼,並自覺主動地去踐行;而自我反省的對象,概括而言主要包括我們的行為、情感、意志、動機等,通過自我知覺、評價、體驗、審查、糾正等手段的依次作用而完成自我反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沉溺於渾渾噩噩的生活

狀態中,而應當做一個「有心人」,對自己的行為和周遭的事物有 一個明確的把握。

《了凡四訓》前兩篇,看袁了凡居士本人改過行善的經歷我們應該澄清一個錯誤的認識。有人認為袁了凡居士求功名、求富貴、求子嗣,這些都是世間的善報,從佛法上看似乎是不究竟的。其實袁了凡居士所講的求功名、求富貴、求子嗣,並非為了個人的享樂,而是為了實現利益眾生的本願,例如袁了凡居士求功名而做官,一心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從不考慮個人的得失,這正體現出他的菩薩發心。不僅如此,袁了凡居士改過積善的修行實踐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如果我們能像他那樣做,就也能在世間成賢成聖,出世成佛做祖。

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是鳳毛麟角,原因何在呢?就在於我們往往能把道理講得很高深、很圓滿,而很多時候卻脫離了自己的實際,很多高深的道理跟自己的身心了不相干,只是說得到,卻行不得、做不到。袁了凡居士其實並不是大富大貴之人,但是他卻通過改過積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善始善終,尤其是晚年過得吉祥圓滿。由此可見,能夠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正是我們應該向袁了凡居士以及古聖先賢學習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印光大師關於塑造佛像、張貼佛號、佩戴佛像的開示
為什麼我們供養了僧人卻還得感謝他們?

TAG:廣行法師 |